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不婚姐姐,上司追婚 > 第66章 半途而停

第66章 半途而停

    事情要追溯到校运动会之后。

    应婉婷凭借着那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真的花了近两周时间,硬是啃下了Python基础,并按照余夏最初指点的方向,鼓捣出了一个能跑通“数据→指标→信号→通知”基本闭环的量化脚本。

    当她带着代码来找余夏时,余夏出于技术人的本能,帮她检查了逻辑,优化了结构。

    他不得不承认,应婉婷学得很快,代码写得清晰规整,远超他的预期。

    然而,一周后,应婉婷又发来了消息,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沮丧:「余夏,按照你说的双均线金叉死叉策略回测,模拟盘亏损好严重啊![哭脸]你看看是不是有问题?」

    余夏看着回测数据,眉头微蹙。

    策略本身是经典策略,问题显然出在应用上。

    他回复道:「策略没问题。双均线策略在趋势明显的标的和特定市况下有效。我给我妈写的那个就是。我妈一个月也不见得交易一次,这个策略就很管用。你交易太频繁。」

    应婉婷:「可是我们比赛规则中的交易周期就是一周啊。」

    余夏:「那就还需要考虑选股,比如热点板块的龙头股,还有波动性要足够。另外,参数也需要根据标的特性调整,不是一成不变的。」

    应婉婷:「几千只股票呢,怎么选啊?」

    这一来二去的,就像逐渐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

    从此,余夏的课余时间被大量占用。

    他们需要讨论如何构建选股因子——是看成交量、换手率还是基本面?

    需要确定均线周期——是分钟线还是日线?

    需要判断大盘整体环境——是牛市、熊市还是震荡市?

    每一个变量都影响着最终的结果,需要反复回测、验证、调试。

    此刻,余夏就正对着一屏幕的K线图和代码出神。

    他骨子里那种遇到技术难题就非要攻克到底的执拗被激发了出来。

    他确实感受到了挑战,并且,他想把这件事做好。

    这种“做好”,不完全是为了应婉婷,更是一个理工男对技术方案完美实现的纯粹精神追求。

    而另一边的应婉婷,看着对话框中余夏就技术细节发来的长篇大论,虽然很多专业术语她仍一知半解,但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

    她成功地将他拖入了一个需要持续沟通、共同解决问题的“项目”里。

    看着状态栏一次次显示“对方正在输入…”,她心中窃喜不已——这盘棋,果然正在按她预想的方向发展。

    余夏逐渐意识到,自己掌握的知识在这个复杂的项目面前显得捉襟见肘。

    正如他最初判断的那样,开发一套真正有效的证券分析系统,远不止写代码那么简单,它需要深厚的金融知识、数学建模能力和对市场的深刻理解——这些显然超出了两个大一新生的能力范围。

    面对知识盲区,应婉婷灵机一动,以“备战校园模拟交易大赛”为由,向父亲应文彬求助。

    应文彬听后二话不说,立刻安排了公司旗下证券、量化、软件工程等领域的几位博士员工,每晚通过视频会议为两人答疑解惑。

    在一次关于板块轮动的分析会后,一位资深证券分析师闲聊般提起:“你们关注过财经频道的那个选股大赛吗?每周请五位专家各推荐一只股票,周一买入周五卖出,比拼收益率。”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看透市场的淡然,“想想看,每位专家上台都得使出看家本领参赛。但结果呢?多数人还是亏钱的。为什么?”

    余夏和应婉婷不禁都屏息凝神。

    分析师继续说道:“从学习知识的角度,你们搞这个项目很有价值。但恕我直言,就算模型在模拟盘上表现优异,到了真金白银的实盘,我持保留态度。

    “因为人心难测——贪婪和恐惧,是任何模型都无法精准量化的。

    “如果实盘效果不佳,你们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的意义又在哪里?要我说,理解原理就足够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你们听听就好。”

    这番话像一盆冷水兜头泼下,让人陷入沉思,余夏那黑曜石一般的眸光暗淡了下去。

    应婉婷忍不住去问父亲的意见。

    应文彬笑了笑,点拨道:“全国有多少家券商?每家都有自己的交易软件。开发这些软件的专业团队,水平比起你们如何?如果靠某个软件就能稳赚,那岂不是人人都能靠炒股发财了?”

    应婉婷有些沮丧:“所以……我们做的是无用功?”

    “当然不是。”应文彬温和地否定,“第一,你们弄懂了交易系统的设计逻辑;第二,你们至少验证了哪些交易策略是行不通的。能做到这一步,已经远超我的预期了。”

    “真的吗?”应婉婷想起自己的初衷,眼中重新泛起光彩。

    最终,这个探索性的项目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被暂时搁置。

    余夏将未完成的代码存档,他心里清楚,有些路,不是光靠技术热情就能走通的。

    ~

    元旦的脚步渐近,生科院一年一度的迎新晚会筹备得如火如荼。

    往年,江静知对这种喧嚣场合总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不是借口家教早退,便是露个脸就消失无踪。

    但今年不同,她破天荒地主动找到文艺部长白薇薇,额外要了几张门票,其中两张特意塞给了弟弟江静轩,并难得地叮嘱了一句:“明天带女朋友一起来啊。”

    江静轩捏着票,嬉皮笑脸地凑上前:“姐,光给票不行啊,你这配套服务不到位,给‘配送’个女朋友呗!”

    江静知无奈地白他一眼,语气里是姐姐特有的、带着点纵容的耐心:“傻小子,拿着这张票,去找个你觉得顺眼的女生,就问她:想不想来Q大玩?冲着Q大的招牌,一般人都会有点兴趣。带她逛逛校园,看看晚会。”

    她顿了顿,眼中带着点过来人的促狭,“回去之后,没准儿就有故事了呢?”

    “这么麻烦?”江静轩眉头拧成了疙瘩,“有没有一键直达、包邮到家的捷径?”

    眼看姐姐眼神一凛,他赶紧举手投降:“得得得!开玩笑的!对了姐,余夏不也单着吗?我俩凑一对儿坐前排得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