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从县委书记问鼎权力巅峰 > 第247章 恍如隔世

第247章 恍如隔世

    众人随他指引望去。

    果然,过了大雄宝殿,西侧偏院的斋堂旁,搭着一溜干净的草棚凉亭。

    几张长条桌案上摆着数排套着防尘纱罩的大陶罐,旁边码着粗瓷碗和消毒过的竹筒杯。

    一位面色红润的老僧,正用长柄勺搅动着其中一罐深红色的东西,药香、茶香还有微酸的山楂果香悄然弥散开来——是消暑的酸梅汤!

    一块不起眼的小木板写着:“免费禅茶、酸梅汤取用处”。

    斋堂里的景象更是烟火气十足。

    热气腾腾的白米饭,几大盆新鲜的素炒时蔬,还有一大锅飘着油花的冬瓜汤摆开了。

    有几位僧侣师傅默默地端着碗吃饭,也有几位提前到来的游客好奇地在门口张望。

    “师父,这素斋……”一位游客壮着胆子问门口一位低头写字的年轻和尚。

    年轻和尚放下笔,露出温和的笑容:“是免费的午饭,寺院的规矩,一粒米皆十方供养,欢迎有缘信众同沾法喜。”

    “请排队取用,珍惜福报,不要浪费。”声音不大,清晰可闻。

    一切都恍如隔世。

    喧闹市侩的叫卖、刻薄的盘剥算计、那令人窒息的金钱交易气息,被彻底清扫一空。

    取而代之的是山林寺院本真的宁静、那份敞开供给的质朴善意。

    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像一记无声的重锤,敲在每个来此者的心上。

    下午时分,寺后那片曾经被荒废、如今新垦出来覆满绿意的梯田边,稀稀落落地站着一些好奇的游客。

    一位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的青年僧人,正弯着腰奋力锄着杂草。

    汗水浸透了他灰色僧衣的后背。

    旁边的草棚下,一位年长的师父面前摆着一锅温热的、浓稠的小米粥,和一些炸得金黄焦脆、撒着椒盐的腌豆干。

    几个塑料小凳零散放着。

    一个带孩子的年轻妈妈犹豫着走近草棚,小心翼翼地问:“师父……那个……可以看看吗?”

    年长的师父抬起满是皱纹的脸,笑眯眯地点头:“随意看,随意看。寺里新垦的地,才刚长好豆苗。”

    “天热,秋老虎逞威,喝碗小米粥解解暑吧?还有这腌豆干。”他顺手拿起一片豆干递过去,“尝尝。”

    孩子怯生生地接了。

    “不要钱!出家人的东西,讲个缘法。”老僧笑呵呵地补充,又拿起旁边一个小篾片编织的小碗,利落地舀了大半碗黄澄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递过去,“粥也喝点,管饱。”

    年轻的母亲受宠若惊地接过来,眼睛瞬间红了,连声说:“谢谢师父!谢谢!这……这真是菩萨心肠!谢谢!”

    她捧着小碗,领着孩子站在一边慢慢喝起来。

    旁边几位观望的游客见状,也纷纷围拢过去。

    有人喝粥,有人好奇地询问农禅的学问,有人拿了豆干仔细品尝。

    老僧耐心地一一作答,眉目间是深山林野滋养出的平和与慈悲。

    夕阳的余晖开始给山峦镶上金边时,游客心满意足地踏上了归途。

    他们手中的自拍杆不再仅仅记录殿堂佛像,也记录下了那免费的香烛、解渴的酸梅汤、管饱的素斋、农禅田边僧侣递上的带着烟火味的豆干。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一种久违的惊喜和满足,一种远超仅仅“便宜”带来的兴奋。

    那是一种心灵被洗涤过的轻松,一种对纯粹善意的由衷感动。

    他们在朋友圈发出惊叹:“清凉寺脱胎换骨了!”

    “门票三十五,里面的香火茶水斋饭农副品都免费!”

