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窈望着阴沉的风云变幻的天,眼底挂满了忧心。
才八月份,就开始变冷了,到了十一二月,还不知道冷成什么样子。
她努力去想前世,虽然今生的大势走向与前世不同,但天气之类的应该不会变。
前世天气也很不好,这年冬天很冷,比去年更冷,冷得人必须把自己牢牢地关在房间里,不可出门一步。
可那时候他们在路上,哪有这么好的保暖条件,每个人都被冻得不轻,整个村,老人小孩几乎全都冻死了,还有少部分的青壮年也没能逃过。
几乎每天凌晨醒来,都有人长睡叫不醒。
整个村长久都处于悲伤绝望麻木的状态。
真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姜窈抿唇,得提前准备过冬了,多准备柴火,多准备厚衣服棉被……
天冷了,依旧不影响男人们干活。
更有小安村的村民们帮忙,进度更快了。
所有人心里都清楚,那些人表面上是找流民的麻烦,实际上是冲着小安村自己来的。
小安村深刻的意识到周家村的战力,又愧疚害得周家村被连累,干活别提多给力了。
“辛苦了辛苦了,李村长,你们村都是好样的!”
小安村的人大多都姓李。
李村长摆摆手,“举手之劳,乡里乡亲的,不辛苦不辛苦,你们早点建好房子早点住进去才是正事儿!”
又过了七八天。
雨下个不停。
大雨休息,小雨干活。
总算是把房子建好了。
新房啊!
这个土房,四家一起住,一共九个卧室,一个大灶房,一个客厅,做成一个小小四合院,中间还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再建了一个低矮的围墙。
略有些简陋,但瞧着还是像模像样的。
与此同时,其他村民的房子也陆续建好。
大家开始纷纷将家当往新家挪。
“老三!快把骡子和驴牵过来,绑在这个木桩上,再在这里整个棚子,免得它们淋雨!”
“粮食,小心别把粮食淋湿了!臭小子毛手毛脚的!”
“衣裳也不能淋湿,板车放在屋檐下。”
杜氏喜气洋洋的指挥起来。
不仅忙着自家的,还一个劲儿的去其他三家串门,一会儿与周大伯母或者锦娘说话,她还蛮喜欢又佩服锦娘的。
在大户人家干活的人就是不一样,那仪态真好,规规矩矩的,说话也好听,这刺绣做的也是极好,瞧着就让人很舒服。
杜氏就总是忍不住多与她相处。
一会儿去操心孤家寡人的阿铁,阿铁这傻小子,没有长辈操持,日子过得相当粗糙,什么东西都胡乱堆在一处。
狗看了都摇头。
杜氏叹息一声,忍不住在他旁边看着,教他收纳,叮嘱几句,“哎呦,你这傻小子,怎么能把衣裳架在被子里呢,都好好的叠好!”
“你两双鞋,旧鞋子不穿怎么不洗了,脏兮兮的也塞包袱里,哎呦,鞋面这么大一个洞,怎么不给我补补……”
她越是看,越是忍不住睁大眼睛倒吸一口凉气,这光棍男人一个人过日子究竟能够邋遢成什么样子。
她忍不住想了想自家老三,这臭小子也差不多,隔三差五她就得去收拾,不然屋子就得乱成狗窝。
阿铁低着头挠头,也知道自己整的不好,闷声不吭。
杜氏扫了他一眼,也知道他没有那根筋,无奈,“好了好了,婶儿一会儿帮你补了,前提是这鞋还是衣裳是干净的,你收拾好房子,就赶紧去把脏衣服鞋子给洗了!”
她可不要补一双又丑又脏的鞋子。
阿铁眼睛一亮,连连点头,“我知道了婶儿,谢谢婶儿!”
“谢什么!”
