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侄女不偏不倚,仝樾看到二丫快要哭了,也就没再逗她,答应送给她一辆山地自行车,杜凌霜也答应送给她一部随身听,不过要等到明天再给她拿过来。
小侄子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他带着小舟舟玩汽车模型去了。
姐姐一家四口也来了,她这当姑姑的,也没别的东西可送,就给了大丫一个大红包,看到二丫羡慕的眼光,姐姐也给了她一个红包,不过没有大丫的红包钱多。
这个年代的人们办升学宴,还没有前世的什么谢师宴之说,大部分都是在自己家里做几桌丰盛的菜肴,请自家的亲戚们,或者关系很好的朋友和邻居来吃酒席。
大哥这次给大丫举办升学宴,也没请多少外人,除了家人外,只有老丈人两口子和郭运城一家人,就连汽修厂里的徒弟们也没通知。
在离家不远一家档次不错的饭店里,众人高高兴兴的吃了一顿升学宴,父亲看到大孙女考上了大学,比大哥两口子还高兴,直接就给了大丫一千块钱的红包。
在京城这边生活了几年,父亲见得世面多了,思想也开放了很多,重男轻女的心虽然也少了些,不过还是喜欢孙子要多些。
来的客人们都给了大丫红包,大丫还是第一次收到这么多的红包,高兴的见眉不见眼,笑得她那小嘴都没合上过。
二丫看到姐姐收了这么多红包,羡慕的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心中也在暗暗发誓,自己一定也要考上大学,到时候收红包都会收到手软,有了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再也不用找爹娘要钱了。
大哥两口子虽然赚了一些钱,但骨子里还是很抠门的,两个闺女一要钱,就要问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又要钱干嘛?买什么东西?简直就像是审问犯人一样。
九月份开学后,仝樾开着车装着送大丫的行李,送她去大学。
本来大哥和大嫂要送她去大学的,可今天正好有一批汽车运过来了,就没时间送她去大学。
大丫就想着二叔是上过大学的,对大学里需要办的事也都清楚,就给他打了电话。
在清大门口找个地方停下车,仝樾拿起行李,大丫拉着光屁股的堂弟小舟舟,三人进了大学。
“呀!这个小朋友真可爱,还光着小屁股,嘻嘻。”
大学里早有不少大年级的学生们,在门口接待新生,看到仝樾他们带着行李进来后,最先看到的就是光着屁股的小舟舟。
在这个年代里,夏天小孩光屁股的很多,大街上随处可见光着屁股的小男孩,在一些农村里,就是两三岁的小女孩也会光着屁股,大家见的多了,也就不觉得稀奇了。
只是在大学里面,这些上了大学的学生们,还是第一次看到光着屁股的小男孩,才会觉得惊讶。
小舟舟的岁数小,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害羞,进了大学里面,就好奇的四处张望起来。
大丫听到学生们的话,感觉有些不好意思,她在家里也习惯了光着屁股的弟弟,小舟舟是她的堂弟,光着屁股也没当回事,
今天到了大学里,才觉得光着屁股有点不文明,连忙挡在小舟舟前面,不让别人看到小舟舟。
仝樾没去关注这些话,他来到新生接待处,拿出大丫的录取通知书,做好了登记后,又买了饭票,才带着大丫去了女生宿舍楼。
女生宿舍里有不少前来送闺女的家长们,当娘的不放心自家闺女,亲自给她铺床单,安置行李。
当父亲的把行李放下后,就到走廊里和其他当父亲的说话,抽烟聊天,大家会互相询问了解一下,都是来自什么地方的,考上大学的是家里的老几?
仝樾把行李放下后,就到外面走廊上去了,大丫就拿出被褥,小舟舟也跟着帮忙拉床单。
“哎哟!这孩子可真可爱,这么小就懂事了,还知道帮你铺床单,这是你家的……”
寝室里有四个同学,三个当娘的都在忙着帮自家闺女安置行李,有个中年妇女忙的差不多了,转身看到了正在拉床单的小舟舟,又看到他没穿裤衩,再看大丫的模样,不像是生过孩子的,就夸了小舟舟一句,随口又问了起来。
“阿姨,这是我堂弟,我二叔家的,在家里没人带他,就跟着我们过来了。”大丫解释了一下。
“小朋友,你几岁了?叫什么名字?就知道帮忙干活了。”
“呀!这小孩儿真可爱,嘻嘻。”
“他和我弟弟一样,小时候也是光着屁股。”
“光屁股有什么稀罕的,你小时候也是光着屁股长大的。”
寝室里的女生,看到小舟舟的模样后,都是有些惊讶。
有个说话直爽的妇女,更是把自家闺女小时候的事也说了出来。
“我快两岁了,我叫仝怀周,小名叫舟舟,大姐,我要尿尿。”
小舟舟说着话,感觉想撒尿了,看了看这里没有树坑,就拉着大丫问了起来。
“这有卫生间,赶紧去卫生间吧!”最先的中年妇女怕他在屋里撒尿,小孩子嘛!他可不管在哪里都敢尿,连忙推开卫生间的门。
“你好,我叫刘红梅,东北人,今年十八岁了,十一月初二生日。”
“你好,我叫仝晓青,老家是冀省的,在京城落户了,我也是十八岁,十月初九生日,比你还大不了一个月呢。”
“我叫李玉兰,是苏省人,今年也是十八岁,不过我的生日比你们小,是腊月十三生日。”
“我叫陆美铃,粤省人,今年也是十八岁,我是六月二十五生日,比你们都大几个月。”
寝室里的女生们都互相介绍了一下,大家就算认识了。
三个家长看到她们互相介绍也很高兴,孩子们要在一起生活四年,搞好关系后,家里也放心。
尤其是听说大丫就是京城人后,这三个中年妇女更是拿出一些特产和零食请她们吃,寝室里有个本地人,孩子们真要在大学里有了什么事,有个本地人也方便。
仝樾刚到走廊上,就有个中年人过来和他打招呼,先拿出一支烟递给他才说话,“同志这是来送……”
这中年人看到仝樾长得很年轻,以为他是里面同学的哥哥,但也没敢确认,话也没说完。
“我是来送大侄女的,我大哥他们没时间,这丫头就给我打电话,让我来送她了,您是……”
仝樾接过烟点上,就和这个中年人说了起来。
“我叫刘振国,东北人,来送闺女上学的,听口音你是京城人吧?”
“我老家是冀省的,七八年参加高考,有幸在京城上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京城,在这里时间久了,口音也就随京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