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 第163章 :这笔账,朕来认

第163章 :这笔账,朕来认

    中军大帐之内,灯火被牛油浸透的灯芯烧得噼啪作响,将帐壁上悬挂的巨大堪舆图照得一片昏黄。

    帐外的寒风卷动着沙尘,呼啸着拍打在厚重的帐幔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孙元化垂手侍立,就在方才,他被一名小太监从匠作营一路急匆匆地请来,穿过层层卫兵,踏入这座象征着帝国最高军事权力中枢的大帐。

    他没有见到繁琐的仪仗,没有听到冗长的通传,御座之上的那位年轻皇帝只是在他行完跪拜大礼之后,淡淡地说了一句“平身,赐座”,便再无他言。

    孙元化坐在锦墩上,背脊挺得笔直,心中那颗因激动而狂跳的心脏在踏入帐门的那一刻起,便被这庄重而急切的氛围所感染,渐渐平复下来。

    这是要办正事了。

    皇帝没有说任何一句虚言,没有问孙元化这几个月过得如何,也没有嘉奖他过去的功绩。

    他的目光从那副巨大的堪舆图上收回,直直地落在了孙元化的脸上。

    “孙元化,”皇帝开口了,声音平直,“锦衣卫找你的时候带去了朕的允诺。今日朕便将这四个无限,悉数给你。”

    皇帝伸出第一根手指。

    “其一,银两。从今日起,凡研发火炮所需,无论铁料、铜料、木材、薪炭,乃至试炮所耗火药、弹丸,一应开销你直接列出条目,呈报于朕。内帑有多少钱,朕便给你多少钱。内帑没钱了,朕就去抄家,去开海,去把这天下的银子都给你汇集过来!朕只要一样东西——最好的炮!”

    “朕认了,这笔账,朕来认!”

    孙元化猛地抬起头,嘴唇翕动,眼眶瞬间就红了。

    在登莱时为了一点铸炮的经费,他需要向各级官吏低头,需要写无数的公文,看无数的脸色!

    而此刻,天子亲口告诉他,银子不再是问题!

    皇帝伸出第二根手指,声音转冷,对着帐外喊道:“田尔耕。”

    一道黑色的身影自帐帘后闪出,单膝跪地:“臣在。”

    “朕给你第二样,”朱由检的目光转向孙元化,但话却是对田尔耕说的,“即日起,孙元化可凭朕的密旨,调动全国任何一处官办匠户!无论是京师的军器局,还是南京的军械库,无论是两淮的盐铁司,还是广东的铸铁所,凡他所需之能工巧匠,必须给朕送到京师!有敢推诿、不从者,”

    他顿了顿,语气森然,“锦衣卫会亲自上门,请他好好谈谈心。”

    田尔耕重重叩首:“遵旨!”

    孙元化的身躯不可抑制地颤抖起来,想起了那些技艺精湛,却因为户籍限制而被束缚在各地,终身不得施展才华的匠人。

    皇帝这一道旨意,等若是将整个大明最顶尖的匠人,完全归他所用!

    “其三,人才。”朱由检伸出第三根手指,“朕知道,只靠我大明的匠人还不够。西洋人的火器确有其独到之处。朕已命郑芝龙的舰队,凡遇西洋商船,除贸易之外,重金招募其炮手、工匠。锦衣卫在濠镜的暗桩,亦会全力为你搜罗人才。你要什么样的人,西夷的,红毛的,只要这世上还有,朕就给你弄来!语言不通,便设翻译;习俗不同,便予以厚待。只要他们能为我大明铸炮,朕不吝千金!”

    “其四,便是权柄。”皇帝终于伸出了第四根手指,语气中一片舍我其谁,“朕今日便给你这道空前绝后的权柄。凡涉火器研发、制造、试射一应事宜,你可先斩后奏!任何部门,任何官员,敢以任何理由阻挠、拖延者,你可持朕的信剑,先斩后奏!”

