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高考落榜?我众筹开创最高学府! > 第398章:教授的崩溃

第398章:教授的崩溃

    瑞士,苏黎世。

    九月的晨光穿透联邦理工学院古老的窗格,为这所科学圣殿镀上一层肃穆的金色。

    何宇的批示文件,以最高保密等级抵达了项目组。

    一纸批文,轻描淡写地决定了一件足以在世界物理学界掀起波澜的事情。

    由王浩和林晓灵带队,一支成员仅有二十人的“学习小组”,正式获得了“辅助性”加入“人造太阳”项目的资格。

    小组成员的构成信息,在项目核心圈内引发了一阵微不可察的骚动。

    龙河大学。

    能源学院与物理学院。

    最顶尖的学生。

    大二。

    这最后一个词条,让所有看到这份名单的苏黎世研究员,都感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荒谬感。

    项目核心内部研讨会,在学院最大的阶梯教室内准时召开。

    负责主讲的,是菲利克斯·霍夫曼教授。

    他是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绝对泰斗,头顶着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璀璨光环,是无数物理学子仰望的星辰。

    霍夫曼教授精神矍铄,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他站在讲台前,目光温和地扫过台下。

    他的视线,在后排那些来自苏黎世本校、他最得意的博士生和博士后们脸上一一掠过,最后,落在了前三排。

    那里坐着二十张年轻、略带一丝青涩的东方面孔。

    他们就是龙河大学的“学习小组”。

    霍夫曼教授的嘴角,浮现出一抹善意的、长者对后辈的微笑。为了照顾这些远道而来的“二年级小朋友”,他早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他清了清嗓子,刻意放慢了语速,用最清晰的德式英语开口。

    “早上好,各位。今天,我们将从一切的根源开始。”

    他身后的全息投影亮起,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环形装置三维模型缓缓旋转。

    “托卡马克。”

    霍夫曼教授的声音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他甚至没有直接进入复杂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磁约束原理开始讲起。

    他讲得极细,极有耐心,仿佛一位中学物理老师,在为自己的学生开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然而,仅仅十分钟后,霍夫曼教授就敏锐地察觉到,课堂上的气氛开始变得有些诡异。

    一种难以名状的割裂感,正在这间教室里弥漫。

    他看到,坐在后排的那些苏黎世最顶尖的天才——那些平日里眼高于顶的博士生和博士后们,此刻一个个正襟危坐。

    他们眉头紧锁,手中的光感笔在数据板上疯狂地滑动,发出沙沙的轻响。

    他们脸上的神情专注到了极点,仿佛生怕漏掉霍夫曼教授口中任何一个单词,任何一个最基础的定义。

    那是一种面对知识高峰时,发自内心的敬畏与渴求。

    霍夫曼教授对此很满意。

    但当他的目光转向前三排时,那份满意瞬间凝固了。

    那二十名来自龙河大学的二年级学生,无一例外,全程面色如常。

    不。

    那不是“如常”。

    那是一种极致的平静,平静到近乎漠然。

    他们就像是在听一堂最简单的、关于“力、热、声、光、电”的初中物理入门课。

    没有笔记。

    没有记录。

    甚至没有丝毫的表情波动。

    坐在第二排的一个男生,单手托着下巴,视线投向窗外,似乎对阿尔卑斯山的风景更感兴趣。

    另一个角落里的学生,正百无聊赖地转着笔,笔尖在空中划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残影。

    霍夫曼教授的心头,第一次升起一丝不悦。

    是傲慢?还是根本听不懂,所以干脆放弃了思考?

    他决定稍稍增加一点难度。

    “……等离子体的宏观不稳定性,是约束的首要难题。其中,最典型的‘扭曲模’和‘撕裂模’,其数学描述依赖于复杂的磁流体力学方程组……”

    他开始引入一些高阶的数学工具。

    后排的笔尖滑动声,变得更加急促、甚至带上了一丝焦躁。

    前排的龙河学生们,终于有了反应。

    几个人脸上,那难以掩饰的百无聊赖的表情,变得更加明显了。

    仿佛在说:就这?

    霍夫曼教授的额角,第一次渗出了细微的汗珠。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那股荒诞的感觉,将话题推进到项目的核心领域——等离子体加热。

    “目前,主流的辅助加热方式有三种:欧姆加热、中性束注入以及波加热。我们苏黎世的方案,重点在于‘中性束注入’的能效优化上。”

    他调出一份数据图表,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参数。

    “根据去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由麻省理工团队主导的一项研究成果,高能中性束的注入功率阈值,普遍认为在……”

    他引用了一个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的关键数据。

    这个数据,是整个领域内公认的最新权威结论。

    就在此时。

    一只白皙的手,从第一排举了起来。

    动作不大,却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霍夫-曼教授的讲述被打断了。

    他看向那个举手的女孩,正是资料上显示的带队人之一,林晓灵。

    一个看起来文静秀气的东方女孩。

    “不好意思教授,打扰一下。”

    她的声音清脆而又平静,没有丝毫面对权威时的紧张或胆怯。

    霍夫曼教授礼貌地点了点头,示意她说下去。

    他以为她是有什么地方没有听懂。

    “您刚刚引用的那篇来自《自然》杂志的文献,关于‘中性束注入’的功率数据,似乎有一个微小的错误。”

    这句话一出,整个教室的空气仿佛被抽空了。

    后排那些奋笔疾书的博士生们,动作齐刷刷地停了下来,愕然地抬头。

    霍夫曼教授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川字。

    错误?

    引用《自然》的最新数据,会有错误?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想要开口反驳。

    只听林晓灵继续用那种不带任何情绪的语调说道:

    “那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剑桥大学的阿德里安·米勒博士,在去年于苏黎世举办的国际物理学年会上。

    她已经公开承认,因为其实验装置中的热电偶传感器存在微弱的零点漂移,导致原始数据出现了系统性误差。”

    “那个数据,偏高了0.03%。”

    “修正后的数据,应该在……”

    林晓灵顿了顿,没有去看任何资料,只是凭借记忆,清晰地报出了一个精确到小数点后五位的全新数字。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那串全新的、无比精确的数字,如同一颗颗冰冷的子弹,精准地射入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耳膜。

    整个研讨会,瞬间陷入了凝固。

    站在讲台上的那位白发苍苍的诺奖得主,菲利克斯·霍夫曼教授,则彻底愣在了原地。

    他的大脑一片空白。

    国际物理学年会……零点漂移……公开承认……

    这些破碎的词汇,在他的脑海中疯狂地盘旋、重组。

    他想起来了。

    去年的那场年会,他好像确实因为一个临时会议,错过了其中一个分会场的报告。

    可……

    可那只是一个分会场的、一个不起眼的勘误报告!

    而眼前这个女孩……

    这个来自东方的、才上大二的女孩……

    她不仅知道,而且记得如此清晰,连原因和修正后的精确数值都分毫不差!

    霍夫曼教授握着激光笔的手,在微微颤抖。

    他看着林晓灵那双平静得不起一丝波澜的眼睛,第一次对自己那引以为傲、被整个学术界所称道的渊博知识和惊人记忆力,产生了……

    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深深的怀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