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隆万盛世 > 1407对马岛和济州岛

1407对马岛和济州岛

    织田信长在日本名气很大,是日本战国时代到安土桃山时代的大名、天下人,“日本战国三杰”之一。

    所谓的日本战国三英杰,指的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为统一日本做出杰出贡献的三位战国大名,他们分别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

    织田信长将日本的战国乱世彻底打破,原本只是尾张国的小大名,后于桶狭间击破今川义元的大军而名震日本。

    通过拥护割据地方的势力足利义昭上洛逐渐控制京都,将各个有力敌对大名逐个击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领土。

    他施行大量使用火枪的战术,鼓励自由贸易,整顿交通路线等等革新政策,开拓了日本通向近代的道路,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

    在1568年至1582年间,织田信长成为掌握日本政治局势的领导人,推翻了名义上管治日本逾二百年的室町幕府,并使从应仁之乱起持续百年以上的战国乱世步向终结。

    只是即将一统全日本前夕,于京都本能寺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谋反而切腹自杀,结束了辉煌的一生。

    但是,他提出“天下布武”的纲领对日本的发展影响巨大,甚至在近代依旧有人推崇。

    “织田信长,德川家康”

    魏广德嘴里喃喃低语两句,他可是清楚的记得织田信长死后,日本是被丰臣秀吉统一,然后还发动侵朝战争,被明军击败,而当时率兵赴朝鲜救援的大将就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

    轻轻敲击桌面,魏广德忽然开口问道:“织田信长手下有那些独当一面的大将,还要有重要的家臣,名字你都记得吗?”

    魏广德忽然反应过来,织田信长没几年可活,可他积蓄的庞大实力不可能一下子土崩瓦解。

    最终,织田氏应该会被家族子弟和重要家臣瓜分。

    魏广德没有去问织田氏家族子弟,因为他们就算继承织田信长的遗产,依旧会姓织田氏,绝对不可能改姓丰臣,所以完全可以排除。

    于是,能够不是织田氏家族子弟,又能继承织田氏实力的,也只能是重要的家臣,他们有足够影响力收拢织田氏人马。

    或许,丰臣秀吉就是通过继承织田信长的实力,从而完成了统一日本的战略。

    刘守有听到魏广德的话,马上正色答道:“柴田胜家.泷川一益.丹羽长秀明智光秀羽柴秀吉.林秀贞.佐久间信盛.”

    刘守有缓缓念出他记得的名字,这些其实也在锦衣卫密探侦查范围内。

    毕竟,织田信长的实力在倭国太强大,几乎已经可以说成为倭国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王,比那什么天皇有实力的多,只是影响力稍微弱一点点。

    “等等,这个羽柴秀吉是什么情况?”

    在刘守有念出的名字里,并没有姓丰臣的人,但魏广德却听到有人名叫秀吉,于是果断打断发问。

    毕竟,要继承织田信长留下来的庞大势力,必然是在织田家族中地位很高的人。

    刘守有念出的名字,很可能是根据其在家族中地位排序来念的。

    也就是说,这个名叫秀吉的人,在织田家族家臣排位里,是在第五位,名次不可谓不高。

    想到排名第五,魏广德心里忽然又是一动。

    宫里三位就不说了,那是皇室,可以说是真正掌握大明权利的人。

    那其他人,说起来也就是皇室的家臣,虽然名义上是朝廷重臣。

    如果排位的话

    冯保、张居正肯定要算前两位,然后两宫身边的大太监,话语权也不会低,别看人家不怎么和前朝接触,那只是避嫌。

    按制,后宫的太监可以名正言顺和前朝联系的,也只有内相一人,因为要保证内外朝政令统一,还得是在得到皇帝、太后许可的情况下进行。

    其他太监如果干涉外朝,就有太监干政的嫌疑。

    这么算起来,他魏广德也只能说是大明地位前五的重臣,在朝堂上当然是排第二。

    而这时候的刘守有自然不会知道魏广德这会儿心里盘算了这么多,但他也在脑海里搜寻到关于这羽柴秀吉的信息,缓缓开口念了出来。

    “羽柴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郎,是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乡贫苦农民家庭出身,本是下级步兵,后因侍奉织田信长而崛起.”

