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说好当兵娶婆娘,你混成皇帝? > 第5章 开科举!

第5章 开科举!

    咸阳宫,麒麟殿。

    刚刚从天工院的震撼中回过神来的文武重臣。

    还未坐稳。

    殿内肃穆的气氛便再次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赵锋高坐于龙榻之上,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

    李伯智、夏侯昱、凌仓等心腹分坐两侧。

    每个人的脸上都残留着一丝因蒸汽抛石机而带来的惊骇。

    “都看到了。”

    赵锋开口,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

    “那是大楚的第一步,也是最小的一步。”

    他没有继续谈论那台钢铁巨兽,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殿外广阔的天空。

    “如今西征大军势如破竹,南洋诸国俯首称臣,大楚的疆域,前所未有之辽阔。但疆域,不等于国力。”

    “朕今日召集诸位,便是要为大楚的未来,定下三策。”

    所有臣子立刻正襟危坐,屏息凝神。

    “其一,安内。”

    赵锋伸出一根手指。

    “我大楚如今名下五十二郡(多出来东瀛、高丽),疆土之广,人口之众,远超前朝。尤其是最后归附的北方十数郡,人心未定,百废待兴。”

    “朕要你们,将大楚的核心国策,推行到每一个角落!”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

    “水泥路,要从咸阳一直修到东海之滨,修到北境长城!让帝国的政令与商旅,再无阻碍!”

    “新式农具,高产种子,必须无偿发放到每一个农户手中!朕要大楚的粮仓,永远满溢!”

    “玻璃、精盐、糖霜,这些天工院的产出,不能只停留在权贵手中。朕要在每个郡,都建立官营工坊,让利于民,充盈国库!”

    “最重要的一点。”

    赵锋的目光落在李伯智身上:“教育。”

    “每个郡,必须建立一所大学,一所军校!朕要所有适龄的孩童,无论贫富,都能识字,都能读书!”

    “教材,就用我们大楚自己编撰的!朕要让他们从识字的第一天起,就知道自己是谁,知道忠于何人,知道何为大楚!”

    这番话。

    如同一道道惊雷,在殿中炸响。

    这不是治理。

    这是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制力,将整个帝国揉捏成一个全新的模样!

    李伯智出列,躬身道:“陛下,此策若成,大楚基业可万世不朽。然……北方各郡刚刚平定,推行如此剧变,恐地方士族阻力甚大,且耗费国帑,将是天文之数。”

    赵锋看着他,嘴角扯出一个冰冷的弧度。

    “士族?朕的刀,还没钝。”

    “至于钱,朕自有办法。”

    他看向夏侯昱。

    “这便是我要说的第二策,抚外。”

    夏侯昱心领神会,眼中闪过一丝阴狠的光芒。

    “陛下所指,可是南洋诸藩?”

    “不错。”

    赵锋点头:“他们纳贡称臣,只是畏惧我大楚的兵锋。这种畏惧,还不够。”

    “朕要的,是让他们从骨子里,就认为我大楚是天,他们是地。”

    “传朕的旨意,成立“南洋宣慰司”。派遣官员、教师、商人,进入每一个藩属国。”

    “朕不仅要他们的岁贡,还要他们的市场,他们的思想!”

    “教他们说汉话,学汉字,穿汉服。让他们以成为大楚的子民为荣,以自身的血脉为耻。”

    “朕要让他们的王公贵族,将子嗣送到咸阳来读书,名为学习,实为人质。”

    “朕要让大楚的商品,冲垮他们落后的手工业。让他们除了依附大楚,再无活路!”

    “朕要用十年,二十年,将那片富饶的土地,变成我大楚的后花园!让那里的每一个人,都心甘情愿地为我大楚输血!”

    夏侯昱听得浑身舒畅。

    这等诛心之策,简直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陛下英明!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上之策!”

    “这,也是钱的来源之一。”

    赵锋的目光再次转动,落在了武将之首的凌仓身上。

    “第三策,西征。”

    凌仓立刻起身,抱拳等待命令。

    “蒸汽抛石机,不日将运抵前线。你立刻传令给大楚驻车辇国司令梁辰。”

    赵锋的声音不带一丝温度。

    “告诉他,西征大军的一切粮草、军械、物资补给,全部由车辇国承担!一粒米,一根线,都不能少!”

