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达林格勒以西约60公里处,一个名叫戈卢宾斯卡亚的小镇附近。
日耳曼帝国陆军的指挥部便设立在,这座小镇上。
在戈卢宾斯卡亚镇附近的齐尔卡河河畔。
一个经过精心选择的位置,远离前线的主要交火区,以确保指挥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日耳曼帝国指挥官弗里德里希·保卢斯上将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
在曼施坦因接替了保卢斯的指挥权之后,日耳曼帝国陆军的指挥部并没有进行转移。
在这个指挥部中,一系列关于斯达林格勒战役的进攻命令。
都是由此处发出。
曼施坦因犹如一头凶狠至极的西伯利亚虎,目光死死地钉在斯达林格勒的地图上。
拿下斯达林格勒!
日耳曼帝国将赢得前所未有的胜利,甚至可能迫使北极熊国停战求和。
无法拿下斯达林格勒,帝国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而北极熊国极有可能借着斯达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缓过一口气来。
作为顶级战略家!
曼施坦因对于这一点看得很清楚。
因此,此时他肩膀上的压力丝毫不逊色于镰刀计划展开时的压力。
甚至!
有过之而无不及!
与曼施坦因相比,日耳曼帝国陆军的其他高级将领就显得格外的轻松。
自从战争开始之后,北极熊国就像是豆腐渣一般。
被日耳曼帝国强大的陆军席卷。
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大军覆灭,或者是投降。
这一系列的胜利,已经冲昏了日耳曼帝国将领的头脑。
在他们看来,拿下斯达林格勒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纵观历次战争,几乎每一次,北极熊国的战损比都要比日耳曼帝国高上太多。
如今,斯达林格勒战场上,日耳曼帝国陆军还在增兵。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日耳曼帝国都占据着全面的优势。
更不要说,放眼整个斯达林格勒。
已经有接近百分之七十的面积,落入了日耳曼帝国陆军的手中。
就连可以对整个斯达林格勒形成巨大影响力的马马耶夫高地,也已经被日耳曼帝国陆军拿下。
就在不久之前!
为了确保对马马耶夫高地的控制,曼施坦因甚至派出了帝国最为精锐的骷髅师。
党卫军骷髅师的前身骷髅总队,这是专门从事灭绝活动的组织。
事实上,骷髅总队只是一个泛称,是指二战时期管理集中营的党卫队,包括辅警、武装SS、普通SS与专门的“特别队员”。
后来以这些部队中的一部分军官、士兵为基础,组建党卫军第三“骷髅”装甲师。
它的指挥官特奥多尔·艾克曾经对他的部下过:“要冷酷无情的对待我们的敌人,以不辜负我们的骷髅章”。
骷髅部队的右侧领章不是党卫军传统的SS,就是一个骷髅,袖标最后也改为骷髅标志,他们的军装上要比其他党卫军部队多两个骷髅徽章。
其最初成员大多来自“骷髅队”,而骷髅部队最早可以追溯到1740年腓特烈·威廉一世葬礼旗帜上的骷髅图案,为了纪念这位先皇,在次年成立了皇家近卫队——第一和第二近卫轻骑兵团,他们身着黑色制服并且在皮毛帽子上绣上骷髅标志。
在一次大战中骷髅图案也成为日耳曼帝国陆军精锐部队的标志,例如突击部队和装甲部队等等。
在一战结束后少数的自由军团也把骷髅标志漆在钢盔和车辆上。
后来在30年代初被定为党卫队和其下属骷髅部队的标志,其意义党卫队高级指导处的真正创建者阿洛伊斯·罗森温克曾说过:“我们在我们的黑色帽子上佩带骷髅标志,借以警告我们的敌人,并向我们的领袖表示,我们随时准备用自己的生命去实现他的理想。”
41年初,“骷髅”师从20000人扩大到40000人,其中有13000人是超龄服役者,这些士兵仅仅作为高卢国和挪国的常驻警备部队。
41年4月,“骷髅”师被编入勒布指挥的日耳曼帝国北方集团军群准备入侵北极熊国。开战后,它迅速穿越了立陶碗、拉拖维亚,7月越过了斯达林防线,到达了德米扬斯克以北,随后在7月31日到8月25日在列林格勒地区作战。
作战时,它曾配属给曼斯坦因所指挥的56装甲军,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SS部队。
如今!