    听过刘守有的讲述,魏广德大概知道了这个人的生平。

    秀吉的出生在尾张,介于京都与偏辟的东国之间,是块肥沃的平原,可说是仅次于京都的先进地带。

    这个地方商人熙来攘往,因此可以接触各地来的讯息。

    在这种环境下,秀吉当然也得到一些商业的资讯,而且他天生聪慧,很有商业头脑,所以能够赚到一些钱糊口。

    秀吉先是进入远江国的松下嘉兵卫家中帮佣,后加入织田信长的队伍,成为织田家族的小兵。

    最初秀吉也只是打杂的仆役,但他的聪明才智得到织田信长的赏识,逐步由仆役升格成为下级武士。

    因为深得织田信长喜爱,在织田家的地位不断提升,终于一步步成为织田信长最信任的人之一,成为重要的家臣。

    当然,这和秀吉来自尾张也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因为履历干净,完全是靠自己的才华获得的,织田信长用起来也放心。

    “这么说,他是从杂役,一步一步发展到现在,成为织田军重要的家臣。”

    魏广德惊叹道。

    不得不承认,这个叫秀吉的比他优秀千倍不止。

    他那个走到现在,开始靠着嘉靖皇帝赏识,后来是投向裕王府这个冷灶,才让他四十岁成为内阁次辅。

    这里面,不得不说他还全托了科举考试的功劳,否则他现在大抵应该是在九江哪个地方谋生,亦或者在卫所里做个总旗。

    可这个秀吉从最底层爬起来,经历不可谓不跌宕起伏,完全就是朱元璋的翻版,从最底层到最顶层的阶级跨越。

    “果然,这些青史留名的,就没一个好相与的。”

    魏广德在心里感叹一句,是不得不服气。

    “你说羽柴这个姓氏,是织田信长给秀吉的?”

    不过,听到秀吉由木下藤吉郎改名羽柴秀吉的过程,魏广德一下子就醍醐灌顶,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

    他现在无比确信,这个羽柴秀吉,八成就是之后的丰臣秀吉了,那个统一日本后,还口出狂言要征服大明的人。

    “是的,因为功劳,织田信长以家族名将柴田胜家与丹羽长秀名字中各一字创造出一个新姓氏羽柴,封他为羽柴筑前守秀吉。

    筑前守是当时秀吉的官名,类似于守备参将或者巡抚的官职。”

    刘守有按照权利,把秀吉定位在大明三品官员的品级上。

    当然,实际上倭国的官品,大明是不会承认的。

    “好了,不用再说了,派人盯着这个人。”

    魏广德早前只叫锦衣卫追查倭国姓丰臣的人,不过一直没有发现。

    不过现在知道丰臣秀吉是谁,自然也就不用再找了。

    和德云社相声说的,日本人的形式,一般都是按照地理等特征自创的,如“井上”、“田中”等等。

    丰臣氏这个姓,最大概率是某人封给他的,就类似大明帝国皇帝的赐姓一样。

    当然,有资格给秀吉赐姓的,除了现在的织田信长,也就是所谓的天皇了。

    “是。”

    刘守有马上答道。

    吩咐完,魏广德的视线重新回到茶几上那份地图上。

    日本的形状,魏广德当然比较熟悉,就和一条虫子差不多。

    魏广德指着地图西北角问道:“这里是朝鲜吧。”

    “是的,魏阁老,这边是朝鲜,这里整块都是倭国。”

    刘守有伸手给魏广德划出倭国地图,只不过魏广德的视线已经不是落在倭国和那些标注金银矿山的地方,而是朝鲜半岛和倭国之间的一个岛屿上。

    刘守有很敏锐,也发现魏广德的关注点,马上就说道:“阁老,这是对马岛,倭国和朝鲜的贸易,大部分都是在这里进行。”

    “锦衣卫下一步,全部做好查探对马岛地形和倭国兵力布置的情报。”

    魏广德直接对刘守有下令道。

    “是。”

