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安睡。
即便是在温知夏家里,陈拾安依旧凌晨五点钟起来。
醒来的时候,屋里安安静静的,哪怕是两位长辈,平日里也不会醒的那么早。
陈拾安依旧保持着自己的作息习惯,醒了之后便先放轻动作,拿着少女给他准备的毛巾牙刷先去洗漱了。
洗漱完回到房间里,换好一身道服,将自己包中的行李收拾好。
再将睡过的床铺整理好,床单被褥枕头都迭放整齐。
陈拾安也没在房间里干坐着,而是缓步走上了四楼的楼顶,在开阔的楼顶天台这里透透气,练练功,或者凭栏远望一下小县城清晨的风景。
拿出手机,打开地图,搜索了一下回去的骑行路线。
按照原本坐长途公交车回去的话,从温知夏家里出发,还得再坐两个站,最后再换乘一趟长途公交车才能回到镇上的,历时大概一个小时二十分钟。
现在有了自行车,陈拾安就直接导航到山脚的小山村就行了,地图显示总共需要三小时十二分。
陈拾安又换了下出发地点,设置成如今住的佳和小区,地图显示骑行总共需要五小时二十一分。
不远。
比起坐公交来,时间也就翻了个倍而已。
地图用的骑行配速的均速二十公里,对陈拾安来说,这个配速算很慢了,实际上用不了那么久的骑行时间。
真正耗时的,是从山脚下到山顶道观的那段山路,那段山路是没办法骑行的,只能靠双腿走,陈拾安寻思着等到了山脚下之后,自行车是先在老乡家里放着,还是推回山上去……
清晨六点半的时候,晨昏蒙影,太阳还没露出地平线,但天空和地面已经明亮。
学了物理的陈拾安知道,这是光的散射现象,而这一段时间前的光亮,则叫做曙光。
陈拾安抬头仰望着东边的天空,猫儿也跳到天台的护墙边上,跟他一起等待即将到来的那第一束破晓晨光。
让陈拾安没想到的是,温知夏的微信电话比晨光先到来了。
电话里,少女的声音有些慌张——
“歪歪?道士,你人呢?你是不是偷偷跑了?”
此刻,还穿着睡衣的温知夏才刚睡醒,站在陈拾安的房门前,见到里头迭放整齐的枕头被子,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困意也一下子消散了,忙给他打了个电话。
“小知了这么早醒了?”
“你人呢你人呢?说好一起出门的呀,你怎么先偷偷跑了!”
“我没跑啊。”
“那你在哪儿……”
“上来楼顶,一起看日出。”
“你在楼顶啊?!”
“嗯,快来。”
没一会儿,陈拾安便听到了身后传来的楼梯脚步声,噔噔噔地跑得飞快。
再转头时,穿着可爱睡衣的少女已经出现在了眼前。
见到那边齐齐回头看过来的道士和猫,温知夏这才松了口气。
“还以为你跑了呢!”
“小知了醒这么早?”
“……怕你睡过头,叫你起床呀。”
“我早醒了。”
“那你怎么不多睡一会儿,睡不好么……”
“没,睡得很好,不管在哪儿,我都是习惯早起的。”
“看日出?”
“嗯,看看你们县城的日出,小知了看过没?”
“……没。”
温知夏有些惭愧,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却从没特意去看过什么日出,倒是会兴致勃勃地去到海边那些地方,看别人住的地方的日出。
她来到陈拾安的身旁站着,远处的矮楼连成一片灰蓝色的剪影,电线杆上还挂着昨夜没散尽的薄雾。
“那正好,今天就带你看看。”
“嘻,说得好像我才是客人一样!”
少女伸出手指,碰了碰护墙上冰凉的金属栏杆,上面还沾着昨夜里凝成的秋露。
“日出什么时候?”
“来了。”
陈拾安话音刚落,东方的天际就泛起了微光。
没过多久,太阳便探出了头,先是一点亮眼的金,接着慢慢向上爬,将周边的云染成了橘红、浅粉,连楼顶上看日出的两人一猫都被镀上了一层暖光。
温知夏从不觉得小县城的日出有什么好看的,但此刻这会儿却感觉到了奇妙,有种小而美的绚丽感。
明明上一秒,彼此的脸庞都还浸在朦胧中,却说不清在哪个瞬间,被这第一缕的晨光照得明亮,影子也伴随着光一起出现了,在天台地板上拉得狭长——
最长那条影子是陈拾安的,挨着他短的那条影子是她的,翘着大尾巴在墙边上走来走去的黑影,是猫儿的。
温知夏摸出手机,笑嘻嘻地看着陈拾安。
“道士,我们一起拍个照!”
“行吧。”
“啊啊啊,我睡衣还没换!”
……
七点钟之后,小县城热闹了起来。
温志学和黎忆兰也都醒了,跟温知夏一起,把这两天自驾游要用到的行李都搬到车后备箱上。
“小陈,要是没别的事,可以跟我们一起去自驾游玩一玩啊。”黎忆兰笑着发出邀请。
温知夏不吱声,耳朵却支棱着。
“不了兰姨,你们去吧,我今天得回山里了,下次有机会再一起去。”
温知夏不吱声,肩膀耷拉了下来。
“那好吧,拾安啊,一会儿一起吃个早餐再走,叔带你去咱们本地最正宗的汤面馆尝尝。”
“好啊,谢温叔。”
没忘记昨天给道士偷的木头,温知夏将那一麻袋木料拖了出来,让陈拾安绑在自行车后座上。
黎忆兰也回屋里,拿了不少本地的特产、水果零食等物,打包装好,也让陈拾安带回去吃,还给他拿了两瓶水带上。
都是推脱不掉的心意,陈拾安便也都不客气收下了,自行车后座上绑扎得满满当当。
七点半,温志学关好家门,几人便一起出门去吃早餐了。
那家汤面馆不远,温志学开着载着母女俩,陈拾安骑着自行车,肩上趴着猫儿,跟在他车的后面。
照顾着陈拾安的骑行速度,温志学车开得并不快。
温知夏坐在车后座那里,时不时扭头透过后车窗,看看紧跟在后面骑行着的道士,嘻嘻笑着跟他挥挥手。
来到汤面馆,四人一桌一起吃了碗丰盛的汤面当做早餐,接着就要在这里分别了。
“温叔,兰姨,小知了,那我先走了?”