小胡子将斯达林格勒战役的指挥权交给了曼施坦因。
骷髅师也自然而然,成为了曼施坦因手中的王牌部队。
骷髅师装备虽不如帝国师和维京师,可骷髅师士兵作战信念坚定,不怕死,敢去死。
骷髅师对于盟军炮火丝毫不畏惧,并对盟军士兵心狠手辣,毫无怜悯,犹如骷髅幽灵一般,无论北极熊国陆军还是盟军对这支军队很头疼。
德米扬斯克包围战骷髅师成名之战。
北极熊国方面投入约23万人、300多辆坦克、1000多门火炮包围了日耳曼帝国陆军,12万日耳曼帝国陆军有被北极熊国重创甚至全部歼灭的可能。
日耳曼帝国陆军为避免全军覆没,由骷髅师作为突围主力发动殊死一战,期望可突破北极熊国陆军防线,骷髅师为了顺利突围,抛弃一切无用之品,只为多带弹药,弹药没了就抢北极熊国陆军武器和其肉搏。
最终“骷髅师”突破了北极熊国陆军的包围圈,骷髅师一战成名。
屠夫!
嗜血!
野兽!!
从骷髅二字,就能判断出这支军队的凶残。
作为二战顶级战力!
虽然骷髅师这群疯子,日耳曼帝国陆军的其他部队也是不太喜欢。
但从来没有人,否认过这支军队的战斗力。
也正是因此!
目前,骷髅师一个团夺取了马马耶夫高地。
这相当于给日耳曼帝国陆军,吃了一颗定心丸。
想从骷髅师这群疯子的手中,夺回马马耶夫高地。
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别说,在曼施坦因的统筹下。
由莫德儿率领的第三集团军,将北极熊国最为精锐的第62集团军牢牢拖住。
局势一片大好。
怎么看,都不会输掉这场战争。
但是!
曼施坦因那极为敏锐的战争嗅觉,还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这股气息!
令曼施坦因极度的不安。
“马多尔河一带的阵地怎么回事?”
“我军失去了这一块阵地的全部讯息。”
“还有!”
“侦察机传来的情报中提到,似乎有数万大军抵达了马多尔河方向。”
“这数万大军!”
“从哪个方向而来,是哪部分军队?”
“是否会对马马耶夫高地构成威胁?”
曼施坦因极为不满的将手中的铅笔,扔在了一边。
“连敌人的情况都没有摸清楚。”
“帝国军队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懈怠了?”
“立刻去给我搞清楚情况!”
“是,将军!”
……
马多尔河。
作为第一批抵达斯达林格勒的大夏第一方面军。
李云龙部!
丁伟部!
孔捷部!
三个师,暂时编组为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
说是三个师!
但作为苏长青手中的王牌部队,这三个师的兵力突破了六万。
配置也堪称奉北野战军中,最为豪华的。
这次支援北极熊国,奉北野战军中的重型武器。
优先装备了这三大主力师。
除此之外!
北极熊国也给这三大主力师,补充了不少的准备。
还有部分灯塔帝国的援助。
如此一来!
三大主力师的武器装备,堪称豪华。
这批武器装备完全可以与日耳曼帝国、北极熊国的精锐部队相比。
而该部队最大的优势,还是全部装备了奉北军工厂生产的56式冲锋枪。
这款由苏长青亲自命名的划时代步兵武器。
所谓的56式冲锋枪,与AK-47突击步枪的性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准星为半包式两侧护翼,而56式冲锋枪则为全包式的护环,护环顶端有开孔,56式冲锋枪最特别的是采用了折叠式的三棱刺刀。
在奉北军工厂技术条件成熟之后,苏长青第一时间就将自己的想法与奉北军工厂的军工专家和盘托出。
对于56式冲锋枪的基本结构,苏长青还是有所了解的。
而生产出来的原型枪械,也是令苏长青极为满意。
这款冲锋枪的扫射速度为每分钟90~100发,单发射击每分钟40发。
配用7.62mm普通弹(通常称为56式步枪弹),在100米距离上能击穿6mm厚的钢板、150mm厚的砖墙、300mm厚的土层或400mm厚的木板。
在使用上,对单个目标在300米内实施点射,在400米内实施单发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对500米内的飞机、伞兵进行射击,可以杀伤800米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到1.5公里处仍有杀伤力。
56式冲锋枪和AK-47一样性能可靠,采用枪机回转式闭锁方式,活塞长行程自动原理。操作简便,易于训练和维修,自动机在任何环境下均能获得足够的后坐动能,确保在风沙等恶劣条件下射击也有良好的可靠性。
但缺点也和AK-47一样,巨大的后坐能量在射击时产生强烈的震动,尤其点射时,很难控制枪身的抖动,射击精度差。
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步枪而言,56式冲锋枪绝对是划时代的武器。
如今!
苏长青所部的三大主力师,装备的就全部都是这款56式冲锋枪。
其轻步兵战斗力,可想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