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七,惊蛰。
湖北,武当山。
这个世界的武当,创派也有数百年了。
朙初时,因太祖及其之后的好几代皇帝都十分高调的尊奉道教,加上当时正值张真人晚年各方面都达大成境界的时期,故武当在那些年里长期都是武林中傲视群雄的存在。
然,正所谓盛极必衰,随着时代的变迁,武当也不可避免的从顶峰慢慢走了下来。
自张真人仙游后,武当的掌门之位传了有好几十代,虽然中间也有过一些小小的起伏,但总体而言还是在走着下坡路的。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大约七十年前。
那几年,可能是运势到了,武当突然迎来了一波毫无道理的“人才井喷”;拿现代的运动联盟来类比的话,他们相当于是连续赶上了五个“选秀大年”,且每年都是“黄金一代”的水平。
当然了,我们也都知道,不是所有有天赋的年轻人最终都能将天赋兑现的——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包括运气在内的诸多因素一起生效才行,但一个人的失败往往只要一个因素就能决定。
所幸武当那波年轻人最后还是有不少顺利的脱颖而出了,于是,在大约五十年前,武当登上了他们创派以来的第二个高峰,即那“六侠时代”。
可惜,由于万源宗的第一次入侵、以及天蚕功所引发的一系列后续变故,这个时代不到十年便戛然而止,且当时的武当还因此遭受了非常巨大的损失。
又过几十年,日渐式微的武当好不容易又等到了王释莲这么一位出类拔萃的掌门,有了点重振的苗头,没想到又赶上了悟剑山庄那一出。
王真人那是真的惨,去的时候还是大活人呢,回来时已经躺棺材里了,且他身上那“先天灵骨”还在归途中被水元仙子给盗走了;又因为王真人是被带回山门直接下葬的,所以武当弟子们至今都还不知道掌门的尸骨缺了一段脊椎。
但无论如何吧,倒霉归倒霉,日子还得接着过啊。
就这样,一位新掌门临危受命、匆匆上任。
说起这位新掌门呢,其名字就很有意思,叫“姚知足”,看得出来……他爹娘也是盼他好啊。
姚知足,要知足嘛。
这人活在世上,过得好与不好,从来都是相对的,越是容易知足的人,自然越是少烦恼。
而这姚知足呢,也很对得起他这名字,这小子从小就有“三不”,即不争、不懒、也不拼。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三者之间是不是存在一定的矛盾啊?那我这样举例:你有没有见过那种……每天按时上下班,只管自己的分内事,且可以不错的将其完成,但绝不义务加班,也不拍马屁的人?
如果你见过,或者你就是那种人,那你大概就能理解姚知足的人生哲学。
然,就连姚知足自己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这掌门的位子,居然会轮到他来坐……
从某种角度这也可以反映出如今的武当的确是不太行,王释莲死后,与其同辈分的人里,就愣是找不出武功和办事能力比姚知足还高的人了。
如此,姚知足就这么稀里糊涂登上了掌门之位,并且在最近这两年里继续奉行他那“三不”原则,姑且也算是把门派上下打理得安安稳稳、不功不过。
可谁料,武当派刚过了那么几天平静的日子,又有噩耗传来——听说有一伙人突袭了少室山,还留言要“先诛少林后灭武当”,这你让老姚上哪儿说理去?
关键是,这帮人说了要灭,但又不说具体日期,好的不学学那吞星,这可缺了大德了。
武当就是想找人帮忙都没法儿找啊,因为你也不知道那伙人啥时候来,也许人家过几天就打上门来,但也可能要等上几个月,那你总不见得让那些愿意帮你的门派集体在你这儿住下,一起日防夜防的耗几个月吧?你肯人家也不肯啊。
反正目前来说,已经是两个月过去了,姚知足头发都愁白了好几根儿,也没见有人杀上门。
倒是那武当山下,可说是暗流涌动,热闹非凡。
这里就不得不感叹一句:江湖跟如今的互联网也有共通之处,眼下“混元星际门要灭武当”算个武林热点,所以自然会有很多怀着不同目的的人被其吸引,然后不请自来。
撇开那些跟武当还有混元星际门本身就有恩怨的人……光是来看热闹的局外人也不少。
很多初出江湖、或者就是单纯喜欢凑热闹的人,听说有这种“大事件”要发生,自是想来开开眼界啊,反正只要刀没砍在自己头上,第一时间在附近的县城吃个瓜也是好的嘛。
另外还有些人,则是为了“利益”而来。
只不过这“利益”究竟是什么,其实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
举个例子:假设某个夜里,有一名身受重伤的武当弟子跑下山来,他后边儿还有个杀手在追杀他,然后碰巧被你看到了,随即你找了个机会,趁那杀手不备,一招偷袭将其杀死,此后你是不是就能出去吹嘘……自己在那个“武当被灭的大事件中”,从一名武功高强的杀手手中救下了一名武当弟子?
