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已初具威力,透过车窗,在车内投下明亮的光斑。
    周砚深近来的日程表排得密不透风。
    省里的经济形势分析会、市里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会、安全生产督查……一件接着一件。
    常常是林窈睡熟了他才回来,清晨她醒来时,身边已只剩微凹的枕头。
    两人交流大多靠手机上的只言片语,或是深夜里她为他留的一盏夜灯。
    而此时的林窈坐在去往高新区试点企业的车上,指尖在笔记本电脑上飞快地敲击,整理着上一站调研的要点。
    车载空调送出习习凉风,却吹不散她眉宇间专注的热度。
    “窈窈,喝点水。”旁边的李老师递过来一瓶矿泉水,看着她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笔记和图表,感慨道,“这大夏天的,咱们这‘跑现场’的节奏,真是比这天气还火热。”
    林窈接过水,道了声谢,拧开喝了一口,笑道:“谢谢,李老师,确实太热了。“
    陈教授说:“没办法,‘过程’和‘原因’都藏在现场里呢。光看报表上产值提升了,咱也不知道是政策真起了作用,还是企业自己运气好撞上了风口。”
    前排的老秦回过头,推了推眼镜,加入讨论:“陈教授说得对。就像我们昨天去的那家企业,数据上看研发投入是增加了,但跟他们的技术总监一聊才发现,钱主要花在升级现有设备兼容性上了,离真正的核心技术突破还有距离。这个细节,报表可不会告诉我们。”
    “那咱们这套评估方案,定量加定性,两手都得硬。”林窈合上电脑,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既要能画出精准的‘心电图’,也要能号准背后的‘脉象’。确保评估科学公正,这蓝图才能不走样。”
    这个夏天,除了周砚深忙,对林窈及整个攻坚小组而言,他们也超级忙碌。
    他们主题就是“奔跑”。
    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电脑里装满了访谈录音和现场照片;笔记本上记满了各种鲜活的故事和亟待疏通的政策“堵点”。
    他们不断地在“办公室深度分析”和“现场实地调研”两种模式之间高频切换,确保评估既能响应政府的即时关切,又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偶尔,林窈也会和周砚深一起去公婆家吃饭。
    一次饭后,周母拉着林窈的手在沙发上看手机里的装修效果图,喜滋滋地回忆起趣事:“窈窈,还记得上次咱们一起去选窗帘和软装吗?那个销售员看着咱们商量来商量去,笑着说:‘阿姨,您女儿眼光真毒,对您也贴心!’我当时就乐了,挽着你的胳膊告诉她:‘是啊,不过是我儿媳妇!’那姑娘惊讶得嘴巴都合不拢,连连说完全看不出来,还以为是亲母女呢!”
    周砚深正帮周父斟茶,闻言抬头,目光温和地落在林窈身上,嘴角含笑道:“妈,人家没说错。在您心里,她跟女儿也没两样。”
    周母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眼底却是藏不住的笑意,转而压低声音对林窈说:“我现在跟老姐妹聊天,三句不离你。她们都羡慕我有福气,找了个贴心的儿媳妇。”
    林窈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心里却甜丝丝的.
    周三晚上,林窈抽空回了父母家吃饭。
    饭桌上,林母看着女儿明显瘦了些的脸颊,心疼地给她夹了块排骨:“窈窕,多吃点。我看你天天往外跑,人都晒黑了。你们搞研究,不是有统计局、税务局那些官方数据吗?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地跑现场啊?”
    林窈咽下口中的饭菜,耐心解释:“妈,官方数据是‘结果’,但现场能告诉你‘过程’和‘原因’。
    比如,数据可能显示企业产值提升了,但只有通过跟老板、工人聊天,你才能知道这究竟是因为政策降低了成本,还是因为人家自己抓住了新的市场机会。这差别可大了。”
    林父在一旁点头,接口问道:“那跑现场,除了搞清楚原因,还有什么用?”
    “能发现政策执行中的‘变形’和‘堵点’啊,爸。”林窈拿起汤勺,一边给父母盛汤一边说,“可能上面政策设计得很好,但到了基层,因为经办人员理解偏差,或者流程太繁琐,导致效果大打折扣。
    这些细节,坐在办公室里是绝对想象不出来的。”
    林母听得似懂非懂,更关心实际:“那这样跑来跑去,还要多久啊?”
    林窈笑了笑,语气平和:“妈,跟踪评估的反馈周期通常以‘年’为单位。急不来的。”
    林母大吃一惊:“什么,这么久?”
    林父见状,拍了拍老伴的手:“你啊,就别操这些心了,说了你也不全懂,反而增加孩子的负担。”
    他看向女儿,递过一个理解的眼神。
    林窈对父亲投去感激的一瞥。
    林母叹了口气,把话题转向轻松的事:“好好好,我不问工作。对了,砚深爸妈计划什么时候搬到你们对面啊?”
    “嗯,计划是明年春天。”林窈回答,“虽然用的都是环保材料,但也想多空置一段时间,通通风,散散味儿,住着更安心。”
    “买房子这个事情,办得好啊!”林父赞许道。
    林母也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是啊,我和你爸之前一直担心你以后跟公婆住一起,时间长了难免有磕碰。现在可好,离得近又各有空间,这心算是放下了一大半。”
    林窈看着父母,心里暖暖的:“你们就别总操心我了,我这里真的很好。虽然砚深忙,但正因为他忙,我才有更多时间回家陪你们啊。”
    她说着,语气带着点小女儿的娇憨。
    从父母家离开,回到自己那个安静却温馨的小窝,宝宝摇着尾巴热情地迎上来,绕着她的腿亲昵地蹭着。
    林窈刚换好鞋,还没来得及坐下喝口水,就听到开门声,她抬起头,看见周砚深推门而入。
    他一边弯腰换鞋,一边抬眼看向她,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关切:“今天又跑了一天?看你脸色,比昨天更疲惫了些。”
    “嗯,”林窈走过去,很自然地接过他脱下的外套挂好,“跑了两家完全不同类型的企业,下午还参加了一个小范围的座谈会。信息量很大,感觉又梳理出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政策在执行层面可能存在的细节偏差。”
    周砚深领着她走到沙发坐下,手臂很自然地环住她的肩膀:“注意劳逸结合。评估是长期工作,讲求的是可持续性,别一开始就把自己当铁人,把弦绷得太紧。”
    “知道啦,周书记。”林窈语气轻松,“我们有节奏的。对了,对面房子家具都齐了,妈给我发消息说她今天来看了下,很满意,尤其是那个阳光花房和小茶室。”
    周砚深低笑,侧头在她发间落下一个轻吻,声音低沉了几分,带着歉意和温柔,“这段时间市里省里会议多,连轴转,家里的事,装修,都辛苦你了。”
    林窈在他怀里调整了个更舒服的姿势,摇摇头:“我们各有各的战场嘛。你忙你的大事,我搞好我的评估,顺便安顿好大后方。分工明确,挺好的。”
    窗外,夏夜的风带着温热的气息拂过。
    屋内,灯火可亲,有人等候归来,彼此理解,相互支撑。
    这或许就是在这炎炎夏日里,奔波忙碌之余,最让人感到踏实和温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