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 第 6 章 采购军火。

第 6 章 采购军火。

民国十八年的上海,已经崛起成为亚洲最大的城市。

    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方的大地上。

    然而,此时的上海,并非表面上那般平静。

    它是一座在时代洪流中被多重力量撕扯的城市,各种矛盾在这里交织碰撞,却又因这种撕扯而迸发出奇异的活力。

    它既是近代最耀眼的“东方魔都”,充满了纸醉金迷和灯红酒绿。

    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矛盾的集中缩影,繁华与破败、机遇与危险在这里剧烈地碰撞着。

    在这个充满着无数可能性的城市里,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倾家荡产。

    有人在这里追逐梦想,有人在这里迷失自我。

    这里,既是冒险者的天堂,也可能是冒险者的地狱。

    上海火车站,人潮涌动,喧嚣嘈杂。

    一身黑色西服的刘镇庭,在几名换上便装的护兵的簇拥下,缓缓地从火车上走下。

    他的步伐稳健而自信,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决心。

    那天晚上,在母亲周婉清的苦口婆心劝说下,父亲刘鼎山才勉强答应给他八万大洋,让他到上海采买武备。

    其实,刘鼎山作为一名小军阀,财力还是颇为雄厚的。

    而且,妻子周婉清家里,还是当地财力最雄厚的富商。

    但是,他对这个二十岁出头的儿子并没有太多的信心。

    他根本就不相信,刘镇庭能够顺利地完成采买军备这样重要的任务。

    在刘鼎山的眼中,这八万大洋不过是让儿子到上海去挥霍一番罢了。

    不过,在临行前,担心儿子的周婉清,又偷偷塞给他两万大洋的汇票。

    十万大洋,对普通人来说,确实很多。

    但是,用于采购军备的话,根本就不够看。

    可现在的刘镇庭也别无他法,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先采购一批武器,然后向刘鼎山证明自己的本事。

    刚下火车,刘镇庭领着护兵们找了家饭店,简单用了餐。

    吃过饭后,刘镇庭带着人直接找上了最出名的礼和洋行。

    之所以,直接找上礼和洋行,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具身体的原主人,曾经就在德国军校留学。

    另外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德国的军工确实流弊。

    而且,在来上海的火车上,刘镇庭通过洋柿子小说,了解到了很多1929年的历史。

    综合考虑,觉得还是采买礼和洋行的军火最靠谱。

    在礼和洋行内,一名身着剪裁精致西服的中年男子正站在刘镇庭面前,脸上挂着虚伪的假笑。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谄媚,但又似乎透露出对刘镇庭的轻视。

    “刘先生啊,如果您打算采购毛瑟 1924 这款步枪的话,我们这边可以给您一个非常实惠的价格,每支只要 150 大洋呢。”

    他的语气轻松,仿佛这个价格已经是天大的优惠。

    接着,他又补充道:“而且,每支步枪我们还会配备 1000 发子弹,这可是相当划算的呢。”

    刘镇庭听到这个价格,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他的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多少?150大洋?你没开玩笑吧?”

    那名中年男子显然没有料到刘镇庭会有如此反应,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加掩饰的鄙夷。

    他微微昂起头,用一种傲慢的语气回应道:“刘先生,我们礼和洋行一直都是这个价格。”

    他顿了一下,接着说:“而且,如果不是您提出要采购一个团的武备,我也不可能给您这么优惠的价格呢。”

    说到这里,他的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嘲笑刘镇庭的不识货。

    然后,漫不经心地加了一句:“当然了,您如果觉得这个价格太贵,买不起的话,也可以再到其他洋行去看看嘛。”

    说完,他便不再看刘镇庭一眼,直接离开,让一名服务员来接待刘镇庭。

    刘镇庭虽然对这名买办的态度很不高兴,但还是强忍着不悦,看向那名服务员,对他问道:“那...机枪、迫击炮、火炮的价格呢?”

    结果,当对方报出价格后,刘镇庭同样大为恼火。

    原来 ,这些给洋人当狗腿子的买办们,利用客户不熟悉洋行内部定价,给出的价格都特别高。

    比如1924毛瑟步枪,给刘镇庭的价格,要比南京采购的价格整整多要了一倍!

    这么贵的价格,刘镇庭带来的十万大洋,才能买多少几百支步枪?

    几百支步枪,能干什么?

    走出礼和洋行后,刘镇庭在几天的时间里,又逛了其他的洋行。

    结果,他在几大洋行的遭遇都一样。

    这些买办,简直比外国人还要黑,报出来的价格,一个比一个离谱。

    从一家洋行走出来后,刘镇庭神情凝重的自言自语道:“不行,这样子可不是办法。”

    “看来,我得想想办法,怎么才能够越过这伙买办,直接找上那些大班。”

    洋行大班是外侨精英阶层的核心成员,他们多来自欧美上层社会(如英国贵族、德国工业家族后裔)是租界社交圈的主角,掌握着中外贸易的命脉(尤其军火、工业设备等战略物资)。

    而这些买办,是大班们处理本地事务的 “代理人”。

    然而,就在刘镇庭在各大洋行之间来回周旋的时候,他的行动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

    当刘镇庭一行人空手而归,疲惫不堪地回到下榻酒店时,一个白人男子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

    护兵们立刻察觉到了异常,他们迅速做出反应,如临大敌般地挡在刘镇庭身前,并从后腰位置迅速掏出手枪,黑洞洞的枪口直直地对准了那名白人男子。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幕,白人男子显然有些惊慌失措。

    他慌忙举起双手,嘴里不停地喊着:“放松!放松!伙计们!我没有恶意。”

    刘镇庭站在护兵身后,冷静地观察着眼前的情况。

    他注意到白人男子的表情和动作,判断出对方应该没有恶意。

    于是,他果断地命令护兵们把武器收起来。

    毕竟,这里是上海,而且还是租界,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护兵们缓缓地将手枪收了起来,但是依然警惕的盯着这名男子和周围的情况。

    这些跟刘镇庭来上海的护兵,都是他父亲手下的老兵,个个都是经历过枪林弹雨的。

    刘镇庭推开身前的护兵,走到这名白人男子面前,问道:“你是谁?我们似乎没见过面吧?”

    白人男子看了看四周,似乎在确认周围是否安全。

    然后,他压低了嗓音,神秘兮兮地对刘镇庭说:“这位先生,你是不是来采购军火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