养殖户咨询:我家鱼塘新进的鱼苗,身上长白毛,不活跃,吃食少,怎么回事?
解答:根据上述病情,综合疾病发病特征,你家的鱼可能是得了水霉病了。
病因分析
水霉病,又称覆棉病、水棉病、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动物常见的真菌性疾病之一,主要侵害体表有伤的鱼体、幼鱼及鱼卵。引起鱼类水霉病的病原体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两个属的霉菌种类。病鱼在感染初期,肉眼看不出任何异样。当肉眼能看见时,菌丝已向鱼体伤口侵入,并可能已深入至肌肉,蔓延扩展,长出灰白色棉毛状菌丝,俗称生毛或白毛病。患病鱼体色发黑,焦躁不安,与其他固体发生摩擦,以后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鱼卵感染时,内菌丝侵入卵膜内,卵膜外丛生大量外菌丝,呈放射状,故也称“太阳籽”。
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生长,在养殖地区均有流行,病原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5℃—26℃均可生长,有的种类甚至在水温30℃时还可以繁殖。水霉属、绵霉属的繁殖适温为13℃—18℃。早春或晚冬时节,连续阴雨天气,容易诱发此病。温度过低,池塘水质较差,鱼体浮头或冻伤,水霉就开始流行。另外,水霉作为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当鱼类体表掉鳞、发生挤压受伤、感染某种其他病原或饲养管理不当导致鱼体本身免疫力低下时均可发生本病。
新买回的鱼儿发生水霉病,主要是由于在抓捞等操作时使鱼体表受伤而引起。鱼体患水霉病时,不要盲目使用消毒剂,很多常规消毒剂不能杀灭真菌,甚至有些还能够促进真菌繁殖。最典型的就是氯制剂,常见的如二氧化氯、强氯精、二氯异氰尿酸等,在鱼已经感染了水霉病的情况下使用含氯的消毒剂,水霉生长繁殖加快,使鱼死亡数量增加。
治疗方法
该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只有在患病早期及时处理才有一定效果。可选用对真菌具有杀灭作用的含碘消毒剂,如聚维酮碘溶液;或用食盐与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创业指南网 Www.Cyewang.Com
预防方法
1.水温:提高水温,例如搭盖保温棚、适当提高水位、烧锅炉等。在实践中,应根据鱼的品种、池塘条件,采取必要的措施,从根本上预防水霉病。
2.盐度:根据鱼的品种,在冬季低温来临前,适当提高水体的盐度。
3.防止机械损伤:拉网抓鱼、换池、投放鱼苗时不要太粗暴,尽量减少鱼体损伤。进行这些操作后,水体要及时消毒,帮助鱼体伤口尽快愈合。
4.驱寄生虫:指环虫、小瓜虫、车轮虫、锚头蚤、纤毛虫等寄生虫都将对水霉病的发生提供适宜条件,应及时驱虫。
5.饲养管理:良好的体质才是预防病害的根本。比如遵循投饲的“四定”原则、保持合适的放养密度、管理好水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