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朱门辞:瑾王爷的仵作妃 > 第八十二章:西山访贤获秘辛

第八十二章:西山访贤获秘辛

    翌日清晨,一辆看似普通的青篷马车,在数名扮作寻常家仆的暗卫护卫下,悄然驶出瑾王府,出了京城,直往西郊而去。车内坐着易容改扮的楚瑾宸与林微。楚瑾宸穿着一身素雅的文士常服,掩去了几分王爷的威仪,多了些书卷气。林微则是一身淡青衣裙,未施粉黛,如同随夫出游的寻常士子妻眷。

    西山位于京城西侧,山势不算险峻,却清幽静谧,多有隐士在此结庐而居。按照玄一事先探明的路线,马车在蜿蜒的山道上行驶了约一个时辰,最终在一处竹林掩映、溪水潺潺的山谷前停下。

    谷口立着一块未经雕琢的青石,上面用古朴的刀法刻着“忘机”二字。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碎石小径通向谷内,颇有几分世外桃源的意境。

    “王爷,王妃,前面马车无法通行了,需步行入谷。”扮作车夫的玄一低声道。

    楚瑾宸与林微下了马车,吩咐其他人在谷外等候,只带了玄一一人,沿着小径向谷内走去。竹林幽深,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的光点,空气中弥漫着竹叶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与古墓中的阴森污浊判若两个世界。

    行不多时,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几间依山傍水的茅屋坐落其间,屋前用竹篱围出一个小院,院中种着些寻常菜蔬,一位须发皆白、身着葛布长袍的老者,正坐在院中的石凳上,对着面前一张摊开的、看似是地图的绢帛凝神思索。想必这位便是陶学士了。

    听到脚步声,陶学士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向来人。他的眼神清澈而深邃,带着岁月沉淀下的睿智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晚生楚宸(楚瑾宸化名),携内子林氏,冒昧来访,叨扰陶老先生清修了。”楚瑾宸上前一步,执的是晚辈见长者之礼,态度谦和。

    林微亦跟着微微屈膝行礼。

    陶学士的目光在楚瑾宸身上停留片刻,又扫过林微,最后落回楚瑾宸脸上,缓缓开口道:“贵客临门,何来叨扰。只是老夫山野之人,疏懒成性,不知二位有何见教?”他并未点破楚瑾宸的身份,但眼神中已然了然。

    楚瑾宸也不绕弯子,从怀中取出那份符文拓本(抄录版),双手呈上:“晚生偶得此物,观其形制古奥,百思不得其解。闻听老先生乃金石大家,博古通今,特来请教,望老先生不吝赐教。”

    陶学士接过拓本,只看了一眼,脸色便微微凝重起来。他示意楚瑾宸和林微在旁边的石凳上坐下,自己则对着拓本仔细端详了许久,手指无意识地在那些扭曲的线条上描摹着。

    良久,他才放下拓本,长长叹了口气,目光看向远山,带着一丝追忆与忧色:“果然……是它们。想不到,有生之年,竟还能见到这‘幽嬗之契’的印记。”

    “幽嬗之契?”楚瑾宸捕捉到这个关键词语。

    陶学士点了点头,声音低沉而沧桑:“不错。此非文字,而是契印。源自一个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古老部族,其名已不可考,后世姑且称之为‘幽族’。此族崇信幽冥,精通一种名为‘幽嬗’的禁忌祭祀之术。”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继续道:“据那残破玉版记载,‘幽嬗’之祭,核心在于寻找一种名为‘幽冥之眼’的天然奇物(想必就是你们找到的那珠子),以其为媒介,构筑祭坛,刻下这‘幽嬗之契’,便可尝试沟通一种存在于世界夹缝中的、充满了‘寂灭’气息的虚无之力。”

    “寂灭气息?”林微忍不住轻声重复,这描述让她联想到熵增、衰亡等概念。

    陶学士看了她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似乎没想到这位女眷也能跟上话题,他颔首道:“不错,寂灭。非生非死,是一种让万物归于沉寂、分解、最终化为虚无的力量。‘幽族’认为,掌控这种力量,便可拥有无上威能,甚至……触及长生之秘。”

    他的语气带着深深的嘲讽:“然而,妄图掌控寂灭,无异于引火烧身。玉版记载,成功的‘幽嬗’祭祀寥寥无几,且主持祭祀者,大多下场凄惨,非疯即死,更有甚者,连同其所在之地,皆被那失控的寂灭之力侵蚀,化为生机绝灭的死域!那玉版最后残缺的部分,依稀提到‘契成则门现,钥动则灾临’,以及‘慎之慎之,大寂灭非人力可御’的警告!”

    契成则门现,钥动则灾临!大寂灭非人力可御!

    这几乎就是在描述王爷岭古墓中的情景!祭坛(契成)、青铜门(门现)、幽冥珠(钥)、以及那可能被封印在门后的、代表着“大寂灭”的恐怖存在!

    楚瑾宸与林微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惊与骇然。他们之前的推测,竟然与这古老记载如此吻合!

    “老先生,”楚瑾宸压下心中的波澜,恭敬问道,“依您之见,那西郊王爷岭的古墓……”

    陶学士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目光锐利地看向他:“王爷(他终于点破了楚瑾宸的身份),老夫不管你们从何处得来这拓本,也不问你们探寻到了何处。老夫只想说一句,有些秘密,之所以被尘封,是因为它们不该被唤醒。‘幽嬗’之力,绝非王朝兴衰、个人恩怨所能衡量,那是足以倾覆天地、令万物归墟的灾厄!前朝之败,或与此有涉,然具体如何,老夫亦不知晓。你们……好自为之。”

    他这番话,既是警告,也是最后的劝诫。显然,他不愿再深入涉足这趟浑水。

    楚瑾宸知道再问下去也不会再有更多收获,能得到“幽嬗之契”和“大寂灭”这些关键信息,已是意外之喜。他起身,郑重向陶学士行了一礼:“多谢老先生指点迷津,晚生铭记于心,定当谨慎。”

    林微也起身行礼。

    陶学士微微颔首,不再多言,重新将目光投向了面前的绢帛地图,仿佛已神游物外。

    楚瑾宸与林微知道该告辞了,悄然退出了这处忘机谷。

    返回马车的路上,两人都沉默着,消化着从陶学士那里获得的惊人信息。

    “幽族……幽嬗之祭……寂灭之力……”楚瑾宸喃喃自语,眼神前所未有的凝重,“看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源自上古的、关乎世界本源的恐怖秘密。齐王、太子乃至前朝旧事,或许都只是这巨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一角。”

    林微的心情同样沉重:“王爷,若陶学士所言非虚,那扇青铜门之后封印的,可能就是失控的‘寂灭之力’。‘幽冥珠’作为钥匙,绝不可轻易动用。我们必须阻止任何人,为了任何目的,去尝试开启那扇门!”

    楚瑾宸重重地点了点头,目光望向京城方向,闪过一丝冷厉:“没错。无论背后是谁在推动,无论其目的为何,触碰此等禁忌,便是与天下苍生为敌!本王绝不容许!”

    西山访贤,秘辛得解。然而,解开的并非轻松的答案,而是一个足以让任何人感到绝望和无力的、关于世界本质的恐怖真相。

    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如何阻止那可能发生的“大寂灭”?

    带着满心的沉重与更加坚定的决心,马车载着瑾王夫妇,驶向了那座依旧沉浸在权力斗争表象下的京城。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酝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