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陛下,你管这叫没落寒门? > 第014章 您那份嫁妆,是不是也该拿出来

第014章 您那份嫁妆,是不是也该拿出来

    次日午后,日头正烈,蝉鸣聒噪。

    陆家小院的柴门,竟真的被人“吱呀”一声推开了。

    一个身穿半旧儒衫,留着一撮山羊胡的老者,手持一把折扇,施施然走了进来。

    他站在院中,眯着眼打量了一下这农家院落,脸上带着几分读书人特有的矜持与疏离。

    正在东厢房窗下陪着陆明渊温书的王氏最先看到,连忙起身迎了出去。

    “请问老先生是……”

    “老夫陈远,青松书院的夫子。”

    老者用扇子指了指西厢房的方向。

    “来寻我的学生,陆明文。”

    话音未落,西厢房的门“豁”地一下开了。

    陆从智夫妇二人满面春风地冲了出来,那热情劲儿,仿佛迎接的是什么天大的贵客。

    “哎呀!是陈夫子!您怎么来了?快请进,快请进!”

    陆从智抢上一步,几乎是搀扶着将陈夫子往屋里让。

    这边的动静,早已惊动了堂屋里的老太太陈氏。

    她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出来,一见这阵仗,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脸上便绽开了菊花般的笑容。

    “是明文的夫子?哎哟,稀客,真是稀客!”

    陈夫子倒也客气,对着老太太拱了拱手,笑道:“老夫人安好。老夫今日回乡探亲,恰好路过贵村,想着明文这孩子平日里用功,便顺道过来瞧瞧他。”

    一句“顺道”,便将昨日那二两银子的交易,洗刷得干干净净,只剩下师长对学生的殷切关怀。

    老太太陈氏一听这话,更是喜上眉梢,浑浊的眼睛里都放着光。

    在她看来,夫子能亲自上门探望,这可是天大的脸面!

    “老婆子我见过读书人,可没见过夫子您这么疼学生的!”

    她激动得拐杖都有些拿不稳。

    “快,快,从文家的,去,把那只芦花鸡杀了!今日定要好好招待夫子!”

    王氏闻言,脸上闪过一丝犹豫。

    那只鸡是留着给明渊秋闱前补身子的。

    但老太太开了口,她一个做儿媳的,哪敢说半个不字,只得低声应了,转身进了厨房。

    很快,酒菜很快备好,虽不丰盛,却已是陆家能拿出的最高规格。

    席间,陈夫子果然不负陆从智所望,三杯两盏淡酒下肚,便开始对陆明文大加赞赏。

    “老夫人,你这个孙儿,了不得啊!”

    陈夫子抚着山羊胡,一脸的郑重其事。

    “老夫执教二十余年,见过聪颖的,见过刻苦的,却少见像明文这般,既有天分,又肯下苦功的。”

    他呷了口酒,眼神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老太太那张写满期盼的脸上。

    “不瞒您说,此次县试,依老夫看,明文是十拿九稳!”

    “若是他能继续保持这股劲头,将来金榜题名不敢说,一个秀才功名,怕也是八九不离十!”

    “轰”的一声,仿佛一道惊雷在老太太陈氏的脑中炸开。

    秀才!

    他们家明文居然有秀才之姿!

    他们陆家没落至此几十年,若是能出一个秀才,那便是光宗耀祖了!

    老太太激动得嘴唇哆嗦,端着酒杯的手都在颤抖,连声道。

    “好,好!多谢夫子吉言!多谢夫子栽培!”

    陆从智和赵氏在一旁,也是满脸红光,与有荣焉的模样,不停地给夫子敬酒夹菜。

    一场宾主尽欢的宴席,在黄昏时分落下帷幕。

    老太太坚持让陆从智将陈夫子送出村口,那份恭敬与感激,溢于言表。

    待到外人离去,陆家的堂屋里,气氛却并未因喜悦而轻松下来,反而凝滞着一种更为灼热的焦躁。

    老太太陈氏依旧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幻想中,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秀才公”,“祖坟冒青烟了”。

    陆从智看准时机,清了清嗓子,脸上那副得意的笑容渐渐敛去,换上了一副深思熟虑的凝重。

    “娘,”他开口了,声音不大,却瞬间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

    “陈夫子的话,您听见了?”

