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重生从用分手费买房开始成为首富 > 第170章 大市开启

第170章 大市开启

    随后的日子里,沪铜期货指数的走势如同陆阳所预料的那般,开启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狂暴上涨模式。

    4月19日:沪铜期货指数一举突破61,000点大关!陆阳账户的浮盈再次突破一亿元人民币。

    4月24日:指数势如破竹,站上62,000点。

    4月25日:涨势不减,轻松跨越64,000点。

    4月26日:继续高歌猛进,突破66,000点。

    4月27日:市场情绪近乎疯狂,指数收于令人咋舌的69,700点,距离70,000点整数关口仅一步之遥!

    陆阳账户的资产净值也随之水涨船高,如同坐上了火箭。

    然而,看着屏幕上那近乎垂直的K线图,陆阳心中却没有太多狂喜,反而掠过一丝沉重。

    他清晰地知道,这波史无前例的行情背后,是国家储备局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做空所引发的惨烈逼空,最终将导致国家层面承受数十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这种建立在国家损失之上的个人财富增长,让他难以真正开怀。

    也正是在这行情如火如荼、心情复杂之际,陆阳接到了来自林悦的电话。

    “陆大老板,恭喜你!”

    林悦的声音带着喜悦。

    “你荣获‘五四青年奖章’的通知正式下达了。颁奖仪式将在首都举行,规格很高。”

    “组委会通知需要你提前三天抵达首都,参加相关流程的排练。另外……”

    林悦的声音压低了些,透着一丝郑重,“内部消息,颁奖当晚,会有重要领导出席接见获奖者。”

    五四青年奖章!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意义非凡。

    陆阳没有丝毫犹豫。虽然沪铜行情仍在发酵,距离他记忆中那个恐怖的顶点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窗口,无需自己时刻坐镇。

    “好,林主席,我知道了。我立刻安排行程去首都。”

    陆阳果断回应。

    第二天,陆阳便登上了飞往首都的航班。

    抵达首都后,距离正式的排练还有三天闲暇。

    稍作安顿,陆阳便想到了王美团的校内网项目。

    他决定趁此机会,亲自去看看这个被寄予厚望、但目前尚显稚嫩的“中国版FaCebOOk”发展得如何了。

    校内网的办公室位于中关村附近一处略显陈旧的创业园区内,规模不大,装修也相当朴素。

    陆阳的到来让王美团和他的小团队既惊喜又有些局促。

    一番寒暄后,王美团亲自向陆阳演示了校内网的最新版本和用户增长数据。

    陆阳看得很仔细。

    平心而论,以他后世的眼光来看,当前的校内网无论是界面设计、功能体验还是用户规模,都显得相当简陋,模仿FaCebOOk的痕迹非常明显。

    加上王美团团队资金有限,经验尚浅,整个平台的发展速度只能用“缓慢”来形容。

    不过,陆阳也注意到,在这个时间点,国内确实还没有出现能与之匹敌的强力对手,这给了校内网宝贵的成长窗口期。

    只要方向不出大错,稳扎稳打,未来可期。

    王美团带着期待的眼神,客气地向陆阳请教意见。

    陆阳沉吟片刻,最终只是温和地笑了笑:

    “做得不错,方向是对的。创业初期稳扎稳打很重要,先把基础打牢,用户体验做扎实。”

    他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可能打击对方信心的尖锐批评。

    毕竟,校内网未来的真正价值,还需要王美团团队自己去摸索和实现,过早干预未必是好事。

    在表示了对团队努力的认可后,陆阳便找了个借口,婉拒了王美团的晚餐邀请,离开了校内网办公室。

    走出略显拥挤的办公室,陆阳站在略显萧瑟的创业园区里,感受着初春首都的空气。

    他拿出手机,翻到通讯录里陈云曦的名字,拨了过去。

    电话很快接通,传来陈云曦清澈悦耳的声音。

    “喂?陆阳?”

    “是我,云曦。我来首都了。”

    陆阳的声音带着笑意。

    “啊?真的吗?什么时候到的?”

    陈云曦的语气明显带着惊喜。

    “刚来不久。晚上有空吗?想请你吃个饭。”

    “你来首都了,当然是我请你呀!”

    陈云曦立刻说道,语气爽朗的开口说道,“在怎么说我也是坐地户,必须尽地主之谊。说吧,想吃什么?”

    “那你看着安排吧,我也不挑食。”

    “没问题!那就去王府井那家全聚德吧,离我学校也不算太远。”

    “几点啊?”

    “六点半吧,首都大学东门见?”

    “好,不见不散!”

    傍晚,夕阳的余晖给首都大学古朴的东门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陆阳提前几分钟到了。

    校园里人流如织,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很快,两道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校门口。

    快到六点钟时,陈云曦穿着一袭淡色长裙出现在首都大学东门外。让陆阳略感意外的是,她身边还跟着一个“拖油瓶”——李兰。

    她与上次见面时判若两人。

    纯黑长衣长裤包裹着修长身形,利落的短发衬出几分冷冽的中性美,周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气息。

    “陆阳,你来啦。”

    陈云曦眉眼弯弯地打招呼。

    李兰则挑眉一笑:“想不到吧?姐又来当电灯泡了。”

    陆阳与陈云曦相视一笑,转头看向李兰时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

    三人并肩走向全聚德的路上,陈云曦轻声细语地分享着校园趣事,陆阳则讲述着美国的见闻。

    他们在企鹅上聊过近况,陈云曦知道他去美国处理生意,却默契地未曾深究细节。

    李兰听到异国风情,忍不住插话:“要不是我妈死活不同意,我早该在美国读大学了。”

    陆阳微微颔首,从她言行举止透出的气度,已能猜出这定是官宦人家的女儿。

    这年头高干子女留学海外,实在司空见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