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亮剑:我,李云龙眼中的败家子! > 第379章 江晨根据地曝光,刷新岗村的认知:这怕是一个国家吧!

第379章 江晨根据地曝光,刷新岗村的认知:这怕是一个国家吧!

    此时。

    岗村已经被筱冢义男的汇报疯狂刷新他对八路军的认知。

    连零式战机都被击落了。

    这太不可置信了。

    零式战机,那是帝国航空兵的骄傲,竟然在对付一支“土八路”时被击落?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对八路军能力的理解范畴。

    “司令官阁下,这个江晨经营的根据地,经过这半年的经营,尤其是融合了之前被他们占据的周边区域。”

    “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以里隆村为主的‘铁三角’防御体系。”

    筱冢义男的描述充满了无力感:“他们自称此防御体系,可抵御十万雄兵。”

    “虽然夸张,但其防御力确实超乎想象。”

    他详细解释道:“这个‘铁三角’,内部地道、暗堡、明碉、雷区密布,交通壕连接各处制高点和支撑点,形成了交叉火力网。”

    “兵力可以在内部快速机动支援。”

    “外围设有大量的警戒哨和游击区,我们的大部队一旦进入,就会不断遭到小股精锐的袭扰和伏击,疲于奔命。”

    “尤其是雪豹部队……”

    “等我们主力抵达其核心防线前,早已成了疲敝之师。”

    “还要面对他们以逸待劳的凶猛火力和坚固工事……”

    “之前第五师团的失利,以及零式战机的损失,都与此防御体系有关。”

    岗村久久无言,听筒里只有筱冢义男沉重的呼吸声。

    他望着地图上那个被筱冢义男描述为“铁三角”的区域。

    仿佛看到了一根深深扎入山西腹地的、难以拔除的钢铁毒刺。

    一个原本小小的八路军连长,在半年时间里。

    竟然成长为了一个拥有强悍军队、先进特战理念和铜墙铁壁般根据地的可怕对手。

    这个江晨,究竟是何方神圣?

    岗村心中第一次对山西的战局,产生了一种近乎失控的预感。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筱冢义男继续:“岗村阁下,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严峻。”

    “江晨根据地的防御,绝非‘铁三角’那么简单。”

    “那根本是铜墙铁壁!”

    “上次战斗,我们派出的三架零式战机执行侦察任务,飞抵根据地上空不到十分钟,就全部被击落了。”

    岗村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难以置信的急切:“筱冢君,你应该清楚零式的性能。”

    “除非是遇到盟军最先进的防空武器,否则绝不可能被如此轻易击落!”

    筱冢的声音里满是凝重:“根据战机残骸的弹痕分析,以及地面侦察兵传回的消息。”

    “江晨的根据地部署了防空武器。”

    “而能击落零式战机的,我反复推测,唯一的可能就是:88毫米高射炮!”

    “88毫米高射炮?”

    岗村的声音瞬间带上了惊怒,听筒里甚至传来他猛地起身时。

    就连椅子与地面摩擦的刺耳声响。

    “你是说,江晨的手上有德军的88毫米高射炮?”

    “筱冢君,你知道那是什么武器吗?”

    “那不是普通的防空炮,是德军的王牌装备!”

    岗村的情绪并非没有缘由。

    88毫米高射炮作为德军在二战中的标志性武器。

    其参数与性能足以让任何一支军队为之忌惮。

    这款由克虏伯公司研制的高射炮,炮管长度达4.93米,口径88毫米。

    炮身全重约5.5吨,需要十余名士兵协同操作。

    其最大射程可达15.1公里,最大射高则能达到10.6公里。

    远超当下绝大多数战机的飞行高度。

    在射速上,它每分钟能发射15-20发炮弹。

    搭配高爆弹时,弹头装药量可达0.84公斤。

    一旦命中战机,足以瞬间将其撕成碎片。

    更关键的是它的对空能力。

    在欧洲战场,88毫米高射炮是盟军战机的噩梦。

    自1940年德军入侵高卢鸡以来,这款高射炮在防空作战中创下了惊人战绩。

    据德军官方统计,截至1942年,88毫米高射炮累计击落盟军战机超过3000架。

    其中包括美军的P-40战斗机、英军的喷火式战斗机等主力机型。

    甚至在北非战场,隆美尔的部队还将其平射用于反坦克作战。

    击毁了数百辆英军坦克,可见其性能之全面、威力之强悍。

    “阁下,我比任何人都清楚88毫米高射炮的价值。”

