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陈朝阳赞许点头,这正是他需要的互动。
“因地制宜,说白了,就是认清土地的‘脾气’,顺着它的性子来,引导它,而不是强迫它。”
他走到地图前,举例说明:
“比如,咱们东部沿海的那些滩涂和重盐碱地,海水时不时倒灌,种庄稼难如登天。
但海水里有盐,有些生物就喜欢这个环境。
那我们就可以顺势而为,引导群众筑堤围堰,引入海水或咸淡水,养殖对虾、蛤蜊、鲻鱼。
这些东西,在城里可是能卖上好价钱的‘海鲜’干货,这就是因地制宜,把劣势变成优势。”
他手指移向内陆洼地:
“再看这些地方,容易积水,排水难。
那我们就不跟水较劲,反而利用它蓄水的特点,在改良后引淡水种植水稻。
水稻生长季节需要大量水,正好可以压盐。
而地势稍高、排水相对好的地块,我们就推广棉花、田菁或者枸杞,这些作物耐旱、耐贫瘠,经济价值也高。
这就叫‘靠海吃海,靠水吃水,高地走旱路’,各得其所。”
这时,一位年纪较大、脸上刻满风霜的县委书记,皱眉站了起来,他的问题更实际:
“陈书记,您说的这个‘系统治理’,听着在理,可这‘林、田、水、路、村’都要管,这摊子是不是铺得太大了?
咱现在人力物力都紧巴巴的,先紧着修水利不行吗?
种树啥的,是不是能缓一缓?”
“这位同志,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陈朝阳神情严肃起来,
“系统治理,恰恰是为了省钱省力,为了让我们干的事能长久。
我打个比方:水利工程是我们的‘骨架’,很结实。
但光有骨头,人站不住,还得有血肉筋脉。”
他看向提问者:“你说先紧着修水利,那我们花大力气修好的河道、海堤,如果两边没有树根抓着土,一场大雨,泥土流失,河床会不会淤塞?
堤坝会不会松动?
我们是不是要年年组织人去清淤、去加固?那才叫费时费力!”
“反过来,我们现在就在河堤、渠边种上刺槐、紫穗槐这种耐盐碱、根系发达的树,
它们就能像无数只手一样牢牢抓住泥土,这叫生物固堤!
而且,槐树叶是上好的绿肥,枝条能当柴火,这叫一举多得。
路网配合渠系修,运输建材、调度人力才方便;
村庄避开蓄洪区,才能避免血本无归。
这一切看起来麻烦,实则是为了形成一个整体,环环相扣,最终是让我们的事半功倍,一劳永逸。”
话音刚落,又有一位干部急切地举手,他是负责渔业生产的同志:
“陈书记,您刚才说养鱼虾,我们没经验啊!这咸水里养东西,咋养?苗从哪来?技术谁教?”
“这个问题很关键,”陈朝阳肯定道,“不能一哄而上。
我们计划先设立几个示范养殖场,聘请有经验的渔民同志,或者从外地请技术员来指导。
苗种可以先小规模试养,成功了再推广。
我们甚至可以探索鱼虾混养、稻渔共生的模式——就是在稻田里也养点鱼,鱼能吃虫、松土,
它的粪便还能肥田,这也是系统治理的一环!”
最后,一位看起来颇为沉稳的区长站了起来,他的问题带着长远的考量:
“陈书记,您最后提到的‘永续发展’,我听着是给子孙后代谋福利的意思。
可眼下咱们这么困难,老百姓急着吃饱饭,会不会……顾不了那么远?
比如,大家会不会为了多打点粮,拼命用这块地,不让它歇着,最后又把地力耗尽了?”
这个问题触及了核心。
陈朝阳变得语重心长:
“这位同志问到了根本,永续发展,不是不顾眼前,恰恰是为了更好地顾眼前、顾长远。”
“我们为什么推行‘沃土方案’,搞堆肥、种绿肥?
就是为了让土地有劲,能持续不断地为我们打粮食。
如果像过去一样,只索取不投入,地越种越薄,最后连种子都收不回来,那才是真正断了眼前的活路,也绝了子孙的后路。”
“我们发展养殖,如果只顾眼前利益,过度投放饲料,把清水变臭水,那么明年、后年,我们连鱼都没得养。
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像是在为一个大家庭存钱,细水长流,家业才能兴旺。
我们不仅要打败盐老虎,更要学会如何与这片土地长期、和谐地共处,让它成为一个风调雨顺、土肥水美、能够自我恢复的活的家园。
这才是我们干部真正的百年大计,万年基业。”
一连串具体而充满智慧的回答,彻底折服了在场所有的人。
问答之间,一个宏大而清晰的蓝图,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化为了可以触摸、可以理解、可以一步步去实现的具体路径。
会议室里原本的疑惑和凝重,彻底被一种火热而坚定的激情所取代。
“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吃。”陈朝阳语气放缓,但目标明确,
“在当前,最立竿见影,是把乡亲们从落后工具的束缚里解放出来。
我已经请来了在昌平专区成功设计出模块化拖拉机,也就是新任的省工业厅副厅长郑春秋教授!”
他看向坐在角落的郑春秋。
郑春秋站起身,向众人微微颔首,神情沉稳自信。
“由郑教授挂帅,立即成立‘苏北农具改良攻关小组’,集合全县最好的技术工人和经验丰富的老农,目标只有一个:
在最短时间内,设计制造出适合我们苏北黏重盐碱土、轻便、结实、效率高的新式步犁和其他配套农具!
就叫它——‘苏北-51式’!”
“李长河同志!”
“到!”
“你负责,立刻在全专区,尤其是阜县,筛选十个不同土壤条件的村庄,作为‘沃土方案’和‘51式’步犁的试验点。
县里要派出技术骨干,记录数据,总结经验,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把成功的模式推广出去!”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