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零二十五章 大明旗,大团结(二更)

第两千零二十五章 大明旗,大团结(二更)

    国旗是集体意志的象征,也是民族信念凝聚出来的一个点,它应该出现,并迎风飘展。

    李叔正反驳顾正臣的观点:“大明百姓的信仰与尊崇的是陛下,而不应也不能是一面旗帜。你若需要大明旗,那就应该将陛下的皇旗插满天下。可皇旗赫赫天威,岂能随意展出?”

    “难道说没有大明旗,百姓看到将旗、皇旗的时候,就意识不到自己是大明的子民吗?若是仅仅靠着一面旗帜来凝聚天下人心,那就是教化的失职!”

    顾正臣侧身看向李叔正:“李尚书,大明旗的出现会将抽象的大明具象化,会让每一个看到旗帜的人都能意识到,他们是大明人。不是说用一面旗帜来凝聚天下人心,而是要将天下人心——凝聚在大明旗之上!”

    说罢,顾正臣看向朱元璋:“大明远航贸易浩浩荡荡,可对于南洋、西洋诸多,总无法第一时间分辨来的是何处船队。设计一面大明旗,高悬于桅杆之上,可以让每一个看到旗帜的人,毫不犹豫地喊出,那是大明的船队!”

    “大明旗,是大明的象征。它不能是皇旗,也不能是将旗,不包含命令,它只是一个清晰而明确的信号,是看到就能感觉到力量与希望存在的旗帜!”

    “臣以为,若将大明旗插于社学、县学、府学、国子监、格物学院之内,每次清晨集体瞻仰大明旗,告诉每一个人,这就是大明。长此以往,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大明人的身份,并为生是大明人而自豪!”

    “这种集体身份的出现,意味着大明子民的空前团结!”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只一面旗帜,换华夏民族觉醒,换六千万百姓团结在一面旗帜之下,同仇敌忾,让任何外来之敌不敢侵犯!”

    “如此之多的利处,礼部却一而再、再而三阻挠!臣倒是想问问他们,到底是居心何在,是不想六千万子民都烙下大明印,还是不想六千万子民大团结?”

    李叔正瞠目地看着顾正臣。

    我们只是反对我们的,怎么还给扣帽子?

    另一位礼部尚书任昂见状也直冒冷汗,镇国公善雄辩,这可也是有名的,当年陈宁那种扒皮的家伙都拧不过他。

    再这样下去,顾正臣可能就要打人了。

    不等李叔正再次反驳,任昂走了出来:“陛下,臣以为——镇国公所言有些道理,礼部愿安排人员依礼制设计大明旗。”

    顾正臣手中笏板一沉:“任尚书,当着陛下的面,你还在玩文字把戏?”

    任昂脸色苍白:“不敢。”

    顾正臣哼了声:“那你所谓的依礼制设计大明旗是何意?自古以来没有这类旗帜,何来可以依托的礼制,莫不是你们礼部找不到这种礼制,这件事再拖延个三年五载?”

    朱元璋看着哑口无言的任昂,沉声道:“镇国公所言制大明旗的好处,朕深以为然。大明疆域辽阔,总需要一面共同的旗帜,让所有人都团结在大明旗之下。”

    “既然如此,那这大明旗也该出世了。鉴于礼部官员在此事上屡屡懈怠,此事便交礼部、五军都督府与水师都督府共同商议,限期十日,拿出大明旗。”

    到了这个时候,李叔正、任昂也不能再反对什么。

    退朝。

    群臣恭送老朱离开之后,顾正臣走向李叔正、任昂,任昂有些畏怕,后退了几步,李叔正虽然挨过顾正臣的打,可依旧不惧,站在那里对上了顾正臣。

    顾正臣没有挥舞笏板打人,而是平和地说:“只有十日,时间很是紧张,所以这样吧,五日之内,礼部、五军都督府、水师都督府,各自拿出四面大明旗,剩下五日,评选出三面最佳旗帜,交陛下定夺。”

    李叔正答应下来:“好。”

    顾正臣转身跟上汤和、李文忠,将与礼部的分工说了下。

    汤和直接当了甩手掌柜:“水师都督府可没几个懂旗帜设计之人,既然你是水师左都督,又是首倡大明旗之人,那水师都督府的四面旗帜就由你全权负责了。赵海楼到了金陵,你们可以多商议下。”

    李文忠对汤和懒散的态度很是不满:“这可是大明旗,日后遍布大明各地,人间共仰,此事你怎能不参与其中?”

    汤和笑了:“我不参与,但水师都督府一样出旗帜。你不参与,五军都督府能出旗帜吗?”

    李文忠无语。

    这倒是个问题,毕竟汤和可以让顾正臣干活,可自己找谁来干这设计旗帜的活……

    五军都督府的官员多是侯爵、伯爵与一些将官担任,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没文化。

    当然,这里面不包含能文能武的李文忠、徐达等人。只不过徐达在外地,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赶回来。

    顾正臣看出了李文忠无人可用的窘境,轻声道:“燕王多多少少也算是半个五军都督府的人,他的朋友多。”

    李文忠恍然,赞道:“高!”

    顾正臣返回府中之后,赵海楼随后便到了。

    赵海楼对顾正臣行礼后,言道:“镇国公,陛下昨日召见我,让我在水师总营挑选精锐,并准备五艘蒸汽机宝船,二十艘蒸汽机大福船听候调遣。如此阵仗,想来是准备真动手了。”

    顾正臣让赵海楼坐下:“陛下确实下了决心要收拾安南,将南洋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剔除,也为大明未来的远航贸易打下基础。只不过水师总营只出这些船只,加上南洋水师,可调用兵力也不到两万。”

    “虽是有些不足,但封锁安南沿海,并派军逆流而上作战,还是足够了。毕竟我们水师是偏军,并非主力。当下最紧要的,是需要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理由,以发正义之师。”

    赵海楼坐下来,直言道:“镇国公,安南的罪可不少,他们曾不止一次进军广西,占据广西若干县城,至今未归还大明,还有他们作为藩属国竟敢自称为皇帝,这简直是背叛宗主国,藐视大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