    筱冢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苦涩:“且不说它的作战能力。”

    “单是获取难度,就足以让任何一支非轴心国军队望而却步。”

    “这款高射炮是德军的核心装备,只优先供应给德军部队。”

    “连我们陆军多次向日耳曼提出采购,都被以‘产能不足’为由拒绝。”

    “想要搞到它,要么得通过极其隐秘的地下军火通道,付出的代价堪比等量的黄金。”

    “要么就得从德军手中缴获。”

    “但德军对这款炮的管控极为严格,战败时宁愿炸毁也不会留给敌人。”

    “江晨一个八路军的根据地首领,他怎么可能搞到这种武器?”

    “最关键的是,想要这种武器形成威慑力,一门还不行,还得多门!”

    “江晨上哪搞这么多88毫米高射炮?”

    电话那头的岗村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似乎在消化这个荒谬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过了许久,他才用带着疲惫的声音问道:“筱冢君,除了88毫米高射炮,你还有其他关于江晨的情报吗?”

    “他的根据地,到底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还有一个更糟糕的消息,司令官阁下。”

    筱冢的声音压得更低,仿佛怕被窗外的风声听去。

    “据我们安插在八路军内部的眼线传回的消息,八路总部已经全部搬迁到江晨的根据地了。”

    “纳尼?”

    岗村的惊呼声再次响起,这次的震惊比听到88毫米高射炮时更甚。

    “八路总部搬迁到江晨的根据地?”

    “难道他们就不怕我们集中兵力进攻吗?”

    “江晨的根据地真的这么安全,能让他们把总部都迁过去?”

    “至少目前,我们没有找到任何进攻的办法。”

    筱冢无奈地说道:“我们的侦察兵多次试图渗透。”

    “要么刚靠近根据地外围就被发现,要么根本找不到防御工事的薄弱点。”

    “更让人意外的是,据不可靠消息称,江晨的根据地内部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甚至设有专门的警察部门、经济局、粮食局、军校和医院。”

    “警察部门?经济局?”

    岗村的声音里充满了困惑,他从未想过,一个八路军的根据地会拥有如此“正规”的机构。

    “这些部门能起到什么作用?”

    “难道不是装样子的摆设吗?”

    “恐怕不是摆设,司令官阁下。”筱冢连忙解释,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佩:“我们的情报显示,江晨的警察局有专门的侦查队。”

    “主要负责预防敌特渗透。”

    “上个月我们派去的三名间谍,刚进入根据地就被警察局抓获,连情报都没来得及传递出去。”

    “至于经济局,他们主抓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据说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工厂,能生产农具、布匹,工具,半成品,收工,食品,粮油等。”

    “甚至还发行了根据地自己的货币,与周边村镇的贸易也做得十分红火,完全不用依赖外部补给。”

    “而且,他们还有粮食局。”

    筱冢顿了顿,继续说道:“情报里提到,江晨的粮食局储存了足够根据地所有人吃半年的粮食,而且还在不断囤积。”

    “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军校和医院。”

    “军校专门培养军事人才,学员不仅学习战术,还会学习文化知识。”

    “据说毕业的学员战斗力远超普通士兵。”

    “医院的设备更是完善,有专门的手术室、病房,甚至还有X光机这种只有大城市医院才有的设备。”

    系统奖励的。

    “更离谱的是,据逃出来的伪军说,江晨的医院里有‘青霉素’。”

    “就是那种能治败血症、救人性命的神药!”

    “青霉素?”

    岗村的声音瞬间变调,像是被人狠狠踩了一脚:“你说的是那种在欧洲都供不应求,一支能卖到上千法郎的青霉素?”

    “筱冢君,你知道1942年的青霉素意味着什么吗?”