    “良心寺庙!这才是真佛门!”

    “东山的净土!”

    “大家快去感受一下!感觉整个人都被净化了!”

    文字配上精心挑选的图片和视频:金碧辉煌又不失清肃的山门、白送的三支香、免费畅饮的茶棚、大碗的热乎素斋、田间老僧递过来的豆干、还有那片绿意盎然的农禅梯田……

    网络时代,消息如同引爆的冲击波。

    本地的、周边县市的、甚至几百公里外都市圈的人们,都被“三十五元玩转焕然一新的清凉寺”这个爆炸性信息点轰炸了眼球。

    曾经的恶名被颠覆成了至高的赞誉。

    清凉寺,一夜之间成了祈福、感受文化净土的网红打卡点。

    翌日。

    天色刚蒙蒙亮,清凉寺那覆盖着崭新琉璃瓦的山门,就被汹涌的人潮淹没了。

    昨夜朋友圈狂刷的信息,直接转化成今日清晨黑压压涌来的现实。

    寺门外的山道上,蜿蜒排开的长龙已经甩出去一里多地!

    汽车鸣笛声、三轮摩托的突突声、导游拿着喇叭维持秩序的嘶喊声、孩童的哭闹声、兴奋的交谈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片震耳欲聋的声浪!

    停车场早半小时前就宣告爆满。

    后来的车子被迫沿着蜿蜒的山路随意停放,形成了另一道扭曲流动的钢铁长蛇。

    售票处那两扇本来崭新铮亮的小窗口,此刻成了这场洪水的泄压口。五

    每个窗口后,工作人员的脸都憋得通红,额头上汗水小溪般流淌。

    收款机“滴答滴答”的扫码声连成一片急促的乐章,像永不停歇的秒表,疯狂催动着每个人的神经。

    一个刚上岗两天的年轻姑娘,手指在键盘上都快擦出火星了,面前递进来的现金几乎堆成了小山,验钞机发出歇斯底里的嗡鸣!

    “快点啊!外面等多久了!”

    “三十五块给你,赶紧撕票!”

    “没现金?前面有牌子写二维码,自己不会扫啊!”

    “前面磨蹭什么!这么多人排队呢!”

    窗口外是此起彼伏焦躁的催促和抱怨,像无数根鞭子抽打着窗口里的人。

    空气里弥漫着汗味、汽油味和廉价香水的味道,混杂在清晨微冷的山林空气中,格外燥热窒闷。

    肖丽娟被安排在其中一个通道口的剪票岗。

    她早已没了半分人样。

    从天色未明站到这里开始,她的双腿就像被灌了沉重的混凝土,麻木沉重得抬不起来。

    腰背僵硬得如同生锈的齿轮,每一次扭动都带着清晰的酸痛感。

    崭新的深蓝色工作服后背,被汗水浸染出一大片深色的湿痕。

    外面是震耳欲聋的喧嚣,眼前却只有一只只飞快伸进来的、攥着门票或手机二维码的手。

    那手的主人面孔模糊不清,只是背景噪音的一部分。

    她的右手机械地、以最快的频率挥动着——剪票、收票、剪票、扫一眼二维码抬闸放行……动作快到几乎出现残影。

    指关节因过度用力已经开始隐隐作痛。

    汗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她只能勉强靠本能分辨票据和屏幕上的二维码。

    昨天之前,她还抱着一种被迫屈就的哀怨,心想三十五块的票能有多少人?

    顶多应付一下罢了。

    文化局财务股虽然繁琐,但总有节奏起伏,有闲下来喝口水、和同事聊几句的时间。

    而此刻,她被卷入了一个完全失控的、永不休息的巨型齿轮碾压机中!

    永无止境的队伍!

    永不停歇的伸过来的手和“快点快点”的催促!

    她的世界被压缩成了眼前狭窄的剪票口,只剩下肌肉本能的痉挛和大脑缺氧般的空白。

    累!那是深入骨髓、令人绝望的累!

    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