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重生70:让你守门,你整了个蘑菇云? > 第一卷 第18章 庙小留不住真佛,林向东破釜沉舟!

第一卷 第18章 庙小留不住真佛,林向东破釜沉舟!

    啪!

    说完,李尚明愤怒挂断电话。

    办公室里,只剩下电话被狠狠砸下后的余音,以及林向东四人呆若木鸡,面如死灰的表情。

    “所长他…他好像真的生气了……”王工呐呐道。

    林向东握着电话听筒的手,还在微微发抖,脸上血色尽褪。

    那种面对无法抗拒的权威时的无力感,和理想被强行打断的憋屈,让他第一次感觉到钻心的难受。

    最终,四人带着满心的失落,走进了余宏的办公室。

    “余总工……我们……明天就得回791所了。”

    林向东声音从喉咙里硬挤出来,满是不甘。

    余宏放下手中的图纸,抬头看着他们四人灰败沮丧的脸,微微一怔。

    片刻后,他便明白了七八分,心中叹了口气。

    是了,这四个可是791的宝贝疙瘩,能外借这么久已经是很给许司令面子了。

    如今107改的任务完成,老单位催着要人,也是情理之中。

    只是……

    他拍了拍林向东的肩膀,眼中也露出一丝惋惜。

    人才紧缺,这是自己未来铺开更大摊子,研发更多先进武器装备的基石。

    “几位辛苦了这段时间,351厂能有今天这个局面,离不开你们的辛勤付出。”

    “这次的火箭炮生产,没有你们,单靠我和老厂长的几个老师傅,恐怕现在还在为良品率头疼呢。”

    “只是,哎……”

    余宏轻叹一声,感慨道:

    “351厂,终究还是庙小啊。我这手底下,能堪大用的人,还是太少了……”

    话音未落,他也感受到了这种人才被上级单位一声令下就抽调走的无力。

    终究还是不够受重视啊!

    这次事件,也更坚定了他要把351厂做大做强的决心!

    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留住人才,才能有更多的话语权!

    余宏目送林向东他们四人,无可奈何离开的背影。

    本来他还指望着有这几位专业对口的工程师帮忙,这新单兵导弹项目的研发进度,少说也能加快一倍。

    现在倒好,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又得当光杆司令,凡事亲力亲为。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算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抱怨也解决不了问题。

    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赶紧把这款70火改的单兵制导导弹给捣鼓出来。

    关于这款70火改的技术路线,余宏心中早有腹稿。

    发动机是现成的。

    之前费尽心思改良的107火箭炮发动机,稍作调整,要将一枚小型弹头轻松送到十公里开外,那简直是杀鸡用牛刀,绰绰有余。

    十公里听着不多,但放在步兵对抗坦克直升机的残酷战场,这个距离已经相当安全了。

    想当年,被誉为坦克噩梦的苏制萨格尔反坦克导弹,也就三四公里的最大射程,还被各国军队用了几十年。

    为什么?

    因为在视距内,超过三四公里,人眼基本就很难稳定识别坦克的轮廓了,再远打不着也是白搭。

    十公里的射程,意味兔子士兵可以在远超敌人坦克、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打击距离上,从容开火。

    这就等于给战士们的生存率直接拉满。

    破甲能力方面,余宏同样不想堆砌复杂的高成本技术。

    他在新手礼包里初级材料学精通的底子上,决定在药型罩的结构和材料上进行革新。

    简单说,就是通过优化炸药锥形罩的设计,控制聚能射流的形成和侵彻效果,用相对简单的工艺达到更强的穿透力。

    不求干翻主战坦克的最强护甲,只要能稳定打穿T72坦克的薄弱侧后,或者把米格24这种皮糙肉厚的武装直升机打残打掉,那就已经足够应付眼前的威胁了。

    花小钱,办大事,这是余宏目前最核心的指导思想。

    所以,眼下重中之重的核心技术瓶颈,落在了制导系统上!

    射程再远,威力再大,打不中也是白搭,还得搭上火箭筒射手的命!

    打不着敌人的火箭弹,那就是昂贵的信号弹。

    相反,就算威力稍弱一点,射程稍微近一点。

    只要能指哪打哪,甚至在恶劣战场环境下实现一定程度的发射后不管。

    即便一颗打不爆,老子堆数量,两颗三颗,总能把那乌龟壳给它掀开。

    制导,才是单兵导弹的灵魂!

    是保障步兵能安心跟那些坦克飞机们平等对话的前提!

    士兵们完全可以躲在掩体后,露头发射导弹,然后迅速转移,把风险降到最低。

    红外制导。

    这个方向在70年代虽然算得上高精尖技术,但已经具备了工业化的基础。

    不像后世那些激光制导,毫米波雷达制导那么天马行空的昂贵和精密。

    他必须攻克这个难关!

    ……

    几天后,一列绿皮火车晃晃悠悠驶入帝都火车站。

    林向东、张工、李工和王工四人,拖着行李,走出了嘈杂的出站口,神情各异。

    其他三人多少带着一丝终于回到熟悉环境的松弛感。

    但想到351厂余宏带来的技术震撼,以及参与新项目的梦想被生生打断,都又流露几分遗憾。

    唯有林向东没有和其他三人一样,计划着回去休息。

    而是在火车站台上,直接从随身挎包里掏出了纸笔。

    伏在一个装货物的木箱上,便开始奋笔疾书,神情严肃专注。

    其他三人看得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林工,这是…干啥呢?”张工忍不住好奇问道。

    林向东头也不抬,只匆匆道:

    “你们先回宿舍安顿,我这边有点急事要办。”

    说完,他埋头继续,那张年轻却透出坚毅的脸庞,此刻只剩下破釜沉舟的决绝!

    在返回的路上,他想了一路,做出了一个可能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决定!

    等一行人拖着行李走进791研究所那熟悉又气派的大门时。

    李尚明所长已笑容满面等在了办公楼下,准备好好慰问一番这些受苦受累归来的骨干。

    “哈哈,林工、张工、李工、王工,一路辛苦啦!欢迎回家!”

    李所长挨个和他们热情握手,嘘寒问暖,还特意拍了拍林向东的肩膀,以示对其这名青年才俊的重视和期许:

    “向东啊,这次你们在351厂立了大功,回头所里给你们开表彰会,申请奖励!”

    “赶紧回宿舍好好休息,家里都给你们安排好了新的重点项目……”

    可谁知,林向东脸上并无半点轻松惬意,更没有久别重逢的激动。

    他从挎包里掏出刚刚在火车站台上写好的几页纸,双手递到了李尚明面前:

    “李所长,这是我的转厂申请报告,请您批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