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 第27章 钢铁萌芽

第27章 钢铁萌芽

    “报告!”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进来。”

    书房门被推开,一身戎装却难掩工匠般沉稳气质的喜顺儿快步走入,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他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少帅!兵工厂方面,有重大进展!”

    张汉钦精神一振,指指对面的椅子:“坐下说。是图纸上的东西有眉目了?”

    “是!”

    喜顺儿从随身携带的牛皮公文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几份报告和几张黑白照片,双手呈上,

    “少帅,按照您给的图纸,我们日夜攻关,自动步枪的样枪,已经成功仿制出来了!”

    张汉钦接过照片,照片上,一支线条硬朗、结构与现有任何步枪都截然不同的枪械静静躺着,散发着冷峻的工业之美。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仔细端详着每一个细节,问道:“性能如何?”

    “经过初步测试,性能远超当前的辽十三式!”

    喜顺儿语速加快,如数家珍,

    “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理论射速可达每分钟三百发以上,有效射程约四百米,使用三十发弹匣供弹。连续火力足以压制一个班的栓动步枪!我们将其暂命名为‘二八式’自动步枪。”

    “好!太好了!”张汉钦忍不住赞道,这标志着东北军的单兵火力即将迎来质的飞跃。但他立刻抓住了关键问题:“产量呢?能达到多少?”

    喜顺儿的兴奋之色稍稍收敛,露出一丝凝重:“这正是我要详细汇报的。少帅,目前我们遇到的最大瓶颈在于精密加工。 枪管、枪机、复进簧等核心部件,对材料和工艺要求极高。以我们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工人,即便三班倒,月产量最多也不会超过二百支。”

    “二百支……”张汉钦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这个数字,对于需要武装几十万大军的东北军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他沉吟道:“也就是说,短期内,只能优先配备给少数精锐部队。”

    “是的,少帅。”喜顺儿点头,“预计只能优先保障旅级单位的尖刀部队,或者……像‘夜枭’那样的特殊单位。”

    提到“夜枭”,喜顺儿又递上另一份报告:“另外,三棱军刺已经仿制成功,并且完成了小批量列装。 ‘夜枭’小队是第一批换装的单位,反馈极佳。这种军刺造成的创口难以缝合,威慑力巨大,特别适合侦察和特种作战。”

    张汉钦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夜枭”是他手中最锋利的匕首,装备越精良,越能在暗处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其他装备呢?”

    “60毫米迫击炮的样炮也已试制成功, 重量轻,射程和精度都令人满意。但同样受制于无缝钢管的产能和炮身加工难度,产量暂时上不来。20毫米反坦克枪和105毫米轻型榴弹炮还处在技术消化和关键部件攻关阶段,短期内难以形成战斗力。”喜顺儿如实汇报,没有丝毫隐瞒。

    张汉钦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帅府院内荷枪实弹、来回巡逻的士兵。

    这些士兵手中的辽十三式步枪,与照片里那支代表着未来方向的“二八式”自动步枪,形成了鲜明而残酷的对比。

    他沉默了片刻,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坚定:“喜顺儿,这二百支枪,不是数字,是种子。我们现在不是在大规模生产武器,而是在培育我们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不要只看眼前的产量。告诉我,为了造出这二百支枪,我们获得了什么?”

    喜顺儿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少帅的深意,精神再次振奋起来:“回少帅!为了仿制这些装备,我们初步建立了一套特种钢材的冶炼和检验标准,虽然产量低,但质量关算是摸到了门槛。培养了一批能够操作精密机床的技术工人,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是宝贝疙瘩。更重要的是,我们打通了从图纸到实物的整个流程! 哪里是难点,哪里可以改进,心里都有数了。这些经验,比两千支枪都珍贵!”

    “说得对!”张汉钦重重一拍桌子,“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现在是用黄金在铺路,路铺成了,以后才能跑得快、跑得稳。你回去后,给我盯紧三件事。”

    “少帅请吩咐!”

    “第一,保密重于一切。”

    张汉钦语气森然,

    “这些新式装备的存在,尤其是性能数据,必须列为最高机密。参与研制的所有人员,一律签署保密协议,加强保卫力量。我不希望日本人比我们自己的部队先拿到详细参数。”

    “是!保密条例已经层层下达,兵工厂区域已划为军事禁区,由绝对可靠的部队驻守。”

    “第二,保证质量,宁可慢,不能滥。”张汉钦强调,“这第一批枪,是要拿去拼命、建立信誉的。每一支出厂前,必须经过最严格的检验。我们要的不是纸面上的产量,是战场上的可靠性。”

    “明白!我们已经建立了三级检验制度,确保交到部队手里的每一支枪都是精品。”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张汉钦走到地图前,手指点着几个重要的工业城市,“立即着手制定产业扩散和人才培养计划。 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利用现有兵工厂的基础,选拔优秀工匠,以老带新。同时,我会让总装备处牵头,筹建一所专门的军工技术学校,系统化地培养我们自己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喜顺儿听得心潮澎湃。少帅的眼光,已经超越了眼前这几百支枪,看到了更远的未来。

    他挺直胸膛:“少帅深谋远虑!属下回去就组织人手,开始规划技术手册的编写和培训课程!”

    “嗯。”张汉钦满意地点点头,“产量要慢慢爬坡,但思想和人才储备必须跑在前面。另外,新枪优先装备哪个旅,如何训练新的战术战法,我会让参谋部尽快拿出方案。有了好枪,还得有会用的人。”

    “是!”

    “你去吧。告诉兵工厂的师傅和工人们,他们辛苦了!他们现在流的每一滴汗,将来在战场上,就能让我们的士兵少流一滴血!帅府不会亏待他们,所有有功人员,重赏!”

    “谢少帅!属下代全体同仁,感谢少帅!”喜顺儿激动地敬礼,转身大步离去,脚步充满了力量。

    书房里再次剩下张汉钦一人。

    他拿起那张“二八式”自动步枪的照片,久久凝视。

    “钢铁的萌芽已经破土,尽管微弱,却蕴含着撕裂黑暗的力量。” 他低声自语,目光仿佛穿透了墙壁,看到了未来硝烟弥漫的战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