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手上带着烫疤的少年补充道。
“我见过火工院一位资深老杂役,手被烫伤一块皮,两天就好了,不像我们,至少要七天才见好。”
“还有那些执事师傅们,听说最少都是练出内气的人,他们都不用干活,只管监督我们干活,太轻松了,太舒服了。”
这些回答稚嫩而朴实,充满了底层挣扎者对力量最直接的渴求,为了活下去,为了活得稍微不那么累。
王重一听着,心中了然,这和前世那些玄幻仙侠小说里追求破碎虚空,证道长生的宏大理想截然不同,但更真实,更贴近他眼前的现实,这些少年杂役们,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困境。
他其实也一样,所以他才有着心思,要收买人心,建立一个抱团取暖的小团队,这样才能更容易生存下去,这叫未雨绸缪,为着可能到来的危机做准备。
“你们说得对,有力气,少伤病,跑得快,这些都对!”
“武者的强大,异于常人最根本的根源,就是体内这股由气血精元炼化而成的内息!之后一步步量变到质变,变成内气,内力,乃至更高的真气……”
“内息运行于我们身体的经脉、穴位之间,它通过经脉通道游走脏腑,滋养四肢百骸,便能让人耳聪目明,身强力健,反应迅速,内息越是浑厚精纯,其威能越是不可思议。”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王重一走到空地边缘,那里堆放着一些平日里烧火用的碎木柴,他从中随意捡起一块拳头大小、质地还算坚实的松木柴块。
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他的动作移动,只见王重一左手托着木块,右手缓缓抬起,并非运劲发力,而是五指自然并拢,神色平静。
他闭目调息一瞬,灵台上丹田那缕温和的菩提内息受其心意牵引,瞬间变得比平时活跃数倍,带着菩提内息特有的澄澈清凉之意,循着特定的引导路线加速运转。
一丝微弱但真实存在的、难以捕捉的清凉之气开始在他右手经脉中游走。
“看好了!”王重一低喝一声,右手轻轻按在了松木柴块平滑的侧面,他没有用力砸,更像是轻轻地抚摸、按实。
下一刻,让所有小沙弥,包括朱重九和徐大都目瞪口呆的一幕发生了。
当王重一的手掌抬起时,只见那块松木柴块平滑的侧面,赫然留下了一个约莫不到半寸,略显模糊的掌印,那掌印的五指轮廓分明,掌缘纹理隐隐可辨,仿佛是有人用烧红的烙铁烫上去,又像是被无形的重锤狠狠砸入。
“啊!”
“天呐!”
“嘶……真是内息?!”
“是王老大留下的!”
“我就知道,重一哥那么聪明,就是厉害啊!”
人群瞬间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惊呼和倒吸冷气的声音,这远比言语更有说服力,火把的光芒在众人的瞳孔里剧烈晃动,映照着他们脸上交织的难以置信和无比渴望。
朱重九的拳头攥得咯咯作响,眼中仿佛燃起了火焰,徐大一向沉稳的脸上也首次露出了难以言喻的悸动,那双已经生出冻疮的双手无意识地握紧又松开。
王重一将柴块举起,向众人展示,清晰地显露出那个掌印。
他此时的内心其实比任何人都要激荡,在他的前世这种力量只是文学里的幻想创作,而在这世界,却是真实不虚存在的真实力量!
内息带给他的力量,以他的实感来看,有点类似国术里的明劲,内息的存在放大了他对身体的掌控力,身体的力量还是原本的力量,但是掌控力提升后,聚力凝聚,一掌打出了掌印。
“这就是内息的威力,只需初步掌握、练出内息,聚力合一,便能做到这一步。”
“这,就是武道、修行的第一境——内息境!”
“只要大家好好听我的教学,认真识字,认真练功,少则像我一样一晚上,多则一个月,大家一定也能练出内息,过上好日子。”
注意!关键词是‘听我的’。
人群里大多数人都没有听清王重一的潜台词,只有朱重九双眸闪烁一点光,徐大随后眼里也显出一点若有所思。
正所谓看破不说破,两人静立一旁,一言不发。
王重一停顿片刻,声音拔高,开始进入正题:“现在,我要教你们的,便是如何静心凝神,如何观想菩提,继而运转周天,修炼出内息!”
“修行《菩提心经》,需澄心净虑,观想菩提,何为菩提?觉悟之本源,智慧之萌芽……”
王重一结合蒂柯的辅助和断臂老僧的传授经验与自己的想像理解,他化繁为简,简明扼要的传授功法修行心得:“首先是盘膝坐定五心朝天,即双掌掌心、双脚掌心、头顶百会穴位向上,接引天地。”
“闭目,放松全身,摒弃杂念,心中唯有一念:于无尽虚空中,观想一粒微小却充满无限生机的青绿色菩提种子。”
他一边说着,一边缓缓坐下,以最标准的姿态进行示范,随着他的声音和动作,众人纷纷学着他的样子盘膝坐下,动作大都笨拙拘谨。
只有朱重九和徐大稍好些。
“接下来是呼吸法门:深长、细匀,以气息绵长为要,吸气,观想那粒青绿色菩提种子吸收天地精华,缓缓萌芽;呼气,观想体内积累的火气、浊气随着呼气排出体外……吐纳节奏需自然,似静夜微风,徐徐而过,不可急促……”
王重一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仿佛蕴含着某种安神定魄的力量,呼吸吐字间融合了菩提内息运转的气息律动,蒂柯在他脑海深处无声运转,将他吐纳的每一个细节、观想的每一丝引导化作清晰的指令输出。
空地上陷入了奇异的寂静,只有火把燃烧的噼啪声和王重一缓慢而清晰的引导话语:“静,心要静如水……呼吸如丝……观想那颗菩提种子……感受它的生命力……让它与你的心神相连……”
时间缓缓流逝,一开始,不少小沙弥坐立不安,或身体僵硬,或杂念纷飞,完全无法静心,王重一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引导词,用最浅显的语言讲解静心的诀窍。
朱重九与徐大最快入门,在王重一的引导下,渐渐进入状态。
稍后,又有一些稍有慧根的少年,在王重一持续的引导和那奇异声音的影响下,渐渐找到了那么一丝感觉,脸上的烦躁稍稍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