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海,太上天地边缘,那颗毫不起眼的凡俗小星球,依旧沿着恒古的轨迹缓缓运行。星辰交替,草木枯荣,凡人的王朝更迭了一代又一代,山野间的村落兴衰轮回。
而在那处清幽山谷的简易洞府内,时光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
张虎盘坐其中,身形早已被厚厚的尘埃覆盖,如同化作了山石的一部分。他的心神,却沉浸在一片由“枯”与“荣”法则交织而成的玄妙世界之中。
道德老祖的指点如同高悬的明灯,照亮了前路,但他并未首接踏上那条被铺就的“渡苦海”之途,而是将全部心力,先投入了对第二篇“一念枯荣”的极致打磨与圆满之上。
千年?万年?在此等深层次闭关中,时间失去了意义。
他的内天地宇宙内,“一念枯荣”的法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化、完善。
那彼岸之桥之上,“枯”字符文与“荣”字符文不再仅仅是缠绕流转,而是开始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达到了真正的“一念之间,枯荣逆转”的圆满境地!
心念微动,桥身所及之处,万物生机可被他瞬间抽取,化为绝对死寂的“枯”域;亦可于死寂绝地中,凭空点化出磅礴生机,造就一片“荣”盛之土。
这种转化,不再依赖于外界能量,而是首接源于他对枯荣法则的本质掌控,源于他自身内天地宇宙的本源之力!
随着“一念枯荣”的彻底圆满,他那原本稳固在宇宙境中期的修为,也水到渠成般地攀升,首达中期圆满之境!
内天地宇宙的范围再次扩张少许,结构愈发稳固,那轮回体系运转得更加流畅自然。
然而,当第二篇圆满的刹那,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虚感”与“滞涩感”也随之而来。
前路己明,第三篇“渡苦海”的方向就在眼前,但他却发现,自己竟有些“无从下手”。
他的修行之路,虽历经磨难,但大多是在厮杀、争夺、闭关悟道中度过。对于众生红尘,对于那无尽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业力纠缠,他的体验与感悟,其实并不深刻。
他的“彼岸之桥”可以轻易界定物质层面的生死枯荣,但对于那无形无质、却更为复杂的“心灵苦海”,却缺乏最本质的理解。
闭门造车,终是空中楼阁。
这一日,覆盖在他身上的厚厚尘埃无声滑落。张虎缓缓睁开双眼,眸中先是闪过圆满的枯荣道韵,随即化为一片平静的思索。
他起身,走出洞府。外界阳光明媚,山风拂过,带来远处村庄的鸡犬相闻之声。
他看着那些为生计忙碌、为喜怒哀乐所困的凡俗百姓,心中忽然有了决断。
他并未返回北源海,而是就此留在了东源海,留在了这颗小星球上。
他彻底收敛了所有修为,封印了内天地宇宙,甚至以“一念枯荣”之法,微妙地调整了自身的生命状态,使其看起来与一个普通的、略有些见识的凡人老者毫无二致。
然后,他走下了山,步入了那万丈红尘。
这一入,便是整整千年。
千年化凡!
他并未使用任何神通法术,完全以凡人之躯,去经历,去体验。
他曾化身游方郎中,背着一个破旧的药箱,行走于穷乡僻壤,用粗浅的医术和一颗仁心,救治病患,看尽人间疾苦与生死无常。
他见过家徒四壁的父母跪求他救救孩子,也见过弥留之际的老者拉着他的手诉说一生的遗憾。
他曾做过富商家的账房先生,精明算计,周旋于利益场中,见识了人心的贪婪、虚伪、算计,也偶遇过在利益面前依旧保持底线的一丝善意。
他曾沦为战场上的囚徒,与饥饿、恐惧、绝望为伍,在生死边缘挣扎,目睹战争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
他也曾于繁华都市中,隐于市井,摆过摊,打过铁,听过书,看过戏。见过才子佳人的风月,见过泼皮无赖的欺压,见过官员的腐败,也见过小吏的无奈。
他娶过妻,妻子却因难产而早逝,留下他一人抚养幼子,体会过刻骨铭心的爱别离。
他儿子长大成才,却因卷入朝堂纷争而被流放边陲,他体会过那求不得的无奈与怨憎会的苦涩。
他衰老,病痛缠身,感受着生命的活力一点点从体内流逝,体会那无人赡养、孤苦无依的悲凉。
千年间,他经历了无数身份,体验了人生百态,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无一不深深烙印在他的心灵深处。
他以凡人之心,去真切地感受那“红尘苦海”的滋味。那苦,并非神通所能消除,那海,并非力量所能填平。
起初,他还会下意识地以修道者的心态去审视、去分析。但渐渐地,他真正沉了下去,忘记了自己是宇宙境大能张虎,仿佛真的就是那个经历着悲欢离合的普通老人。
他的眼神,从最初的平静洞察,变得充满了沧桑,继而迷茫,痛苦,挣扎,最终又归于一种看透世情后的澄澈与平和。
千年后的某一日,他正坐在一座破旧土地庙的门槛上,看着夕阳西下,手中拿着一块干硬的馍馍,慢慢地啃着。远处,几个孩童在追逐打闹,笑声清脆。
忽然,一阵风吹过,卷起地上的尘土。
他看着那尘土飞扬落下,看着孩童们纯真的笑脸,看着手中那能填饱肚子的简陋食物,看着天边那轮即将沉没却依旧温暖的夕阳…
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悟,如同积蓄了千年的洪水,猛然冲开了心灵的闸门!
苦海…何须“渡”?
众生皆在苦海中挣扎,因其有所求,有所执,有所惧。欲渡苦海,先入苦海!唯有亲身沉沦其中,尝遍其中滋味,方能真正明白何为“苦”,何为“海”!
道德老祖所指的“渡”,是居高临下的引渡,是神通法力的承载。但那终究是“他渡”,而非“自渡”!
他的彼岸之桥,要渡的,首先是他自己!是以自身经历红尘万丈,洗练道心,明悟苦海本意,从而自身超脱!而非先去想着渡尽他人!
自身得超脱,方有资格言渡人!
而且,这红尘万丈,苦海无边,其中就真的只有“苦”吗?那孩童的笑声,夕阳的温暖,饥饿时的一块馍馍…这些细微的“乐”,又何尝不是苦海中闪烁的波光?
若无苦,何来乐之珍贵?苦与乐,本就是一体两面,相互依存!
一味想着“渡尽”,想着“超脱”,反而落了下乘,是一种对“苦”的抗拒与执着!
真正的超脱,是品味苦乐,经历苦乐,却不被苦乐所缚!是于万丈红尘中,保持一颗体验之心、品味之心、却不沉溺之心!
此心超然,何处不是彼岸?此心沉沦,彼岸亦是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