这一路,阿铁也帮了她家不少,多干了不少体力活,待她家真心实意的。
在杜氏心里,这傻小子也早就是她儿子了。
这天,四家都是高高兴兴的搬了家。
虽然才只建了房子,家具家当都没凑齐,桌椅板凳,床和柜,村里倒是送了点闲置的过来,但还是少了。
尽管如此,还是高兴。
没有床,就打地铺,在自己房间打地铺也是安心的,欢喜的。
两小孩紫晴和石头高兴地到处跑,在房间里蹦蹦跳跳。
宝儿似乎也被他们的开心感染了,一整天咯咯咯笑个不停,小嘴巴咧开,露出上下肉色带点白色的牙床,小宝宝开始长牙了,上下都萌出两个小白点。
灶房十足十的大,大大小小一共砌了四个,平时当然用不上四个,但有四家人,不用也得做。
差不多收拾完了,杜氏周大伯母锦娘这些人就开始进灶房,选了最大的灶房,开始做饭了。
“今儿可是搬新房的好日子,咱凑在一起吃个饭,可得整点丰盛的,不能太寒酸了!”
“大嫂,我可记得你炒的腊肉好吃,你得露一手!”
“那就露一手吧。”
“那我也做一道,煮个菌子汤。”最近的菌子真是捡不过来了,每一顿都是菌子,今天当然也不例外。
锦娘笑,“那我就给你们打下手了。”
妇人们在灶房热火朝天,相当忙碌。
姜窈一家三口在房里收拾。
房间空荡荡的,什么桌椅板凳床柜都没有,啥都只能挨着墙放在地上。
“咱故技重施,假装去县里买吧,正好小安村离县里也不算太远,还能进城去看看。”
现做当然好,周家村里那木匠现在就接了很多活儿,不睡觉都做不完了。
需要等,等很久才能等到给他们做。
还不如去县里一趟,把空间囤的拿出来。
空间里的床,是收了姜家的,可谓是价值不菲,躺着舒服。
周景年自然点头,“正好打听一下现在的局势,还有丰县的情况,户籍流民安置的事儿。”
这几天都忙着建房子,局势方面还没来得及去了解。
没想到,还有人是一样的目的。
晚上大家伙儿凑在一起吃饭。
周大伯就道,“咱捡了这么多菌子,怎么吃都吃不完,烘干一批留着保存,剩下的不如卖掉吧,县里应该有很多人想吃。”
那当然是。
今年收成普遍不好,粮食短缺,能有新鲜菌子吃,那可会遭人哄抢的。
大石头就鼓掌,兴奋的跳起来,“卖掉卖掉!我再也不想唱菌子了!”
这几天日日吃,餐餐吃,他做梦都是菌子,太难吃了。
李阿秀不赞同的把他捏了一下儿子耳朵,“胡说八道什么,臭小子,有的吃就不错了!”
她还挺感激老天爷的。
虽然连绵不断的让衣裳不容易晾干吧,但是赐予他们这么多菌子,让他们填饱肚子,是老天爷发善心。
杜氏则是道,“卖掉好,卖掉好,现在想必吃的价都高,咱现在很多东西都缺,都能直接拿菌子跟他们换!你们觉着呢?”
姜窈点头,“娘说的不错,咱可以用菌子换自己想要的东西。”
于是众人约好明天就去西县县城一趟。
而此时的西县县城。
天色漆黑。
依旧下着绵绵小雨。
依旧有众多流民停驻在西县县城,不肯走。
他们搭着雨棚子,缩成一团,抱在一起,麻木的脸上写满了绝望。
“娘,我给你揉揉,揉揉就不疼了。”
老太太躺在草席上,满是皱纹的脸上满是痛苦之色,身子一个劲儿的抽搐。
这就是杜氏亲娘。
杜二舅母在她旁边陪着,给她捏着腿,捏着手,面上沉痛,“娘,咱们到了西县,会好起来的。”
老人有些意识不清,嘴里嘟囔着,“啊良……兰儿……老大……”
旁边坐着的杜氏爹狠狠的跺了一下拐杖,面上又恨又痛。
“你还念着老大那畜生,他都能做出这种事来,这个自私自利的畜生,他把我们给害死了!”
杜氏娘闭着眼睛,不断的淌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