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
天晴放空,却突然惊雷炸响。
惊得堂下之人,无不是神情一震。
“突厥虏?宇文昭斩杀一百三十二首?”
“这里怎么可能有突厥虏?”
“北面鹰扬府只有一队府兵,更有四十人是新兵蛋子。
一个队正能杀了突厥兵一百三十二人?”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
场面一度混乱,秦叔宝、罗士信更是齐刷刷地看向张须陀。
见其也是一副震惊的模样,秦叔宝上前一步,拿过士卒递上来的书信,准备查看时。
意识到自己有些僭越,准备呈给张须陀。
“无妨!大家都想弄个明白。你直接读!”
秦叔宝将信抽出,在油灯下一抖,展开粗略一扫,双眸睁大,猛地咽了一口口水:
“鹰扬府宇文昭谨呈:
昨日夜间,麾下火长王虎,率一火士卒巡逻时,于望牛村遇突厥兵劫掠,双方随即交战。
此役我方折损一人、负伤两人人,村民急赴府营求援。某即刻率三火共三十人出营驰援。
某料定对方必有埋伏,在斩杀突厥斥候三人后,遭四五十人的突厥军阵突击。
某部依托新制箭镞,以及预设战术,三轮齐射后,趁势冲锋击溃伏兵,继而追击二十余里......”
秦叔宝念到这里,一脸惊叹,抬眼看向张须陀。
“继续说!”
秦叔宝点头,在众将领围观中,继续说道:
“某部追击至西北方向时,见北面鹰扬府队正戚远,正遭大量突厥兵追击。
两部分突厥兵,合兵一处,足有百人。
某当即率部以锋矢阵凿穿突厥方阵,重创敌军,斩杀其十夫长七人、重伤百夫长一人。
另命王虎率一火为奇兵包抄,截断敌军退路,既出其不意击溃敌寇,又成功为戚队正解围。
此役共歼突厥兵一百三十二人,皆赖麾下士卒奋勇作战。
为励军心,特为众士卒请赏,并举荐:王虎升任队副,伍长李正臣、蒋破军、陈三蛋升任火长。
恳请批复......”
“北面鹰扬府队正......宇文昭!”
整个作战厅内,鸦雀无声,只有粗重的呼吸声,以及瞪大眼睛,满是无法置信的五六个壮汉!
“不可能!这些突厥兵是如何跑到历县的!
他们有什么目的!?”
“这宇文昭竟然以三十人,将百人突厥精锐击溃,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以新募府兵,正面击溃突厥精锐,这些突厥狗,都是纸糊的吗!”
“谁是宇文昭?此人是谁的部将!”
......
只是沉寂了片刻,便爆发了激烈的讨论,一群校尉、郎将、督军等高级将领,无不是震撼得面容僵硬。
讨论围绕着两个问题,一是突厥兵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二是此番进入大隋腹地的突厥兵到底有多少,目的是什么。
其三,便是这个宇文昭是何方神圣,听有了解的同僚说,这小子只有十六岁的模样。
如此年纪,就以三十新募府兵,正面击溃三倍于己的突厥虏。
要知道突厥精锐,在边关与边军作战,都能打出一换三的战绩。
北面边军一直以来的作战体系,
都是以防守为主,倚靠河流、艰险、高城抵御突厥兵。
在己方兵力没有超过对方三倍的情况下,是绝对不会主动出击的。
现在你突然说,有一个十六岁的小后生,带着三十个新兵蛋子,骑马冲了机会,就杀了一百多个突厥兵。
你敢说,谁敢信?
“信上有没有说,我方伤亡?”
有人似乎想到了什么,急忙询问。
若是领兵有方,必是用了什么办法,让士卒视死如归,抱着必死的信念,与敌军厮杀。
这种情况下,一个士卒冲进敌阵,被砍个十几刀,也不一定会倒下。
只是这样的战损一定非常大。
总将领亦是想到了这一层,齐刷刷地看向秦叔宝。
秦叔宝一脸震惊:
“信里边...里边说,只死了七八个,伤得不少......”
“什么七八个,到底是七个还是八个!伤了多少!”
秦叔宝目瞪口呆,反倒是刚刚进来传信的士卒轻声说道:
“来人说,死了七个,还有一个是因为抢了太多人头,大喜过望,从坡上滚下山,磕石头上死了!”
“还有伤员都在救治,伤得都不重,只要保证不感染,十天半个月,又能继续作战。”
士卒看着这群高级将领,一副虎视眈眈的模样,缩着脑袋继续说:
“其中有几个,在最后冲锋的时候,被撞下了马,摔晕了。
醒来连大腿都拍紫了,现在躺床上哭。”
“说是论功行赏,估计要少别人一大截!”
厅堂内针落可闻。
士卒怕大家不信,补充了一句:
“他们把突厥首级都送过来了,一百多个,我们验过,确实是突厥兵的脑袋。”
张须陀挥挥手,叫士卒退下:
“功绩勿用质疑了,你们都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群人都还沉浸在三十打一百,死七个,摔死一个的无双战功之中。
他们可都是年轻过来的,谁他娘十六岁能干出这种事。
包括在秦叔宝在内,都不一定能打出这种战绩。
罗士信是唯一一个最先清醒的,也是笑得最灿烂的一个。
这可是他的结拜大哥,脸上有面啊。
对于这种战绩,他在觉得不可思议的情况下,心中也渐渐升起一股豪情:
我昭哥陷阵、斩将是一把好手,作为弟弟,可不兴拖后腿,落了他的威风。
大哥陷阵斩将,我便先登、夺旗!
嘿嘿,咱兄弟,必将这一等一的奇功,尽收囊中......
有史料记载,此后罗士信作战时‘每战必先登’,且每次战后会收集敌军首级,若首级过多不便携带,
便‘割敌鼻以记功’,回营后按鼻子数量统计战绩,这一习惯也成为他的标志性特征。
李世民曾评价他:士信之勇,古之关、张无以过也。
在他还沉浸在自豪之中,有人上前惊骇地询问:
“若突厥兵是百人队,他是怎么杀出一百三十二颗脑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