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香的光景,在石庙前的香火缭绕中悄然流逝。
陈胜静立在几名修士身旁,时而点头附和,时而抛出新的疑问,将关于秦元祖师与念尘宗的信息悄然收集。
从年轻修士的兴奋讲述与年长修士的感慨中,他渐渐拼凑出关键脉络。
秦元祖师乃是两千年前的人物,他们了解也不算多,只是知道一些传说。
比如这位祖师在海渊岛开创了念尘宗,尤以丹道见长,也算是四海修行界的一流宗门。
“海渊岛……念尘宗……”
陈胜将信息默默记在心中,对着几名修士拱手道别,身影如同融入雾气的轻烟,悄然消失在雾隐岛的山道上。
见得这一幕,几位修士顿时面色大惊,连忙跪地拜见,可惜久久未能得到回应,这才满脸可惜的起身。
……
陈胜展开虚空遁术,脚下的虚空泛起淡淡的涟漪,沿途的海岛飞速倒退,咸湿的海风裹挟着灵雾掠过脸颊。
半个时辰后,一座被灵脉滋养的岛屿出现在视野之中——正是海渊岛。
岛屿中央矗立着一座连绵的山峰,山峰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数百座洞府,洞府外刻着统一的丹炉与火焰符文,隐约能闻到山间飘来的丹香。
山峰顶端悬着一块巨大的青石匾额,上书“念尘宗”三个古篆大字,字体苍劲有力,透着一股淡泊的道韵,与雾隐岛石庙匾额上的字迹如出一辙。
陈胜的身形悄然融入天穹之上的虚空,神识缓缓铺开,如同细密的网,将整个念尘宗笼罩其中。
宗门内的景象清晰地映入他的识海。
西侧的练气场上,数十名弟子正在演练火法,指尖凝出的火焰虽只有一阶水准,却带着熟悉的韵律。
有的火焰呈螺旋状缠绕,正是“玄阳控火诀”的基础变式,有的火焰化作细密的火丝,与“千丝万缕诀”的手法如出一辙。
“果然是元儿的手法……”
陈胜心中微动,神识转向宗门东侧的丹堂。
丹堂内,几名修士正围着丹炉忙碌,鼎中炼制的虽是二阶丹药“聚气丹”,但炼丹手法却暗合《四海丹书》的基础脉络。
“看来元儿便是上一位传承者。”
陈胜的心境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炼化部分玄府禁制后,他对于“四海珠”择取传承者的规则渐渐清晰。
四海散人设定的择取传承者规则,的确是大海捞针,注重运道缘分,相遇则缘,并不强求。
不过由于传承需求,其尤其偏爱丹道天赋突出、修为尚浅的修士,甚至会主动感应并接应这类人进入洞天。
灵根资质在这位炼虚大能眼中并非关键,《四海丹书》中记载了几种法门,足以改善修士的灵根资质的缺陷。
……
陈胜此世第一次离开楚国时,他也满足传承者的需求,这才能隐约感受四海珠的所在,只是当时他并未前往,自行掐断了这份缘分。
后来他晋入元婴后,再一次找到宝珠,以精血强行祭炼百年,才算是与这颗传承至宝结下缘分。
若非如此,他根本得不到宝珠的认可,更无法进入洞天。
“这般说,元儿也算是气运不俗,丹道资质难得,这才被四海珠主动接应进来。”
陈胜心中自语,却又很快被惋惜取代,因为从目前的结果来看,秦元很明显是失败了。
他的神识继续下沉,最终落在宗门后山的一座洞府前。
洞府外刻着三阶符文,内部传来细微的灵力波动——正是当代念尘宗宗主秦玉城。
陈胜的神识穿透洞府石壁,只见一名身着青色道袍的假丹修士正盘膝坐在丹炉旁,手中捧着一卷泛黄的丹经,眉头紧锁,显然是在思索丹方的难题。
“便是他了。”
陈胜心中一动,屈指一点,一道无形的虚空之力如同涟漪般扩散,瞬间笼罩了整座洞府。
秦玉城只觉得眼前的景象骤然扭曲,周身的灵力如同被冻结,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下一刻,他的身形不受控制地缩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握住,周围的天地瞬间变换。
原本熟悉的洞府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灰蒙蒙的空间。
空间中央,一道身着玄色道袍的男子正盘膝而坐,周身散发着如同天地般磅礴的气息,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能看透他的灵魂。
“这……这是何等神通?!”
秦玉城心中掀起滔天巨浪,双腿不受控制地发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他在洞天修行多年,见过最强的修士便是化龙宗的金丹后期大真人,可那位大真人的威压,与眼前男子相比,如同萤火之于皓月。
他颤抖着开口,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恐惧与恭敬:“拜见前辈!不知道前辈摄来晚辈,有何吩咐?”
陈胜缓缓睁开眼,周身的威压稍稍收敛,让秦玉城得以喘息。
他目光落在秦玉城身上,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姓秦?可是秦元的后人?”
“秦……秦元老祖?”
秦玉城闻言,瞳孔骤然收缩,心中的震惊更甚。
秦元祖师乃是两千年前的人物,早已成为宗门传说,眼前这位前辈竟直接提及祖师之名,难不成是活了两千年的大能?
他连忙摇头,语气愈发恭敬:
“回前辈,秦元老祖一生未娶,并无后裔。”
“祖师当年收下七位弟子,皆赐姓秦,晚辈的祖上便是祖师的四弟子,这‘秦’姓是祖师亲传,却并非祖师的血脉后裔。”
“一生未娶,无有后裔!”
