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婧山回到了太一山。
跟山神聚聚后,
我们决定收回破道观的结界,让凡人也可以进来,
并且在这里安家。
道观比记忆中还破,屋顶漏了好几个大洞,门板歪斜,院子里杂草长到了膝盖高。
我们没用使用神力修复。
婧山去山下找了木材和其他装修材料,我清理了院子里的杂草。
他修补屋顶,我修整门框。
我们像最普通的凡人那样,花了10多天时间,让这道观勉强能住人了。
山下的村民好奇地来看,远远站着,不敢靠近。
一个胆大的孩子跑过来,送给我们几个热乎乎的馒头。
婧山接过,掰开一半递给我。
我们坐在门槛上吃了。
经过了一年的修整,道观像模像样,虽然有点朴素,但至少干净规整。
后来,我们开始在这里讲经。
不在道观里,就在院外那棵老槐树下。
我从《龙汉宝典》中挑选了某几段适合凡人修习的功法,并取名:《太一经》。
第一天,只有那个给我们送馒头的孩子蹲在旁边听。
第二天,来了几个老人。
第N天,树下坐满了人。
我不讲长生不老,不讲飞升成仙,我只讲如何感知自身的呼吸,如何与脚下的土地共鸣,如何倾听风中带来的远方的声音。
如何在这个善恶交织的世界里,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
婧山很少说话,他大多时候沉默地坐在我身后,但每次有人因为理解偏差而气息紊乱时,他会轻轻弹指,一缕极淡的灰雾飘出,抚平那人的躁动。
人们开始称他“哑巴师傅”,
叫我“讲经的姑娘”。
晚上,我们不再需要睡眠。
我们的元神脱离躯壳,自由地翱翔于星海之间。
我看到道德天尊乘着星核道舟,划过银河的旋臂,在一颗蓝色的巨星旁停留,记录下它坍缩成黑洞的瞬间。
道德天尊的手指在虚空中写下注脚,婧山有时候会则伸出手,引导那些逸散的能量,避免它们击碎附近的行星系。
我看到熵影族战士穿行于一元宇宙的虚无之中,他们的银白色身躯成为混沌背景下的坐标,灰雾从他们手中流淌而出,修补着一些细微的时空褶皱。
他们不再破坏,他们维护,他们引导,他们是宇宙呼吸时均匀吐纳的细胞。
我看到祖元坐在水晶宫的台阶上,神笔在光幕上随意勾画,设计着新的、暂时还无处安放的规则雏形。
元始天尊的拂尘挂在一旁,微微晃动。
我的意识无限延伸,触及太阳系的边缘,感知着朱雀族等和其他外星种族的的喜悦与悲伤,战争与和平,创造与毁灭。
我和婧山以元神的方式时常和朱雀族见面。
我的元神跨越星海,落在炎枢天境的观心台上。
赤翎第一个感应到,火羽炸开一片火星,她扭头望来。
“善美!”
玄火炎老展开黑色火羽,十二位炎老紧随其后。
他们新凝聚的能量躯壳比过去更凝实,表面流淌着淡青光纹,那是鸿蒙符与先天火纹融合的痕迹。
婧山的身影在我旁边显现。
他刚落下,几只幼崽就扑棱着飞过来,橙红色的尾羽上,迷你版火纹鸿蒙符一闪一闪。
一只最小的幼崽躲在赤翎身后,探出脑袋,怯生生地叫了一声。
婧山蹲下身,指尖泛起金光,轻轻点在幼崽火羽根部。
那符文立刻亮了几分,幼崽欢快地转了个圈,火星溅到婧山道袍上,烧出几个小洞。
玄火大步走来,火波动里带着笑意。
“看,”
他转身指向观心台中央。
太阳镜晶纯净剔透,那道原本的寂灭黑色裂隙已经消失。
“多亏你们的法门。现在连幼崽都能用鸿蒙符驱散寂灭余波。”
赤翎补充道,尾羽轻摆。
“机甲族再没敢靠近。上次他们的探测艇刚触及火膜,就被符文弹了回去。”她看向婧山,
“你当时留下的那道光环,现在成了幼崽们的训练场。”
我伸手触碰太阳镜晶。
指尖传来温热的搏动,太阳之心的能量平稳流淌。
赤翎笑道,“这小家伙总念叨你。上次练习时凝符失败,哭得火星乱溅,说‘善美师傅看见要生气了’。”
观心台远方,几根新生的磁场柱缓缓旋转,柱体表面刻满了流动的鸿蒙符。
一群年轻朱雀正在柱间穿梭,练习着将符文能量与磁场同步。
偶尔有谁失误,符光乱窜,便会引来同伴善意的哄笑,玄火立刻出声指点,火波动严厉却带着关切。
我的元神传来轻微波动,地球上的肉身正被山风吹拂。
该回去了。
玄火似乎有所感应,火羽轻轻垂落。
“下次来,”他的火波动放缓,“尝尝我们新酿的火羽晶露。用太阳之心边缘的晨光凝的。”
元神升空的刹那,我看见整个炎枢天境已被淡青色的光晕笼罩。
那光晕呼吸般明灭,与太阳之心的搏动完全同步。
寂灭的伤痕尚未完全褪去,但新生符文的脉络已深深扎根,比过去的护境阵更加坚韧。
这一切不再需要我干预,它们自行运转,形成壮丽而复杂的图景。
第二天清晨。
第一缕阳光照进太一山,穿透老槐树的叶子,落在听经人的脸上。
我和婧山的元神归位,睁开眼。
树下已经坐满了人,安静地等待着。
山风轻柔,带来远方的潮声。
我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今天的讲经。
(全书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