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唐皇长孙:皇爷爷!你吃鸡排吗 > 第96章 发钱!百姓们的贪婪!

第96章 发钱!百姓们的贪婪!

    接下来一个月内,整个长安城乃至关中都被一种莫名的情绪笼罩。

    所有人都将目光放到那贩卖小龙鰝药酒的兴盛号上,因为这个月正是第一批小龙鰝回收的时候。

    虽然有魏王李泰的名头作保,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有些担忧这可能是个骗局,硬是忍耐着三个月翻倍的诱惑。

    等到了月末。

    各坊兴盛号外面则是排起了长龙。

    无数的百姓等候在外面。

    还有许多围观看热闹的。

    “今日可是兴盛号允诺的还利息加本金的日子,这兴盛号难道真的会给?”

    “不可能不给,这都围了好多人,要是不给的话,铺子说不定都能给砸烂了。”

    “人家兴盛号怕一群无权无势的穷人?这么一大片人,估计得几万贯下去,我看兴盛号绝对舍不得拿出来。”

    “老王,我看你是嫉妒了吧,当初让你拿押金养殖小龙鰝,你不肯,今天是见不得人家拿钱啊!”

    “放屁!”

    “......”

    周围众人议论纷纷。

    或有期待兴盛号拿出钱的,也有满怀恶意希望这帮百姓被骗的,各种复杂的目光落在这些满怀期待排队的百姓身上。

    少顷。

    兴盛号大门打开。

    一个掌柜模样的中年人朝着外面一众排队的百姓行了一礼,这些百姓们个个兴奋起来。

    这掌柜的面露微笑。

    “诸位,还请拿出当初的押金契约,吾等可是只认契约,不认人的。”

    “丢了契约的话,这二十贯可就领不到了。”

    他的话落下,面前的数百百姓们一阵骚动。

    不过并非是惊慌,反而是激动。

    虽然明知道兴盛号这等大商号不会骗他们,但是钱没到手,谁心里不带着一丝隐隐不安?

    如今,见到兴盛号掌柜的许诺,一个个都极为激动起来。

    “可以领钱了!”

    “二十贯啊,我一年都赚不到这么多!”

    “别挡着我!我要领钱!”

    “......”

    一时间,众人眼珠子满是贪婪,恨不得第一个领钱的是自己,纷纷往前涌去,犹如乌压压的潮水。

    刚刚说话的掌柜也是一愣,大惊失色。

    要是让这帮刁民冲击了店铺,那自己岂不是完犊子了。

    便在此时,周围涌过来一阵身着圆领皂袍的差役们。

    这些差役拿着水火棍,一顿呵斥,这才将阵势稳住。

    这些差役是附近衙门的巡逻差役。

    早就注意到了这里的动静,一见到有不对劲的地方立刻就过来维持秩序,否则今天这动静非得闹出个大纰漏。

    一个时辰后。

    长安城内各部衙门都接到通知,立刻派出手中的差役们去兴盛号各大分铺维持秩序。

    这要是因为分发银钱引发了动乱,那他们这些官员可是要担责的。

    一连两日。

    兴盛号的声望直逼鼎盛。

    比三个月前更多的百姓们不再犹豫,纷纷拿出自家的压箱底的钱,又或是父母的棺材本,送去兴盛号。

    那些本来自恃谨慎的人,看到真领到钱了,一个个后悔的直拍大腿,然后将自家一帮亲戚老小全部叫过来交押金。

    而那些赚到钱的百姓们,九成九也全都将自己手中的钱一股脑再送进兴盛号,继续换取小龙鰝准备赚钱。

    三个月前,无论兴盛号说的多么天花乱坠,即便是有魏王李泰的名头,但是舍得拿出十贯来搏一搏的百姓终究是少数。

    毕竟有钱人看不上这十贯,对穷苦人家而言,十贯钱又是压箱底的家底,当然不会轻易拿出来,大部分百姓都在观望。

    而今日兴盛号发钱的消息犹如龙卷风一般迅速席卷整个长安城乃至关中各地。

    那些再吝啬胆小的百姓也按捺不住内心的贪婪,纷纷呼朋唤友,去兴盛号缴纳押金。

    无论是兴盛号还是魏王李泰的名头,都不如真发钱好使!

    一时间,兴盛号人满为患,除了拿钱的,还有来送钱的,倒成了一时奇观。

    ....................

    城北郊外农庄。

    一辆马车席卷着尘土,缓缓抵达农庄内。

    少顷。

    “大孙,这就是你的农庄?”李世民从马车上缓缓而下,有些惊讶的看着远处一片田地,一眼看去,满是沾染浅黄、淡褐色的茎叶,唯有顶部保持着淡绿。

    他身后则是跟着一个犹如老农的中年官员,这官员也是面露惊诧之色。

    此人正是司农卿李德。

    李易笑嘻嘻道。

    “是啊,皇爷爷。”

    李世民看了片刻,若有所思。

    “大孙,你去年种下的红薯,就在这里?”

    “看你这片田地的模样,一亩地估摸着得收成大几百斤吧。”

    李易翻了个白眼。

    “皇爷爷,我都跟你说了亩产千斤。”

    “你怎么就不信呢?”

    李世民哈哈一笑。

    去年拿出红薯的时候,李易就是这么跟他说的。

    说实话,他虽然信大孙,但是对这种亩产千斤的话,还真是半信半疑。

    毕竟,这年头正常田地一亩地也就收获个百十来斤,好一点肥沃土地,便可产出两三百斤,已经是极限了。

    这亩产千斤,简直是亘古以来,从未有之。

    他纵然再宠爱大孙,也是保持一丝怀疑的。

    李世民收敛笑意。

    “大孙,不是皇爷爷不信你。”

    “这亩产千斤着实太离谱了。”

    “皇爷爷觉得你这红薯能有个亩产七百斤,就已经算是极为高产,堪称是神物了。”

    “李卿,你觉得呢?”

    旁边的司农卿李德连忙躬身。

    “陛下说的极是。”

    “我大唐不缺土地肥沃的地方,但是仍然是难以做到亩产三百斤以上。”

    “纵然是有高产的庄稼,也要限于天时地利,以微臣之见,皇长孙殿下这片农庄的土地肥力算不得优渥,只能作寻常。”

    李易正色道。

    “你说的对,这片地曾经不算特别肥沃,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