陈胜心中低声重复着这句话,心中的复杂情绪如同翻涌的潮水。
“念尘,念尘……”
“元儿啊,真应了当年忘忧那句——耽误一生。”
黄忘忧当年说元儿性子太过执着,一直说唐洗尘耽误其一生,如今看来,竟一语成谶。
陈胜重新睁开眼,目光柔和了几分,对着秦玉城缓缓问道:
“你且说说,秦元当年的事迹,越详细越好——他的修行瓶颈、游历经历、还有……他是如何故去的。”
秦玉城不敢怠慢,连忙整理思绪,将宗门典籍中记载的秦元往事一一道出:
“回前辈,祖师一生喜好游历,曾走遍四海修行界的每一座岛屿。”
“只是在一次前往幽冥岛探寻时,不慎受了暗伤,伤及道基,卡在筑基后期多年未能突破,丹道修为也止步于二阶顶级,再难寸进。”
“后来祖师开创念尘宗,将丹道与火法传承整理成册,传给弟子之后,一直留在宗门,直至寿元耗尽。”
“幽冥海暗伤,筑基后期,二阶丹师……”
陈胜心中满是惋惜,他很清楚,按照玄府禁制记载,四海珠的传承者只要能达到三阶(金丹境或三阶丹师),便会被自动接应至海眼秘境。
秘境中有机缘提升灵根资质,更有化婴果能助修士突破元婴。
秦元的丹道天赋本就出众,若不是那次暗伤,未必不能踏入三阶,获得秘境机缘。
“秦元被葬在何处?”
陈胜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秦玉城连忙回答:
“按照祖师的遗言,他被葬在望归峰之巅,与云海为伴。”
“望归峰……望归……”
陈胜心中低声念叨着这两个字,眼眶微微发热。
他终于明白,自己这个弟子为何那般喜欢四处游历——“望归”二字,藏着的是对故土的思念,是对“归家”的渴望。
秦元从始至终都没忘记楚国修行界,没忘记千机坊的人与物,只是洞天相隔,关山难越,最终只能客死他乡,与云海作伴。
陈胜心中的唏嘘与怜惜如同潮水般泛滥,心中不自觉喃喃: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望归峰,云雾缭绕!
此峰是海渊岛的最高峰,峰顶常年被云海包裹,风势凛冽,吹得人衣袍猎猎作响。
秦玉城快步走在前方引路:
“前辈请!”
陈胜颔首跟上,目光却早已被峰顶的景象吸引。
越往上走,云海越浓,白色的云雾如同流动的绸缎,缠绕在周身,连呼吸都带着几分湿润的凉意。
他也有些恍然,此处的云海与千机坊市的云海波涛太像了!
待踏上最后一级台阶,眼前豁然开朗,峰顶平坦开阔,中央矗立着一座墓碑。
墓碑由整块青石雕琢而成,没有繁复的纹饰,只在正面刻着“祖师秦元之墓”六个古字,字迹已有些斑驳,显然历经了岁月的侵蚀。
墓碑前摆放着一个小小的石案,案上残留着些许香灰,想来是念尘宗弟子时常前来祭拜。
陈胜站在望归峰之巅,负手而立,玄色道袍在狂风中微微摆动。
他凝视着那座孤零零的墓碑,目光变得格外柔和,仿佛透过冰冷的青石,看到了两千年前那个执着的少年。
丹坊之中一幕幕画面在脑海中闪过,最终都化作墓碑上那冰冷的字迹,让他心中泛起阵阵酸涩。
陈胜心中喃喃,带着难以掩饰的惋惜:
“元儿,你一生游历,终究还是没能回到故土啊……”
身旁的秦玉城不敢打扰,只是恭敬地垂手侍立,目光落在墓碑上,眼中满是崇敬。
他从小听着祖师的传说长大,此刻能陪这位神秘前辈前来祭拜,心中既有紧张,也有几分荣幸。
良久,陈胜才缓缓收回目光,周身的沉重气息渐渐散去,声音恢复了平静:
“今日之事,不得对外人提及,你既是假丹修为,本座便赐你化丹的机缘,也算圆了你我的缘分。”
话音落下,他屈指一弹,一道璀璨的金光从指尖射出,如同跳跃的星火,径直遁入秦玉城眉心。
秦玉城只觉得眉心一热,一股庞大的信息流瞬间涌入识海,赫然是一套完整的化丹传承。
“这…这是化丹之法!”
秦玉城扫过识海之中的精妙内容,心中又惊又喜,激动得身体微微颤抖。
一成假丹,道途自断,如今得到这般机缘,无异于重生再造,他连忙双膝跪地,对着陈胜重重磕头:
“多谢前辈!晚辈永感前辈大恩!晚辈定不辜负前辈所托,将念尘宗发扬光大,不负秦元老祖的期望!”
陈胜微微颔首,并未多言。
他袖袍轻轻挥动,一道柔和的虚空之力包裹住秦玉城,秦玉城只觉得眼前一花,周身的云海与狂风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熟悉的洞府景象。
他抬手摸了摸眉心,识海中的传承仍清晰可见,仿佛在证明刚才的经历并非幻觉。
而此刻的望归峰巅,云海依旧翻腾,狂风仍在呼啸。
陈胜的身影静静站立在墓碑前,玄色衣袍与白色云海形成鲜明对比,背影在苍茫天地间显得格外孤寂。
他抬手拂去墓碑上的少许尘埃,目光再次望向远方的云海,仿佛在诉说着跨越两千年的师徒情谊,他心中喃喃:
“元儿,此世或许不成,下一世待我突破化神,定会带你回到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