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从县委书记问鼎权力巅峰 > 第242章 新引擎!

第242章 新引擎!

    江昭宁双手轻轻向下压了压,掌声渐渐平复,会场恢复了落针可闻的寂静。

    只有窗外的阳光越发透亮,斜斜照进来。

    在崭新的主席台桌面上投下一片明晃晃的光斑,刺得人有些眼晕。

    他没有拿稿子,直接对着话筒开口,声音沉稳而清晰,在整个会议室回荡:“同志们,今天是东山县文化和旅游局正式挂牌成立的日子,一个历史性的新起点。”

    “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新局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他略微停顿了一下,目光再次扫过台下专注的脸庞,继续说道:“为什么成立这个新局?”

    “答案很简单,就是要让文化这块招牌更亮,让旅游这出大戏唱得更响!”

    “东山县不是没有宝,我们拥有厚重的历史文脉,拥有被低估的自然禀赋——林间清溪、千年古刹、连绵的东林山脉。”

    “还有莲湖湾碧波荡漾,湿地公园风景如画,历史文化遗址遍布各乡镇,进士坊别具一格,民俗文化独具特色……”

    “这些都是老天爷赏饭吃的硬资源!”

    他语速不快,每一句都重若千钧,“问题是,过去这些宝藏是蒙尘的,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好东西捂在那里,别人看不见,摸不着,再好也是‘闲棋冷子’。”

    “这就好比你酿了一坛子极品好酒,可你非要把它藏在巷子最深处,酒香再好也飘不出来!”

    这番话仿佛直接说中了会场里许多人的心事。

    底下前旅游局的几个老同志暗暗点头,忍不住挺直了腰背,喉头微动,几乎忍不住要附和出声。

    “思路必须变。”江昭宁的语调上扬了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度,“现在要做的是什么?是搭台子!是唱戏!是吆喝!”

    他的目光锐利起来,“要敢想、敢闯、敢干!”

    “要铆足劲儿把我们东山推出去!”

    “文化是底蕴,是根基,旅游是活力,是效益,两者交融,才有大发展。”

    “我看,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打造一张拳头产品——”他加重语气,“‘东山一日旅行圈’!”

    “一张门票,让天南海北的游客,一天之内,就能把东山的精华玩遍、看够、体验足!”

    台下明显起了些细微的骚动。

    这个提法很新。

    “核心概念就是整合!”江昭宁抬起一只手,有力地向下一斩,仿佛在切割阻碍,“清凉寺的禅意文化、东山的农家乐采摘体验、进士坊别具一格、莲湖湾碧的湿地公园。”

    “还有我们正在规划的沿江风光带水上乐园、以及整个东林山脉的观光栈道风光带……”

    “这些统统都给它串起来,拧成一股绳,捆绑销售进这张‘一日圈’门票里去!”

    “除了清凉寺35元的门票不动,其他的‘一日圈’门票实地考察后再定价。”

    “在这些景点成型营业之际,然后将清凉寺35元门票也包括进去,打包成门票套餐出售。”

    他的目光扫过前排的林方政、秦怡等人,“这需要规划、需要营销、更需要精打细算的服务配套。”

    “比如农家乐的菜品标准化、民宿的卫生评级、沿江风光带的安保导览服务……每一环都要经得起游客拿放大镜看。”

    “这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股室的事情。”

    “是要全局上下拧成一股绳,群策群力去推进,去落实的大工程!”

    他身子微微前倾,目光更加灼灼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同志们,县委县政府下了这个决心,看中的是什么?”

    “看中的是旅游业成为我们东山未来撬动经济的新杠杆!”

    “是它将来能创造大量直接的经济效益,还有无数的就业岗位!”

    “文旅局,”他提高声调,一字一顿,“这个机构从今天起,就不再是清水衙门了!”

    “它被寄予厚望,是要真正能打粮食、能扛指标的地方!”他一拍桌面,“今后的东山,不仅要靠工业,还要靠这片青山绿水!”

    “文旅局,就是这个新引擎!”

    “哗——!”

    短暂的寂静之后,雷鸣般的掌声轰然炸响,热烈、激动,比江昭宁刚进来时要真诚和振奋得多。

    江昭宁这番蓝图描绘,清晰、务实、充满魄力。

    像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巨大的回响。

    那些原先有些边缘感的人员,此刻脸上露出了振奋的神采。

    秦怡坐得很直,紧握的手搁在膝盖上,眼神熠熠生辉。

    林方政依旧神色平静,只是放在膝头的手指极轻地蜷缩了一下,又缓缓松开。

    鄂建设也跟着用力鼓掌,脸上挤出符合场合的笑容。

    可眼神深处那丝不易察觉的游离与困惑,却难以完全掩盖——整合捆绑?一日游圈?

    这和他原来习惯的“分门别类”管文化场馆的模式,相差实在太大了。

    掌声如雷,持续良久。

    江昭宁微微颔首,目光里没有丝毫松动。

    大会结束后,江昭宁示意文旅局班子成员留下。

    众人随着书记来到旁边的小会议室。

    小会议室布置简洁,椭圆形的红木桌子居中摆放,墙上挂着东山风景画。

    工作人员迅速为每个人沏上茶后悄然退出。

    椭圆桌的一边,坐着江昭宁。

    江昭宁神色如常,双手交叠放在桌上。

    另一边,坐着文旅局崭新的五人班底:林方政居中,左侧是鄂建设,吴娟;右侧是刘长河,刚被任命的副局长秦怡。

    林方政坐姿最端正,肩背挺直如松,脸上看不出半分大会结束后的轻松,只有一种更凝重的专注。

    吴娟神态自若,摊开日记本准备记录。

    而刘长河则努力维持着一个副职应有的姿态,但他摊开的笔记本上干干净净,笔尖悬停,无处落下。

    秦怡紧挨着他,她的坐姿也不差。

    只是肩膀微微内扣,下巴微收,目光低垂,落在自己空白的笔记本纸页上,似乎想在那片空白里理清某种秩序。

    焦点,或者说压力中心,无疑是江昭宁斜对面的鄂建设。

    他的背脊在椅背上僵着,想靠又不敢全靠,身体微微歪向远离江昭宁的那一侧。

    江昭宁端起茶杯,盖沿轻碰杯口,发出细微的“叮”声,打破了令人难捱的沉默。

    他慢条斯理地呷了一口,清亮的茶水滑入喉中,发出轻微的声响,在寂静中被放大了无数倍。

    他放下杯子。

    “大方向,刚才会上我说过了。”江昭宁开口,声音不高,却像重锤敲在每个人的神经上,“具体分工,你们班子可以慢慢厘清磨合。”

    铺垫之后,才是真正的定调:“不过核心原则要定在前面——局长,”目光如钉,扎在林方政脸上,“自然是管业务的。”

    江昭宁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整体规划、项目谋划实施、市场推广、景区运营管理,还有服务质量监管这根硬骨头——都是你这位局长统筹,一把抓起来。”

    他的语气不容置疑,斩断了任何推诿的缝隙,“这是硬任务。”

    “要见真章,出实效。无疑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