    “他们若有怨言,便问问他们,想不想换一个国王。”

    “另外,再给他一个任务。动用车辇国所有的人力物力,给朕修一条路!”

    赵锋走到巨大的沙盘地图前,手指从车辇国一直划过。

    穿过帕提亚和塞琉古的疆域,直指遥远的西方。

    “一条贯穿整个西域的水泥路!朕要我大楚的铁骑,一日可行千里!朕要东方的丝绸与瓷器,能畅通无阻地抵达那片金发碧眼的土地,换回堆积如山的黄金!”

    三策已出。

    整个麒麟殿内,鸦雀无声。

    安内,是重塑根基。

    抚外,是釜底抽薪。

    西征,是暴力掠夺。

    三策环环相扣。

    其野心之大,手段之狠,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心悸。

    良久,还是李伯智打破了沉默。

    他面色凝重。

    指出了一个所有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陛下……无论是安内,还是抚外,亦或是支持西征,都需要海量的官员和人才去执行。”

    “我大楚五十二郡,官员缺口已是极大。如今只能大量任用前朝旧吏,这些人忠心难辨,能力也未必跟得上我大楚的步调。”

    “而各大学院、军校的第一批毕业生,数量稀少,远不够填补如此巨大的窟窿。”

    “人……我们缺人。”

    这个问题。

    如同一座大山,压在了所有人的心头。

    再宏伟的蓝图。

    没有足够的人去执行,也只是一纸空文。

    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沉重。

    赵锋却仿佛早有预料。

    他回到龙榻上,缓缓坐下。

    “所以,朕要开科举。”

    “科举?”

    李伯智和夏侯昱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疑惑。

    “不错,一场只属于我大楚的科举。”

    赵锋的声音斩钉截铁。

    “即刻将大楚新编的《格物》、《算术》、《律法》、《策论》、《思想》五门教材,刊印百万册,分发天下!”

    “昭告所有读书人,无论出身,无论过往,皆可学习。”

    “三个月后,朕要在全国五十二郡,同时开考!”

    “朕不要他们之乎者也,不要他们引经据典!朕只要他们能看懂图纸,能计算税收,能理解律法,能为大楚开疆拓土出谋划策!”

    “朕要用这一场大考,将全天下最聪明,学得最快,最实用的人才,一网打尽!”

    夏侯昱眉头微皱,他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陛下,大楚疆域辽阔,南北相距万里。北方边郡接到教材的时间,恐怕要比京畿之地晚上一月有余。三月为期,对他们而言,是否太过仓促与不公?”

    李伯智也点头附和:“夏侯大人所言极是。如此一来,恐怕录取的,大多还是中原腹地的士子。”

    赵锋看着他们,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不公?”

    “朕要的,不是公平。”

    “朕要的,是效率!”

    “三个月,是给所有人的。有人一个月就能学完,有人一年也学不通。朕要的,就是那些能在一个月内,就把所有东西都吃透的天才!”

    “这个天下,等不了!大楚的扩张,等不了!”

    “朕需要一把最锋利的快刀,把那些最顶尖的人才,从鱼龙混杂的读书人里,立刻给朕剖出来!”

    “先用他们,把这巨大的窟窿给我堵上!至于后续的人才,等大学和军校的体系成熟了,再慢慢补充!”

    霸道!

    绝对的霸道!

    李伯智和夏侯昱不再言语。

    他们明白了,这场科举,本身就是一场残酷的筛选。

    它筛选的不仅仅是学识,更是天赋、心性和适应能力。

    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

    任何抱怨和借口,都是无用的。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麒麟殿内灯火通明。

    赵锋与几位重臣。

    就这三项国策与科举的无数细节,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从水泥路的路线规划,到南洋宣慰司的人员构成。

    从对车辇国的压榨尺度,到科举考卷的题目设计。

    每一项。

    都关乎着帝国的未来走向。

    夜色渐深,殿外的虫鸣声都已沉寂。

    殿内的讨论,才终于接近尾声。

    当最后一个细节被敲定。

    李伯智等人拖着疲惫但又亢奋的身体告退时,东方已现鱼肚白。

    赵锋独自站在殿前。

    看着那即将升起的朝阳,感受着拂过脸颊的微凉晨风。

    一夜未眠。

    这才走向后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