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弘岭率领一万镇西军早已在南侧布好口袋阵,大食军还没接近,唐军的炮兵就已经开始射击,大量的大食骑兵被炸死扎伤。
大食军被迫又向其他方向逃亡,但是各个方向的唐军都压了过来,导致大食军无路可逃。
这些大食军决定集中兵力向**围,与赶来合围的一个契胡团激烈交战起来,这个契胡团最终抵住了大食军的冲击,大食军依然无法突破包围圈。
大食军左冲右突,包围圈却越来越小,大食军的伤亡越来越大,眼看突围无望,继续顽抗下去极有可能覆灭,被迫向唐军投降。
此役,唐军一共击毙五千多大食军,俘虏七千多,只有少量的大食军得以逃脱,唐军阵亡不足一百人,形成了压倒性的胜利。
陈弘岭将大食俘虏全部送到费卢杰集中关押,而后按照这个办法又在巴格达城北的塔吉一带,又剿灭了一股八千多人的大食军。至此,巴格达周边大股的大食军基本被消灭掉,唐军可以放心进攻巴格达。
陈弘岭完成对城外大食军的清剿后,吴元济终于带着第五路军从代尔祖尔沿着幼发拉底河赶过来,三路军会师巴格达。
尽管三路军各有一些损失,但是总兵力加起来也接近九万人,对比城内的十万大食军,李愬对攻打巴格达志在必得。与此同时马蒙也感受到巨大的危机,在城内征兵拉夫,大规模扩充兵力,准备作最后的殊死一战。
李愬召集三路军的将领,先是讲了一下第六路军第一次进攻巴格达失败的教训,然后开始讨论进攻巴格达的方案。
吴元济率先发言:“按照我们打大马士革的经验,估计他们还是会玩巷战那一套,我们已经总结了新的战法,不怕他们。”
张广孝补充道:“搞巷战,小炮必须入城,这样遇到敌人的新式武器和坚固据点,入城部队也会有强大的火力支持。”
陈弘岭则说:“末将认为,在轰炸城墙时,可以先在两端炸开两个缺口,最后再炸出中间的缺口,这样墙内的石油管道就会被彻底炸断,中间的缺口就相对比较安全。”
李愬说:“大食军诡计多端,不可能轻易束手就擒,这次进攻巴格达我们不求快,但求稳,步步为营,三军同时出动,一定可以拿下巴格达。”
张广孝说:“好,我们就参照一、二路军打华氏城的打法,一半人围城,一半人攻城,这样稳妥一些。”
吴元济喜欢单干,喊道:“干脆,三个军各负责一段,各自分配兵力,谁能打进去就是好汉。”
李愬也赞成这个提法,就说:“好,到时候我将包围圈分成三段,各自调派兵力,从三个方向同时攻进去,让大食军顾此失彼,一定可以彻底拿下巴格达。”
会后,李愬在地图上将巴格达的城墙分成三段,由于第六路军还有几个契胡团,就多分了一些,第三路军从东面主攻,第五路军从西北方向主攻,第六路军从南面主攻,三军攻入城内后,进行向心攻击,以黑衣大食的皇宫作为核心目标。
李愬给各军三天的准备时间,三日后的早上,准时发起攻击。各军受领任务以后,开始大规模调派部队,分配任务,设置阵地,分发弹药,准备大干一场。
各军都先后经历了多次大战,有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但是巴格达之战毕竟事关重大,各军准备的更充分一些。在巷战中,除了火枪之外,小炮和单兵炸弹也是两个利器,各军都准备利用步炮协同,发挥更大的作战威力。
到了攻城时间以后,第六路军在城南率先发起攻击,李愬按照陈弘岭的建议,在城南选择一个城门,在城门的左右三十丈处,各选择一个地方进行猛轰,然后再轰击城门。
由于黑衣大食军的连续加固,巴格达的城墙又高又厚,李愬动用了所有的炮兵连续轰了三天,才轰出了三个缺口。
打开缺口以后,唐军先锋部队开始从中间的缺口入城,由于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唐军比较小心,稳步往里推进,不敢打的太快。
唐军轰开缺口以后,大食军又往墙体内的管道里灌石油,并用火箭射燃。由于管道已经被炸断,石油只能流到两边的缺口,中间的缺口根本没油,无法点燃。
入城的唐军看到后路无虞,开始大胆的往里攻,但是里面的大食军依然不好对付。有的大食军用抛石机扔来一些炸弹,有的直接从从建筑物里扔出炸弹,对入城的唐军形成较大的威胁。
唐军先抢占一片区域,然后就地架炮,用小炮对准抛石机进行射击,抛石机在射击精度和距离上都无法赶上小炮,一个个抛石机被小炮击毁。
对于建筑物内的大食军,唐军更加轻车熟路,采用交替掩护的方式,逐个建筑物进行搜索攻击,对于大食军比较多的建筑物,干脆直接用小炮瞄准轰击。
第一阶段的攻防都在唐军的预想之中,所以进展比较顺利,第二波唐军紧跟着入城,开始加大攻势。
没想到,大食军在城内也埋设了一些石油管道,一些石油从街道旁边的喷口中涌出,然后被大食军用火箭点燃,阻止了唐军的前进。唐军干脆对着喷口附近的建筑物猛轰,将建筑物轰塌,将喷口压住,火势逐步减弱,唐军继续往里攻击。
唐军刚前进一段,大食军又整出了新玩意,突然发射出一些飞射弹向唐军方向袭来,有些飞射弹就在唐军附近爆炸,造成了一些死伤。
原来,大食军也琢磨出了飞射弹的制作方法,这个东西制作起来不复杂,大食军就批量制作,留在最后的时候发挥作用。但是,飞射弹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准确率不高,只能打击面状目标。
