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权力巅峰:从市委大秘开始 > 第一卷 第16章 市委书记的第一次考验

第一卷 第16章 市委书记的第一次考验

    吴志远问:“以你的判断,徐书记会从哪些方面打开局面?”

    “这个很难说。”孙润才略微思考了一下,“但空降干部想站稳脚跟,从来都离不开‘破’和‘立’两个字,徐书记大概率也不会例外。

    如果非要我判断,那我说徐书记会选择他擅长的,也是龙城急需的扫黑除恶。”

    吴志远附和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徐书记之前是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牵头扫黑除恶。

    龙城这几年经济发展不起来,政治生态恶劣,前任市委书记等官员相继被查,社会治安问题也不少。

    龙城有黑恶势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些黑恶势力是如何坐大成势的?背后必然有保护伞。

    就像张万林,从混混摇身一变,成为龙城首富,背后没有人撑腰,是不可能的,而且,很可能有位高权重的人为其撑腰。”

    孙润才点头道:“是啊,龙城的黑恶势力,不是一天两天冒出来的,就像老树根,往地下盘根错节缠了十几年,每一根须子都可能连着某个部门的人。”

    两个人又谈了一阵。

    孙润才果然是消息灵通人士,吴志远从他那里获取到很多消息。这些信息,对于从事市委大秘工作有着重要参考。

    回到出租屋。

    吴志远上网搜索徐有为往日的讲话稿。

    他发现徐有为讲话,不喜欢堆砌华丽辞藻,喜欢用短句、俗语。

    比如在谈及扫黑除恶时,他用“打蛇打七寸,扫黑铲除根”强调精准打击黑恶势力的核心网络;

    在部署行动阶段,他引用“拔掉烂树根,好树才能扎深根”比喻清除腐败土壤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吴志远文字功底没得说,在大致了解徐有为讲话风格后,他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以后写材料时,就尽量使用短小精悍的句式,多穿插这些生动形象的民间俗语。

    床头落下了苏桃红的一枚蝴蝶发卡。

    虽然和苏桃红已经分道扬镳,但吴志远还是很想知道,那天晚上从二楼跳下逃跑的男人是谁?

    从苏桃红攀附权势的性格及说话的字里行间看,那个男人非富即贵。

    ……

    新的一天。

    吴志远早早来到市委办,看看时间,距离上班还有半个小时。

    在上电梯时,竟然意外见到了徐有为。

    吴志远并没有与徐有为打过照面,但因为提前做了功课,在网上搜过他的照片,因此一下子就认出来。

    “徐书记,您早啊!”

    徐有为微笑着点点头,并没有大领导的架子。

    他并没有穿西装,而是穿着深灰色的夹克衫。

    也不是穿西裤,而是牛仔裤。

    大多数领导,都习惯于穿正装,牛仔裤并不视为正装,但徐有为似乎是个例外。

    吴志远看过多张徐有为外出调研时的照片,都毫无例外穿牛仔裤,配运动鞋,而不是皮鞋。

    徐有为这身打扮随意、亲民,也似乎暗示着他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事作风。

    “徐书记,我是吴志远,今天正式向您报到。”

    徐有为再次点头,目光在吴志远脸上停留了几秒,语气平和地说:“嗯,你文笔很好,人看着也很精神。以后辛苦你了。”

    “为您服务是我的荣幸,我一定尽全力做好工作。”吴志远恭敬地回答。

    陆续有人上电梯。

    徐有为办公室在十七楼。

    吴志远跟着徐有为下了电梯。

    “志远,距离上班还有一会,正好和你聊几句。”

    吴志远本来心里紧张,但见徐有为平易近人,就像邻家大哥哥,心里也不那么紧张了。

    四十二岁的市委书记,放眼全国,都很年轻。

    按照孙润才的说法,每一个年纪轻轻就能获得提拔重用的,毫无例外都有背景,徐有为背后的靠山,会是谁呢?

    徐有为办公室是个套间,外面有个办公室,应该是秘书办公室,里面才是他的办公室。

    里间办公室宽敞简洁,文件书籍摆放得一丝不苟。

    吴志远准备为徐有为水杯续水,但被徐有为婉拒了:“志远,官员不是官老爷,以后呢,打水可以,续水就不必了。坐吧,和你随便聊几句。”

    吴志远在椅子上坐下,半边屁股落座,身子前倾。

    徐有为在对面沙发上坐下,姿态放松,像是拉家常。

    “志远,听人介绍,说你文笔很好,我看了几篇你在《江中日报》上发表的文章,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基层调研的温度,不像那些飘在半空的空话套话,这就很难得。”

    吴志远心中一愣,谁向徐有为推荐了他?

    这个人不太可能是耿冬青。

    因为耿冬青并不了解他。

    吴志远心里一暖,说道:“谢谢徐书记认可,往后跟着您,多学您调研务实的作风,把文字功底用到实处,写出真正能帮上忙的材料。”

    徐有为点点头:“志远,做秘书,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徐有为为人随和,语气平实,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传授心得:“写材料只是基本功,但秘书不只是写材料,我可不希望我的秘书是一个只会写材料的书呆子。”

    徐有为喝了一口水,继续说:“作为秘书,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身在兵位,胸为帅谋。”

    接下来,徐有为又对刚才这句话做了进一步解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要求你成为一个高效的信息接收器和处理器。

    市委大院里的风吹草动,基层反映上来的真实声音,甚至是一些街谈巷议,只要是关乎龙城发展、关乎群众利益的,你都要有敏锐的触觉,并能去伪存真,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不能只听汇报,只看材料,那样容易成为聋子和瞎子。”

    吴志远频频点头,并在笔记本上做记录。

    他知道,这是徐有为在给他上第一课,也是定下工作的基调。

    徐有为继续说道:“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是让你思考问题,要尝试站在市委书记的角度,站在龙城全局发展的高度,而不只是站在秘书的角度。

    给我提供信息,不能仅仅是信息的简单堆砌,要有你自己的初步分析和判断,哪怕这个判断不成熟,也能开拓我的思路。

    我要的,是一个能一起思考、甚至能偶尔碰撞出火花的助手,而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应声虫。”

    吴志远郑重地点头:“徐书记,我明白您的意思。我会努力提升自己的站位和视野,尽快适应您的要求。”

    徐有为看了看时间,对吴志远说:“你去问问耿冬青主任,看看他有什么交代和安排。”

    吴志远起身,正要离开,徐有为又将他叫住,递给他几张纸:“下周有个全市政法工作会议,我要参加,这是昂扬为我准备的讲话稿,基本内容表达清楚了,但文风要改一下,语言尽量平实。

    那些不切实际的官话、穿靴戴帽的套话、叠床架屋的空话,能不用都不用。”

    吴志远知道,这是徐有为对他的第一次考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