    孙元化直愣当场。

    他再也无法安坐,猛地从锦墩上滑落,双膝跪地,以头抢地,声音因极度的激动而嘶哑、哽咽。

    “陛下……陛下如此信重,臣孙元化,纵万死,亦难报君恩于万一!”

    孙元化不是在说客套话,而是发自肺腑的战栗与感恩。

    他一生钻研西学,精通火器,却屡遭排挤,甚至险些身首异处。

    他所求的,不过是能将毕生所学付诸实践,报效大明!

    孙元化曾以为此生再无希望,却未曾想在这最绝望的时刻,遇到了这位不世出的皇帝。

    这不是知遇之恩,这是再造之恩!

    朱由检静静地看着他。

    “起来吧,”皇帝缓缓说道,“朕给你这一切,不是要你的眼泪,而是要你的东西。”

    孙元化闻言猛地拭去泪水,他抬起头,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亮,他从怀中郑重无比地掏出了一本厚厚的,用油布精心包裹着的册子。

    “陛下,臣……这数月以来,不敢有丝毫懈怠。臣结合我大明火器之长,与西夷铸炮之法,日夜筹思,草拟了一份策划,请陛下御览!”

    王承恩连忙上前,接过册子,转呈到朱由检的案前。

    朱由检打开册子,映入眼帘的是无数精细的图纸和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

    “《皇明炮典》……”他轻轻念出了册子首页那四个字,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回陛下,”孙元化此刻已经恢复了镇定,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自信与专业,“我大明火器,种类繁多,却制式不一,大小各异,战时极难统筹。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制定一套标准!从口径、炮身、药量到弹丸,全部标准化!这本《炮典》,便是臣的初步构想。”

    “臣计划,将我大明未来的火炮,统一为三大类。”

    他指着图纸,神采飞扬地介绍起来:

    “‘神威大将军炮’!此炮专为坚城要塞所设,炮身需重逾万斤,口径巨大,追求极致的射程与威力。一炮轰出,足以令城墙震颤,令敌胆寒!”

    “‘镇虏平寇炮’!此炮为野战主力,炮身约在三千斤上下,兼顾威力与机动。主要用于对付建奴之重甲步兵,以及流寇之密集阵型。务求一炮过去,如犁庭扫穴!”

    “‘捷胜飞云炮’!此炮在千斤以下,炮身轻便,可随军快速转移,配备于骑营或步卒营中,用于提供近距离的火力压制。虽威力稍逊,但胜在射速与灵便!”

    他越说越是激动,又翻开后面几页,指着那些关于冶铁、铸模、钻膛的改良工艺。

    “陛下,臣还改良了铸造之法。以铁为模,范我中空,如此可保证炮膛之光滑,提升准度。另有水力钻孔之法,配合新式合金配比,可大大提高火炮之寿命与安全……”

    孙元化将他这半生呕心沥血的成果,一一呈现。

    这是一个大明天才火器专家,在获得了无限资源支持的承诺后,所迸发出的全部智慧与热情!

    朱由检静静地听着,不住地点头,孙元化的构想与他记忆中那些成熟的火炮体系,已经颇为接近了。

    但这还不够。

    待孙元化说完,意犹未尽地喘了口气时,朱由检才缓缓开口。

    “初阳,你做的很好。”他先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后,话锋一转,“但朕,还有几点要补充。”

    孙元化立刻躬身:“请陛下示下,臣洗耳恭听!”

    朱由检站起身,走到那巨大的堪舆图前,目光却仿佛穿透了帐篷,投向了更遥远的未来。

    “第一,炮要好,承载它的炮车,也要跟上!”他伸出手指,在空中比划着,“现有的四轮炮车太过笨重,转向不便。朕要你设计一种全新的双轮炮架!架身要轻便坚固,车轮要宽大结实,足以适应北地铁骑驰骋的沙土硬地,也能应付南方的泥泞水田!”

    “最重要的一点,”皇帝的声音陡然拔高,“炮架之上,必须给朕装上‘象限仪’和‘高低机’!朕要炮手开炮之前要先测量距离,计算角度,而不是凭着感觉朝着大概方向轰一炮就算完事!每一次开炮,都必须是精准的射击!”