    刘守有已经隐隐猜测到魏广德命令的含义了,无他,这里距离石见银山太近了。

    毫无疑问,内阁,不,准确说应该是魏阁老似乎对倭国的石见银山很感兴趣。

    不过想想也是,如果能占领这里,大明的财政一年可以增加二百万两白银,再铸银币出来,又能增加二三十万两。

    这笔收入,对于银钱收入不过四百万两的大明政府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进项。

    “另外,和朝鲜接触时,打探下朝鲜以北海域,听说那里被夷人成为日本海。”

    魏广德不经意问道。

    “是,鲸海确实被夷人称之为日本海,朝鲜人称其为北海。”

    刘守有这几年对海外了解颇多,特别是日本和朝鲜。

    实际上,他派出的锦衣卫密探是从两路进入倭国,探查情报,一是琉球,二是朝鲜。

    自然,对周边情况也就比较熟悉了。

    “和你说一声,明年东海水师会派出船队进入这里,寻找前往奴儿干城的航线。

    对马岛,就是个不错的中转站。

    我的意思,你能明白吗?”

    听到魏广德的话,刘守有哪里还不明白他的意思,这是要从倭国人手里夺占对马岛。

    不过,从他的角度看,其实就算不看石见银山,攻占对马岛对大明也是有利的。

    不说保证北上航道的安全,就算在此布置大军,也能切断朝鲜和倭国之间的联系。

    大明朝廷现在奉行的是类似于“孤立主义”,要切断和倭国的联系。

    朝鲜却偷偷和倭国贸易,虽然朝廷没有给他们下旨,但朝鲜不可能不知道大明对倭国的态度。

    派兵驻守对马岛,不止可以威慑倭国,也对朝鲜是一个警告。

    “魏阁老,若是要在对马岛驻军,怕是周围还要寻找一处派驻大军,使其和对马岛互为犄角。”

    刘守有心里一动,马上就对魏广德提议道。

    “哦,那你认为哪里最合适?”

    魏广德心里赞成,如果明军只占领对马岛,其实对驻军来说也有风险,那就是缺乏支援。

    倒不是担心倭国对大明全面开战,但也不能把官兵性命开玩笑。

    若是周围还有明军据点,就可以相互掩护,至少可以传递消息,召唤援兵。

    “朝鲜釜山或者是这里,济州岛。”

    刘守有手指先是点向釜山,随后指到对马岛西面的另一个大岛上说道。

    “济州岛,记得这里好像是前朝的马场和流放之地。”

    魏广德忽然问道。

    “是的,魏阁老,这里前元时曾说马场,只是开国以后,太祖将其给了高丽,让他们每年进献马匹,其实进贡马匹均出自此地。”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济州岛设置了达鲁花赤总管府、军民安抚司,最初直辖于中书省,后来改由辽阳行省管辖。

    所以说起来,济州岛确实在元朝时纳入中国版图。

    只不过朱元璋驱逐北元后,岛上蒙古人自然不愿意屈伏于明朝,朱元璋又不想劳师远征,所以干脆就给朝鲜王下旨,让他们每年上贡济州岛的马匹给大明。

    朱元璋的这个命令,实际上也默认高丽去占领济州岛。

    就在当年,高丽派遣大军对济州岛发动了战争,“遂斩贼魁三人,传首于京”,最终“耽罗归顺始此”,济州岛成为了朝鲜的一部分。

    “芦布。”

    魏广德没有继续说济州岛的事儿,而是对着外面大声喊道。

    很快,芦布就进入值房,垂手而立。

    “去找洪武朝官员要朝鲜进攻济州岛马匹的文书。”

    魏广德吩咐道。

    “就是耽罗马匹。”

    刘守有马上补充道。

    “嗯,找到了都给我送来。”

    魏广德继续说道。

    师出有名,就算要回济州岛,魏广德也得搞清楚朱元璋到底有没有送出济州岛。

    只要没有书面形式给出去,就有办法再要回来。

    只让朝鲜去岛上取马,可没让你占领那里。

    这就是魏广德打的算盘。

    正好,大明其实也缺马场,河套还没有被控制,明军其实也没多少马场可以培养战马。

    若是收回济州岛,不仅可以和对马岛相互掩护,还能收获一个马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