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重生在汉末 > 正文 第五章 造纸术

正文 第五章 造纸术

    刘府,书房内。只见刘成捧着一堆白纸在那傻乎乎看着,脸上显得一种凝重的心情。

    “涛儿,这纸真是由你所做的。”刘成以一种怀疑的目光看向刘涛,显然刘成显得有点不相信。的确,虽说这时候的纸已经由蔡侯发明出来,不过却是略显微黄,而刘涛所发明之纸确是奇白无比,刘成有所怀疑也是正常。

    “回父亲,这纸的确是孩儿是由孩儿所发明的。”刘涛充满着信心得说道,之后便对着刘成会心一笑。紧接这刘涛便问道“父亲可想知道这纸的原料吗。”刘成点点头道“愿闻其详。”“不

    瞒父亲,这纸的原料乃是由麦草和树木所组成的。只见刘成不信的问道“麦草便是造纸的材料?怎么可能?”刘涛见刘成不信,不慌不忙的说道“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孩儿以前就曾在典籍上

    看过蔡侯造纸的材料,那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物。但这些材料不甚好,也导致了纸张制作出来之后泛黄、粗糙。于是孩儿细思了一下,发现这些材料皆是与树、藤、麻等草木有关,于是便大胆猜想纸的材料乃是草木,故此便用上这些麦草作为原料了!”

    刘涛对刘成说大胆推测纸乃是以草木为原料,当然是胡扯的话了。其实刘涛对于古代的造纸术,也算认识,只不过只记得大概的工序,其他的细节倒是不太清楚。但是这也没有难倒他,这时代造纸术经过蔡伦的改革,其实已经成形,后世的造纸术其实都是从蔡伦造纸术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以及换其他原料制纸罢了。

    纸其实早在蔡伦之前便存在,只不过其之前并非以草木作为原料制作,只看“纸”字之形,左面乃是“丝”字旁便可知纸一开始的时候是与丝有关的。在西人眼中,华夏最出名的莫过于丝绸

    ,而华夏也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古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被称之为赫蹏或方絮。而这些方絮,其实便是最初期的纸了。

    后来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不再从价格高昂的丝绸之中取得,而改为以树皮、麻头、渔网等物制作,如此纸的造价便大大降低,而也由此奠定了造纸术的基础。

    而后世的手工造纸术里面,记录最完整的莫过于《天工开物》上面竹纸的制作方法,而明代以后,大部分使用的纸也是竹纸了。只不过由于现在形势不允许,伐竹困难,于是便只能改用其他材料了。

    而除了竹之外,据刘涛所知,最便宜也最好的材料,莫过于麦草。现在正值秋季,大量农民收割小麦,也是麦草最多的时候。一般情况下,这些麦草都会被农民拿来盖草屋,有屋的便用

    来修补一下屋顶,实在是无甚大用。一听到刘涛用钱收购,这些百姓可谓疯狂至极,悉数将自家的麦草卖与刘涛,有的甚至出车出力,帮刘涛拉到刘府里面来。而在那些百姓眼中,刘涛可算是一等一的冤大头乐。

    刘成才点点头道“涛儿的确聪慧,居然连这也能思索出来,那这材料既然低廉,不知涛儿所著之书到时想卖多少一本。”“回父亲,孩儿想这书吧,也不卖多,就卖20金一本把!”说完刘涛还

    喳喳的摇了摇头。只见刘成目瞪口呆的看着刘涛,20金一本还不算多啊,之后想想也就释然了,这书虽然卖的有点贵,不过却也有它的珍贵之处。在这汉时,一金便是2万钱,20金那便是40万钱,是故刘成才所失态。

    忽然,刘成似乎想到什么,急忙对着刘涛说道“涛儿,你可曾想过若是其他世家了解这书的利润有如此之高,那还不是拼了命的想知道这书的做法。刘涛听到刘成的忧滤,心中不由的连连点

    头,暗道;父亲果然是老谋深算。心中也不由得对父亲的担心有所思索。诚然,若果真是让那些世家了解了这著书既然有这么大的利润,那还不是想破了脑袋也要知道这书的制作过程,若是一些小的世家也就罢了,而那些大世家恐怕是很难应付。那样的话自己家怕是要鸡犬不宁了。

    刘涛忽然眼中一亮:我怎么把这个忘了。于是胸有成竹说道“父亲权且发心,孩儿心中已有计较。”“哦,不知涛儿可有何计,尽管说来。”对于刘涛所说已有计策,刘成显然是满怀期待。

    紧接着刘涛自信的说道“是,父亲可想想,如果我们将这印刷术和造纸术隐藏起来,可在后院较为隐蔽的房间里挖个地窖,之后便派亲信的人在那做工,在让100家兵日夜看守。”刘涛说完便连忙喝了口水。“涛儿说的没错,可是这办法也只能是保得住一时,之后我们府只怕是鸡犬不宁了.”刘成不无担心的说道。

    “哦,是吗?的确,这法也只能是托得了一时,不过我想请问父亲,父亲可有想过出任官职。”刘涛望着刘成说道。“这,不瞒你啊!为父也曾经也想出仕,,只是,唉,惭愧啊!为父连孝廉都没获得,怎么有机会出仕呢?”刘成说完也不免显得有点尴尬和遗憾。

    “哦,那孩儿儿不解,现如今天子不是兴盛卖官吗?为何父亲有着万贯家财也没去买呢?”对于此,刘涛显然甚是不解。刘成见刘涛问的如此详细,只能是如实回答“涛儿,那你可知这买官

    是什么价格规定吗?地方官比朝官价格高一倍,县官则价格不一;官吏的升迁也必须按价纳钱。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出价最高的人就可中标上任。一个郡守便要近2千万钱,这还是幽并等

    贫瘠地区的价格,像荆冀这等地方的那是更加的贵。虽说为父有钱买个地方官或朝官,可是那就要离开南阳了,是故为父不忍心背土离乡,放弃这儿的田产等物品,是故,为父才没出仕。”

    听完刘成的话道,刘涛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不过想想,这天子刘宏实在是太昏庸了;连卖官这事居然也能想的出来,殊不知,一些世家买了地方官之后便急于将钱捞回,那这百姓还有好日子过吗?不过也难怪,若是天子不昏庸,那将来也不会有黄巾起义了,更不会有群雄争霸了,之后更是五胡乱华,导致这汉人差点灭种,想到这,刘涛也对这天子刘宏没甚好感。

    “对了,涛儿,你刚才不是说已有对付的计策了吗?来,快给为父说说。”刘成见这刘涛听自己说完之后便陷入深思之时,心中不甚明白,不过刘成着急这刘涛到底有何计可解决这世家之事,所以才叫醒这刘涛。

    “啊,哦。”刘涛被刘成这一叫给打断了思路,却也没有生气,连忙答道“父亲附耳过来,之后便一通吩咐。”刘成听完刘涛的计策之后心神才逐渐放松了,脸上也露出丝丝笑意。还不忍不住赞道;没想到涛儿虽是小小年纪,却也是足智多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