    孙元化,呆立当场。“象限仪……高低机……”

    这些词汇他只在最精深的西洋典籍中见过,那几乎是最高级的炮术理论,连许多西洋炮队都未能完全普及,而皇帝竟然张口就来,还要求将其作为制式装备!

    朱由检没有给他震惊的时间,继续说道,“弹药!光有实心弹,远远不够!”

    他转过身,锐利的目光逼视着孙元化:

    “对付建奴那些重甲步兵和来去如风的骑兵,实心弹威力再大,也只能打一条线!朕要你给朕批量造出‘霰弹’!用铁皮或者布袋,包裹数十上百颗小铁珠,一炮打出去要像天女散花一样,覆盖一大片!朕要让建奴的密集步阵,在冲锋的道路上,就变成一片血肉模糊的地狱!”

    “还有!”他指向东南方的堪舆图,“对付海上的战船,实心弹打在船身上不过是一个洞。朕要‘链弹’!用铁链连接两颗炮弹,打出去之后高速旋转,专门用来摧毁敌船的桅杆和帆索!一旦断了他们的动力,那海上的靶子还不是任由我大明水师宰割?!”

    “霰弹……链弹……”孙元化只觉得自己的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他当然知道这些特种弹药,但那要么是工艺复杂,要么是造价高昂,一直都只停留在理论和少量试制阶段。

    而皇帝的要求,是“批量造”!这意味着,全新的,以弹药多样性为核心的战术体系即将诞生!

    如果说前两点已经让孙元化震惊,那么皇帝的第三点补充,则让他彻底陷入了呆滞。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人才!”皇帝的声音变得前所未有的凝重,“光有最好的炮,没有会用的人,那不过是一堆昂贵的废铁!朕要在京建一所‘皇家炮兵讲武堂’!”

    “你,孙元化,来当第一任山长!”

    “朕会给你找来最好的西洋教官,让他们来教我大明的青年才俊。教什么?不教四书五经,就教数学、几何、物理、弹道学!朕要从讲武堂里走出来的每一个军官,都必须懂得如何计算抛物线,如何测量风偏,如何指挥一个炮兵阵地进行集火、延伸射击!”

    “朕要的,是专业的,真正懂得打仗的炮兵军官!而不是一群只会凭着感觉和胆气开炮的莽夫!”

    说完这三点,朱由检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不再言语。

    大帐之内,死一般的安静。

    孙元化呆呆地站在那里,他看着眼前的年轻皇帝,如同在仰望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

    他原以为自己呕心沥血所推演出的,已是将这火器从铸造到应用,尽数囊括在内的不世之功。

    然而皇帝寥寥数语,却在他眼前勾勒出了一幅他此前想都不敢想的图景——那已不单是‘造器’之术,更是将‘铸炮’、‘育人’、‘战法’三者融为一体,使其环环相扣,如活水般自有源头,奔流不息,自行向前!

    良久,孙元化才从巨大的震撼中回过神来,他郑重无比地第三次跪倒在皇帝的面前。

    “起来吧。”朱由检的声音平淡如水,却有千钧之力,将他从那几近失魂的心神震荡中拉了回来。

    “朕今日所言,皆需一个强有力的衙门去推行。”皇帝走到他的案前,提起朱笔,在一份空白的圣旨上,开始奋笔疾书。

    “朕决定,于六部之外另设一司,名为——‘皇明火器司’!专司天下一切火器之研发、制造、督运、考核!此司,独立于兵部与工部之外,由内帑直辖,直接对朕负责!”

    笔锋落下,玉玺盖印。

    他将那份墨迹未干的圣旨,亲手递到了孙元化的手中。

    “孙元化,擢升你为首任‘皇明火器司’司长,官拜正三品,赐尚方信剑,总领其事!”

    孙元化颤抖着双手,接过那份滚烫的圣旨。

    这薄薄的一张纸,却重逾千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