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 第152章 组建新团

第152章 组建新团

    震惊过后,林晏开始思索这个步兵班对自己的作用。

    这其实和壮丁差距不大了,不过作为系统兵,他们忠诚度百分百,而且不会违反任何他发布的军规军纪。

    还比杂牌军便宜了44点,总体来说还是非常划算的,征召完后放一旁训练一段时间就能上战场,打几仗很快就能成长起来。

    随后他看了一眼苏联的其他兵种。

    有【正规军】,【指战队】,【近卫队】,【游击队】和【政委】。

    【正规军】:苏军标准步兵班。10人编制,6支莫辛纳甘步枪保证基础射程,2支PPSh-41冲锋枪强化近战能力,1挺DP轻机枪提供班组压制火力。特别设定:每30个班组中会有1个班组配备政委旗手,当旗帜展开时周边单位获得士气加成——“牢牢团结在红旗下,死守同志们为之喋血的土地”。(400)

    莫辛纳甘步枪耐用性高,易于生产和维护,弹容量5发,弹道平直,精度高,在二战中算是比较优秀的狙击枪。

    我国有一个神射手当时就拿着莫辛纳甘步枪干掉214个米军。

    PPSh-41就是著名的波波沙冲锋枪,配备71发的弹鼓,射程200米,使用7.62口径子弹,是二战中最强冲锋枪之一,大容量弹鼓加上全自动火力,巷战利器。

    DP轻机枪在国内俗称“大盘鸡”或“唱片机”,主要就是因为那个标志性的圆盘式供弹结构,射速600发每分钟,实际射速90发每分钟。一梭子47发子弹,射程1500米。

    DP轻机枪和布伦轻机枪各有优劣,说不上谁好谁坏,它故障率极低,耐风沙和低温,结构简单易维护,虽然换换弹需要五六秒,但是持续作战火力强。

    而布伦轻机枪一梭子30发,操作灵活,精准度高,工业比较复杂一些。

    林晏心念一动,先试着生产了一队正规军。

    白光闪过,十名戴着钢盔,身着苏联军装的士兵出现在空地上。

    林晏的目光立刻被其中一名军官吸引,那人肩上竟扛着一面近两米高的红旗,镰刀锤子的图案鲜明夺目,看得他心头一跳。

    幸亏他每次试验新兵种都选在无人的地方。

    他赶紧拉开系统里的苏军军械库面板,重新定制了一面青天白日旗,让旗手赶紧换上。

    让他觉得有点意思的是,那面红旗居然能原样退回系统,虽然一个资源点也换不回来。

    林晏这才松了口气。

    旗子不能乱插,也不能乱举,不过这个被动效果还是很有用的。

    他盘算着,正规军性价比并不高,不如征召兵。然而要想让征召兵尽快形成战斗力,就得尽早投入训练,当然,政委和指战队必不可少。

    【政委】:苏军特有的军官编制,负责部队思想动员与战场纪律维护。通过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与右手TT-33手枪执行战场纪律的结合,使士兵们爆发出让德国人直呼不可能的战斗力!当政委遇到逃兵时精准度、射速和换弹速度会增加100%,请务必让他待在队伍最后排。解锁被动光环:附近所有步兵变成“死战不退”状态——“向前可能活,后退一定死!”。(200)

    【指战队】:由一名少校指挥官与三名政委组成的特殊单位。注意:少校会根据战场形势自动让队伍使用冲锋技能,大幅提升周边单位士气值——“我们高唱喀秋莎,我们高呼“乌拉”,为了祖国母亲,我们用人浪淹没火力,用信仰抵挡炮弹!”(800)

    林晏看着这两个兵种沉默了。

    反复权衡后,他先消耗了28700资源点数,生产了287个苏军征召步兵班。

    白光闪过,眼前瞬间出现了整整2870名士兵,黑压压站成一片。

    令他意外的是,这里面竟然还有一小部分是女兵。

    不过苏军二战时期军队里女兵的比例并不少,他们共征召了80万女兵,按照这个比例,队伍里有女兵……嗯,倒也合理。

    随后,林晏又生产了1个指战队。

    白光闪过,四名身着笔挺军装、臂戴红袖标的军官出现在他面前。

    这四人出现的瞬间,林晏注意到,那三名政委的目光仅是扫视了一圈,在场的所有征召兵便不自觉地挺直了胸膛,神情肃然。

    “师长同志!少校张伊万向您报道!”为首的军官身着呢料军大衣,带着三位政委向林晏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林晏微微颔首,将这批士兵整编为38师独立717团,下辖三个步兵营。

    编制上,十人为一班,六班为一排,四排为一连,四连为一营。

    他让少校张伊万担任团长,又从其他主力团抽调三个军官担任营长,三营各分配一个政委协助营长工作。

    不算军官,一个营960人,三个营正好2880人。

    他又抽调了一名德军营的军官前往苏军团担任教官,只负责日常训练。

    接着,他生产了同等数量的国军军装和德制M40钢盔,让他们换上,不然太显眼了。

    当然,政委和少校的红袖标还是保留。

    在苏军建造军械库后,1点资源可兑换20把波波沙41冲锋枪,70点资源换1挺DP轻机枪。

    他按每个班配2把波波沙,1挺DP轻机枪,其余士兵则全部换装英制李·恩菲尔德步枪。

    换下来的莫辛纳甘步枪还是打包送到陈司令那里去,礼多人不怪,支援友军,为抗战出分力。

    不过子弹就要他们自己想办法了。

    最后他生产了20门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和20辆用来牵引的布伦装甲车,鬼子航空队数量多,加强一下防空火力。

    资源点数还剩12780,38师现在有一万四千多人。

    有了这强大的防空火力,鬼子的侦察机和航空队就不敢随意的空袭大场,对后续的防御作战至关重要。

    最后,林晏再次生产了5个政委,找了五套便装给他们,让他们去延安投奔组织去了。

    味这么正,一定平步青云。

    10月21日清晨,鬼子在完成休整与补给后,向沪市所有夏国军队防线发起了总攻。

    在至关重要的南翔-走马塘-大场-江湾防线上,敌人集中了四个常设师团的兵力,展开猛烈突击。与此同时,另有两个师团分别向西郊防线与东侧市区的守军发起进攻。

    这是鬼子对沪市志在必得的一战,也是夏国军队在沪市最后的防线。

    淞沪会战的终局之战,就此拉开序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