至于这人是被你偷袭杀死,还是和你大战了三百回合,亦或者被你三招搞定……这还不都是你吹了算?
又比如:假设武当这次真被灭了,山下的同道们收到消息涌上山去救援,但来晚一步,只剩下遍地尸骸和已经空荡荡的山门,那你有没有可能趁着现场一片混乱、各路人马谁也不认识谁……搞点顺手牵羊的勾当呢?
综上所述,每逢这种武林大事件,别的不说,“流量”绝对是不缺的。
就最近这段时间,武当山附近几个县城里的客栈都快被各地来的江湖客给住满了。
而这其中,有一个人,最为受到瞩目。
此人姓郑,名东西,江湖人称……“郑大侠”。
可能有人会奇怪,这算什么绰号啊?这不就是一普通称呼吗?
诸位说得也没错,的确就是这么回事,但事出必有因。
郑东西之所以是这个绰号,原因其实很简单:他成名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快到什么程度?
这么说吧,就两个月前,即少室山出事儿那会儿,江湖上还从来没有人听说过郑东西这个人。
但在那之后不久,几乎每隔几天,你都能听到一个关于他的传闻。
这个看着四十来岁,“相貌极度正气凛然”的中年男人,就如流星一般横空出世;短短两个月内,他至少已手刃了五十余名江湖道上公认的恶人,这些人难找不说,大部分还都是武功在一流上下的高手。
可在郑东西眼里,这些似乎都不叫事儿。
他处理这些人的效率之高,就跟咱现代人在游戏里做悬赏任务一样——接任务,找目标,找到后就干掉。
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锁定目标的,也没人知道他这一身高强的武功究竟师承何处、以及他从何而来。
人们只知道他在两个月里杀掉的恶人,比很多成名已久的大侠在二十年里杀得还多。
至于顺手救人、赠送财物给人救急等这类“琐事型”的行侠仗义之举,他更是不知干了多少。
而且他从来也没向任何人要过任何回报,最多就是留下个姓名,毕竟他的长相非常有特点,就算他不留人家也能很轻易的打听到他是谁。
于是乎,当人们回过神时,他已经是“大侠”了。
谁见了他都尊称一声“郑大侠”。
那么……这个人,他究竟是何来历呢?
此处咱书中暗表,其实他就是顾其影。
所谓的“郑东西”,即“镇东西”,暗含的意思便是要压制那“东谐西毒”。
对如今的顾其影来说,改变自己的容貌,已不是难事,所以他特意选了一张在人们刻板印象里“非常正气”的脸,并给自己起了个假名字,接着就开始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效率去做“大侠”该做的事。
然后不出他所料的,他就是飞速成为了一名家喻户晓的大侠。
当然了,我们都知道,“成为大侠”只是顾其影达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
从他开始建立这个“人设”的时间点、以及他如今来到武当山下的行动都不难看出,他是为了更方便的去对付混元星际门才会化身为这“郑东西”的。
考虑到顾其影过往的经历,以及他对那些武林正道的极端厌恨,扮演这个“大侠”对他来说是实际上是一件非常违心和难受的事儿。
尤其是当他不得不在一些公开场合发表各种虚伪的高谈阔论时,他真的是有种反胃的感觉。
不过嘛,这种事,有人厌恶,自也有人喜欢。
江守正就是一个很喜欢、乃至很享受“扮演大侠”的人。
这几天,江大侠也是闻着武当山这边的“流量”寻过来了。
且他一到,第一个想要去拜访的人,好死不死的……正是那近期在江湖上声名鹊起的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