    岗村的激动并非没有道理。

    1942年,青霉素刚刚进入量产阶段,但其产能极低。

    全球范围内,青霉素的年产量不足100公斤,而且主要被盟军军方垄断,用于救治前线重伤士兵。

    当时,一支青霉素(约10万单位)在黑市上的价格高达500美元。

    相当于一名鹰酱普通工人三个月的工资。

    在欧洲,青霉素更是被称为“救命的黄金”。

    许多士兵因为得不到青霉素,仅仅因为一个小小的伤口感染就丧命。

    日军虽然也在研究青霉素,但直到1942年,还没有掌握量产技术。

    军队中几乎没有青霉素可用。

    岗村清楚地记得,去年有一名少将因为作战时被流弹划伤,伤口感染引发败血症。

    日军动用了所有资源。

    甚至试图从瑞士走私青霉素,最终还是没能救活他。

    而江晨一个八路军根据地,居然有青霉素?

    这简直比拥有88毫米高射炮更让岗村难以置信。

    “我当然知道青霉素的价值!”

    岗村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全世界都在抢着要的东西,江晨上哪弄的?”

    “他难道有自己的制药厂?”

    “这不可能!”

    “就算是鹰酱的制药厂,也不可能轻易量产青霉素!”

    “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司令官阁下。”

    筱冢的声音里满是无奈:“但情报来源虽然不可靠,却有多个渠道都提到了青霉素,恐怕不是空穴来风。”

    岗村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他握着听筒的手微微颤抖,脑海里反复回荡着“青霉素”“88毫米高射炮”“粮食”这些字眼。

    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问道:“等等,筱冢君,你刚刚说粮食局储存了半年的粮食?”

    “江晨哪来这么多粮食?”

    “1942年的华北,到处都在闹饥荒,别说储存粮食。”

    “能让老百姓不饿死就不错了,他怎么可能有这么多余粮?”

    提到粮食,筱冢的语气变得更加沉重:“阁下,您说得没错,1942年的粮食情况有多糟糕,我们都清楚。”

    “根据我们的统计,今年华北地区因为旱灾、蝗灾,加上我们的‘三光政策’,粮食减产超过七成。”

    “和北、三东、和南等地,每个县每天都有至少几十人饿死。”

    “就拿和南来说,截至上个月,饿死的已经超过百万。”

    “路边的树皮、草根都被挖光,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我们自己的部队,有时候都得靠抢粮才能维持补给。”

    “江晨却能储存半年的粮食,这本身就不合常理。”

    “但据我们从根据地周边农民口中得知,江晨研制出了一种‘杂交水稻’。”

    筱冢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却又不得不信:“这种水稻的亩产能达到上千斤。”

    “司令官阁下,您没听错,是上千斤!”

    “要知道,我们有最好的水稻品种,亩产也不过三百斤,华北地区的普通水稻,亩产甚至不到一百五十斤。”

    “江晨的杂交水稻,亩产是普通水稻的六七倍!”

    “有了这种水稻,他的根据地不仅不愁粮食吃,还能大量储存,甚至接济周边的百姓。”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百姓愿意逃到他的根据地去。”

    “至少在那里,能活下去。”

    “亩产上千斤的杂交水稻?”

    岗村彻底愣住了,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被江晨这个名字一点点击碎。

    他从事军事指挥几十年,见过无数强敌,却从未见过像江晨这样的对手。

    有能击落零式战机的德式高射炮,有能救命的青霉素,还有能解决饥荒的杂交水稻。

    不仅能建立铜墙铁壁般的防御,还能设立警察局、经济局、军校、医院。

    把根据地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能让八路总部心甘情愿地迁过去。

    一个国家也不过如此嘛!

    电话那头的岗村久久没有说话,指挥室里只剩下电流的滋滋声。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用一种近乎喃喃自语的声音说道:“这个江晨……”

    “为何这么厉害?”

    “粮食、医药、武器、防御、治理……他居然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太厉害了……我们面对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对手?”

    筱冢握着听筒,也沉默了。

    因为他们面对的,已经不是一支装备简陋、缺衣少食的“土八路”。

    而是一个拥有完整体系、强大实力,甚至掌握着超越时代技术的可怕对手。

    筱冢义男短暂的沉默后,继续说道:“司令官阁下,还有一个消息,我需要向你汇报。”

    “根据可靠的消息,江晨有自己的兵工厂……”。

    筱冢义男短暂的沉默后,继续说道:“司令官阁下,还有一个消息,我需要向你汇报。”

    “根据可靠的消息,江晨有自己的兵工厂……”

    “纳尼?”

    岗村的脑子瞬间如五雷轰顶一般。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