虽然飞射弹的精度不高,但是也耐不住数量多,对唐军的攻城行动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唐军干脆将小炮搞到屋顶上,对着飞射弹发射的地方进行轰击,由于小炮的射击精度高,很快就将几个飞射弹的发射点打掉,有些发射点甚至产生二次爆炸,给大食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第三、第五路军也基本是按照相似的战法先后攻入城内,在三路大军的进攻下,给城内的大食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城内的大食军虽然拼死抵抗,但是根本无法阻挡唐军的攻势,唐军就是一个街道、一个房屋的争夺,逐步抢占了大片的区域。
就在唐军集中兵力攻城之时,城**然出现了情况。原来,拉赫曼在大不里士纠集了两万多大食军,赶来巴格达勤王。
张广孝发现又来了一股大食军,立即让围城部队分兵阻挡,城内的大食军趁机突围,城东爆发了激烈的交战。
张广孝命令城外的大炮调转炮口,对着拉赫曼率领的军队猛轰,镇海军的其他部队暂缓入城,先集中兵力对付城外的大食军。
经过两个时辰的激烈交战,拉赫曼率领的大食军始终无法与城内的大食军汇合,反而在唐军的打击下,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仓皇向北逃跑。
拉赫曼的军队逃走以后,那些突围出来的大食军就成了孤军,遭到唐军的集中围剿,这些大食军逐渐不支赶紧从城门处退回城内。镇海军岂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紧跟着这些溃兵入城,进一步扩大了唐军的攻击范围。
经过一天的激战,唐军抢占了大片区域,按照这个速度,唐军三天内就能攻占整个巴格达城。哈里发马蒙不甘心失败,对城内所有的军民发出圣战的号召,让他们拿起武器,拼死抵抗异教徒。
黑衣大食的统治者平时穷奢极欲,大肆压榨百姓,此时想起利用宗教口号,利用底层人民充当炮灰。有些人根本不相信他的鬼话,但还是有一些无脑的军民听信他的蛊惑,参与到抵抗唐军的序列。
第二天,很多大食军向唐军拼死反扑,他们在唐军优势火力的打击下伤亡惨重,但是仍前赴后继,高呼着圣战的口号向唐军冲来。
唐军也是杀红了眼,枪炮并用,对于敢于冲来的大食人无情的射杀,在各个街道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杀戮。
大食人的炮灰数量毕竟有限,到了第三天大食军逐步显现出颓势,各路唐军逐步攻入巴格达的中心区域,对于敢于阻挡的大食军一概射杀。
在唐军的强大攻势下,大食人开始感到了害怕,逐步往后退缩,最后全部退到了哈里发的皇宫。唐军扫平巴格达城内的其他区域后,最后将哈里发皇宫层层包围,要求里面的大食军投降,否则就将发动总攻。
哈里发马蒙发动圣战让别人去送死,自己却不愿意死,最后关头选择投降,让守军打出了白旗。经过连续三天的进攻,唐军终于拿下巴格达,李愬下令将所有俘虏赶到城外,集中看押起来,将马蒙单独关押。
李愬带着张广孝、吴元济等人来到哈里发的皇宫,发现里面奢华无比,再打开宫中的府库,里面存放着大量的金银珠宝,远远超过了李愬等人的认知。
吴元济看到有这么多的珠宝,眼都看直了,当场建议将这些珠宝分给三军部队。李愬则认为,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全部瓜分肯定不合适,决定拿出其中三分之一的金银分给各军,其他的则封存起来,后面交给朝廷。
张广孝也觉得全部瓜分不太合适,怕朝廷后面怪罪下来,也同意李愬的意见,吴元济只能无奈接受。
战后,李愬命人统计巴格达之战的战损情况,唐军阵亡三千多人,一万多人受伤,大食军则阵亡四万多人,六万多人被俘。
总体来看,第二次巴格达战役,唐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三个军的阵亡数量比第一次还低,算是一场比较成功的攻城战。
唐军拿下巴格达之后,已经到了九月初,李愬让部队原地休整一番,计划后续将黑衣大食残余的地方拿下后,再进攻拜占庭帝国。
唐军休整到第三天,范希朝突然派人送来一封信件,信里说李纯考虑到唐军由于连续作战,伤亡较大,打下巴格达之后,只要拿下包括亚美尼亚的大食全境就结束任务,不再进攻拜占庭。
原来,李纯在后方先后收到各军的战报,发现各军伤亡不小,特别是范希朝送来关于第一次巴格达战役的战报后,李纯特别心痛,认为拿下黑衣大食就好,不愿因进攻拜占庭产生新的伤亡,就调整计划,将拜占庭调到第三波进攻计划。
看到皇帝如此体恤部属,唐军将领非常感动,几支部队连续作战,经历了好几次恶战,确实伤亡巨大。光是第六路军前后就阵亡七八千人,第三路军的伤亡也很大,第五路军由于后方留人,所剩部队也不是很多。
既然上面已经减少任务,李愬等人决定将最后的战斗打好,把大食剩下的亚美尼亚和波斯西部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