“好,小陈路上注意安全,下次有空再来家里玩。”
“好,温叔兰姨你们也玩得开心。小知了,我走了,拜拜。”
“去吧,拜拜~!”
温知夏跟他挥了挥手,看着他骑上自行车,黑猫儿跳到车后座的行李上,再跳到他的肩膀上。
一人一猫一车,就这样沿着街道的方向,渐渐骑远了,直到拐角处,再也不见踪影。
明明假期才刚开始。
少女莫名地有种假期已经结束了的感觉……
啊啊啊!
这突然想快点回学校上课的感觉是怎么回事啊啊!!
昨天还恨不得天天都放假的少女,感觉自己肯定是坏掉了……
……
[沿当前道路向西出发,六十米后右转,进入……]
车头支架上挂着的手机,播报着地图导航的信息。
对陈拾安而言,骑行不仅仅是一种交通方式,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乐趣。
沿途一路皆是风景,他骑得并不算很快。
自行车没有里程表,但手机地图能显示时速,目前的骑行均速也就四十公里而已。
偶尔遇到一些堵车的路段,他也能像那天看到的骑行哥们那样,无视拥堵,直接从一旁的小道骑过去了。
下山一趟求学,这还是他人生里第一次离道观这么远、离开道观这么久。
马上就要回去了,陈拾安的心情罕见有些兴奋。
同样如此的,还有他肩上的肥墨,明明有背包给它钻,它却依然要跑到肩上来,跟他一起经历这段回去的路。
原本地图预计的三个小时的骑行时间,陈拾安只花了一个半小时不到,就已经回到了小镇上。
从小镇到去山脚村庄的路,陈拾安就不需要导航了。
他双手轻握着车把,双脚交替踩动着踏板不停,车轮碾过散着落叶的乡道,偶尔压过几颗碎石,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响。
行至一段上坡路,脚下稍用力,自行车便顺着山势缓缓向上。
待到下坡时,他停下脚踏,也不刹车,任由自行车自然下坡加速,道服的袖口被风吹得鼓鼓作响,他的心情格外畅快。
终于,视野里出现了小山村里稀稀落落的各户人家,那青瓦农舍一如既往。
陈拾安骑着自行车穿行在村巷里,目光掠过这些农舍房屋,心头满是熟悉感。
大部分人家的院门正敞开着,木头门框被岁月磨得发亮,门楣上贴着褪色的春联,屋檐下挂着红辣椒、干玉米,靠墙还码放着几捆干柴禾……
散养的鸡、散养的鸭、散养的鹅,大摇大摆地在村子里乱走,看见陈拾安骑车经过,扑腾着翅膀乱飞乱跑,各家各户的狗子也叫了起来,生动而形象的鸡飞狗跳。
一个月未见,小山村倒是没变什么模样,倒是村口那棵老槐树叶子染了些秋黄。
平日里鲜有外人到访,偶尔只有些迷了路的爬山游客。
村民们还以为又是哪个大马虎的游客迷了路呢,听到狗叫声时纷纷好奇走出院子门来看,却是没想到见着了陈拾安。
“哟!拾安回来啦!这是上哪儿弄了台单车哩?”
陈拾安闻声放慢车速,脚轻轻点地停在路边,语气带着几分熟稔,也笑着回话道:
“李婶,这么早赶集回来了?”
“没去,今早没去!阿平他放假回来了,外头打工两年都说没空回,今儿难得回来,我还说准备给他杀只鸡吃呢。拾安你不是去市里那边读书了么,骑着车回来啊?学校放假了?”
“对啊,放了假,回来看看。”
“那正好喔!你还没吃饭吧,上婶家里吃!”
“没事李婶,我回山上弄点吃的就行,还早呢。”
村里的孩子看见了陈拾安的自行车,都纷纷围了过来看个好奇。
这样一台对骑行爱好者而言不算‘酷’的入门瓜车,对这群山里娃来说,可算是‘酷’极了。
虽然平日里都住在山上,但只要是下山总是必经山脚的这个小山村,陈拾安对这里的村民也是十分的熟悉。
一路慢慢骑着车,跟碰面的叔婶大爷大娘们唠唠嗑。
大伙们对他下山求学的事还是十分感兴趣的,纷纷问陈拾安学习怎么样了,毕竟老道长当初还在的时候,就没少把他徒儿是文曲星念叨在嘴边……
不多时,陈拾安便骑行到了村尾处最后几户农家这边。
再往后面走,就是上山的路了。
陈拾安想了想,自行车就不带上山了。
骑到一户农家的院门前停下,恰好见到院子里头正在码柴的老伯。
“王大爷。”
“……”
老伯闻声回头,眯了眯眼看清楚来人,满是褶皱的老脸泛起笑意。
“拾安你咋回来了?”
“放假呢!”
(感谢闻山语同学的盟主啊~!老板大气!老板发大财!非常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