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日国丧期,在举国的哀恸与新帝勤勉理政的忙碌中,倏忽而过。期间,楚瑾宸以铁腕与怀柔并施的手段,迅速稳定了朝局,清洗了瑞王及“幽冥道”的残余势力,提拔了一批有能之臣,帝国机器在新主的掌控下,虽经动荡,却愈发显现出新的活力。
钦天监择定的吉日终于到来。这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仿佛上天也在庆贺这新旧交替的时刻。
皇宫内外,早已装饰一新,虽仍可见国丧留下的素白痕迹,但更多的则是象征皇权的明黄与朱红。从承天门到太和殿,御道铺陈猩红地毯,两侧旌旗招展,仪仗森严。文武百官身着崭新的朝服,按品阶肃立于太和殿前的广场之上,一直延伸到漫长的丹陛御道两侧,鸦雀无声,气氛庄严肃穆。
吉时已到,礼炮齐鸣九响,声震九霄!
钟鼓司奏起庄严恢弘的《中和韶乐》,在悠扬肃穆的乐声中,新帝楚瑾宸的身影,出现在太和殿那高高的丹陛之上。
他并未穿着沉重的衮服,尚在孝期,他选择了一身玄端礼服,玄衣纁裳,上绣山龙华虫等十二章纹,头戴十二旒冕冠,珠玉垂落,遮蔽了部分容颜,却更显天威难测。他身姿挺拔如松,步伐沉稳,一步步踏着御阶而上,那无形的帝王威压,随着他的登临,如同潮水般弥漫开来,笼罩了整个广场。
林微作为即将册立的皇后,亦身着庄重的祎衣,头戴九龙四凤冠,立于太和殿内稍侧的位置。她透过珠帘,望着那个一步步走向至高权力的男人,心中百感交集,有骄傲,有欣慰,更有一种与他共同承担这万里江山的坚定。
楚瑾宸终于登临太和殿,转身,面向广场上那如同潮水般的臣民。阳光洒在他身上,冕旒折射出璀璨的光芒,令人不敢直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赞礼官的高唱声中,广场上所有官员、侍卫、仪仗,乃至更远处通过特殊渠道观礼的宗室勋贵、外国使节,齐刷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之声,如同海啸般层层叠叠,席卷天地,久久不息!
楚瑾宸立于殿前,接受着这象征着至高权力与责任的朝拜。他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看到了周明远等老臣眼中的欣慰与期待,看到了军中将领眼中的狂热与忠诚,也看到了某些人眼中隐藏的敬畏与审度。
他缓缓抬手,声音通过特殊构造的殿前广场,清晰地传遍四方,带着帝王的威严与沉稳:“平身。”
“谢陛下!”
众人起身,依旧垂首恭立。
随后,便是繁复而庄重的告祭天地、宗庙的仪式,由礼部尚书主持,楚瑾宸亲自上香、奠帛、献酒,诵读告文,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仪式持续了近两个时辰,整个过程庄严肃穆,无一丝错漏。当最后一道程序完成,礼官再次高呼“礼成”之时,也正式宣告了大楚王朝迎来了它新的主人——承天帝楚瑾宸!(承天,取承继天命,匡扶天下之意,为楚瑾宸拟定的年号,翌年正式启用)
登基大典结束后,楚瑾宸移驾乾清宫(正式入住皇帝寝宫),在殿内接受了百官正式的朝贺与贺表。他并未过多赘言,只强调了“继往开来,勤政爱民”八字方针,并宣布了几项重要的任命和政令,包括对北境将士的封赏、对受灾州府的减免税赋、以及令各部梳理积弊、准备新朝新政等。
新帝登基,万象更新。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先帝之死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幽冥道”的威胁依然存在,但此刻,在承天帝楚瑾宸那沉稳如山、锐意进取的气势下,整个帝国仿佛都注入了一股新的生机与希望。
是夜,皇宫设宴,款待宗室、重臣及外国使节。虽然因在孝期,宴席一切从简,无丝竹管弦之乐,但气氛依旧隆重。
楚瑾宸与林微并肩坐于主位之上。林微已换下繁重的祎衣,穿着一身较为轻便但仍不失庄重的宫装,容颜在宫灯映照下,清丽绝伦,气度雍容。她举止得体,应对各方命妇的朝贺,既不显过分热络,也不失母仪天下的风范,令那些原本对她出身庶女、又以“仵作”之术闻名的历史抱有疑虑的宗亲命妇们,也不禁暗暗折服。
宴席间隙,楚瑾宸借着举杯的时机,侧首对林微低语,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微儿,从今日起,这万里江山,兆亿生民,便真正压在你我肩上了。”
林微端起茶杯,以茶代酒,与他轻轻一碰,眸光清亮,低柔却坚定地回应:“陛下在处,便是臣妾心安处。江山虽重,你我共担便不觉其重。”
夫妻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他们从互相试探的王爷与替嫁妃,到携手破案的搭档,再到生死与共的伴侣,如今,终于站到了这帝国的最高处,成为了共享荣光、共担风雨的帝后。
登基大典的辉煌渐渐散去,但属于承天帝楚瑾宸与他的皇后林微的时代,才刚刚拉开序幕。前方,既有励精图治、开创盛世的雄心,也有铲除奸邪、查明真相的责任。帝国的巨轮,在他们共同的掌舵下,驶向了未知而充满挑战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