    “听见了,听见了!”

    老太太连连点头。

    “我活了这把年纪,耳朵还没聋!”

    “那您听出什么来了?”

    陆从智循循善诱。

    “听出我大孙子有出息了!能考秀才了!”

    “是啊,”

    陆从智重重地点了点头,随即话锋一转,语气里带上了一丝恰到好处的忧虑。

    “可您想过没有,陈夫子为何只敢说明文府试八九不离十,却不敢说金榜题名?”

    老太太一愣:“这……读书的事,谁敢说得那么满?”

    “非也!”

    陆从智断然否定:“娘,您想,陈夫子自己是个什么功名?”

    “秀才啊。”

    “这就对了!”

    陆从智一拍大腿,声音陡然拔高。

    “他自己不过是个秀才,眼界见识就只在府试这一亩三分地里。”

    “他能教出府试的学生,已是极限,又怎敢妄言更高处的风景?”

    “跟着他,明文的前程,也就止步于府试了!”

    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兜头浇在了老太太火热的心上。

    她脸上的笑容僵住了,有些茫然地看着自己的二儿子。

    陆从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上前一步,压低了声音。

    “娘,这正是天要兴我陆家!我今日去县里,听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城里有名的大户高家,新开了一间府学,请来的先生,不是秀才,而是真正的举人老爷!”

    “举人老爷?”

    老太太倒吸一口凉气。

    对她这样的乡下妇人而言,举人,那已经是传说中的大人物了。

    “没错!举人老爷亲自授课!”

    陆从智的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

    “您想,跟着秀才,能考秀才。那跟着举人老爷,将来考个举人,又有何难?”

    “明文天资聪颖,只是缺一个好平台,缺一位好名师!这高家府学,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登天之梯啊!”

    “只要明文能进去,别说秀才,将来入仕做官,光宗耀祖,指日可待!”

    一番话,说得是情真意切,掷地有声。

    老太太被这番宏伟的蓝图彻底唬住了,她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孙儿身穿官袍,荣归故里的景象。

    她那颗苍老的心,被一种名为“望孙成龙”的火焰烧得滚烫。

    “去!必须去!”

    她猛地一拍桌子,拐杖顿地。

    “砸锅卖铁,也要让明文去!这束脩……要多少银子?”

    “二十两。”

    陆从智吐出一个数字。

    老太太眉头都没皱一下,立刻说道:“好!二十两就二十两!从文,从智,你们两家,一家出十两,无论如何,要把明文送进去!”

    一直沉默的陆从文,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十两银子,对他这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而陆从智,等的就是这一刻。

    他“噗通”一声,竟直接跪在了老太太面前,脸上满是凄苦和愧疚。

    “娘啊!是儿子没用!”

    他声泪俱下。

    “这些年,为了供明文读书,家里早已是东挪西凑,家徒四壁。”

    “儿子拼了命的挪用,也就能凑出来五两银子啊!”

    一旁的赵氏也立刻抹起了眼泪,哭诉道:“是啊,娘!我们两口子,没日没夜地干,也就勉强糊口,哪里还有余钱……”

    老太太看着二儿子这副模样,心疼不已,叹了口气。

    “你……你也是为了明文……”

    她的目光,缓缓地,落在了大儿子陆从文的身上。

    陆从文嘴唇动了动,刚想说话,他身旁的妻子王氏却忍不住了。

    “娘,”

    王氏站起身,声音不大,却带着一丝颤抖的坚定。

    “我们大房……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明渊读书也要花销,家里一年到头,刨去吃穿用度,剩不下几个子儿。”

    “怎么会没有?”

    赵氏立刻尖声反驳,眼泪说收就收。

    “谁不知道大嫂你当年嫁过来的时候,可是带了不少嫁妆!那箱子,现在还压在你们床底下呢!”

    陆从智抬起头,脸上还挂着泪痕,眼中却闪过一丝得逞的精光。

    他顺着妻子的话,幽幽地开口。

    “大哥,大嫂。为了明文的前程,为了我们陆家的将来,大嫂……您那份嫁妆,是不是也该拿出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