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二百七十三章 苏亚雷斯港变化

第二百七十三章 苏亚雷斯港变化

    东非在南美洲的影响力排在第一位,却达不到前世美国对南美的控制力度,除了东非以外,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在南美的影响力都不弱,这还没有算上南美的两个旧主人,也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这种情况在阿根廷和巴西,表现的尤为明显,两国正是利用了诸多列强间的矛盾,相互制衡,让两国维持相对独立的地位。

    不过,阿根廷和巴西想更进一步,在区域发挥作用就极为困难了。

    从19世纪后期以来,阿根廷在美洲就明显比巴西更加活跃,这使得阿根廷在国际社会上的声誉远超过巴西。

    巴西之所以声名不显,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巴西内部比阿根廷更加难以整合,制度上巴西上个世纪末才结束封建帝制,帝国体制在巴西维持了近七十年,但也正因如此,让巴西政治十分保守,变革缓慢。

    地理上,巴西国土面积巨大,且被亚马逊雨林、高原,山地等分割。各个地区经济联系松散,容易形成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所以,巴西拥有庞大的国土面积和众多的人口,但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个时间段,发展远不如阿根廷,在外交领域也不容易做出成绩。

    阿根廷相较于巴西,现代化程度更高,产业也相对健康,政治上也相对团结,可面对诸多帝国主义的轮番“洗礼”也很难出头。

    就比如巴拉那河航运问题,巴拉那河下游也就是阿根廷所谓的拉普拉塔河,拉普拉塔河的通行权就是南美国家和外部势力斗争的一个典型案例。

    在阿根廷等国家从西班牙独立后,阿根廷继承了西班牙对巴拉那河口的控制权。阿根廷认为,作为沿岸主权国家,它有权控制河流的航行并对过往船只征税。

    然后这触怒了当时的英国和法国,英法两国联合出兵,封锁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并派遣舰队深入拉普拉塔河及巴拉那河,以武力强行打通航道,保护其商业利益。

    这场冲突的实质是海洋强国支持的“自由航行原则”与沿岸国的“主权原则”之间的直接军事对抗。

    并且最终促成《巴拉那河自由航行条约》的签订,使得巴拉那河成为一条“国际航运水道”。

    很显然,阿根廷虽然接受了这个结果,但这完全是被其他国家压服的,后来,东非在进入南美的时候,进一步就巴拉那河的自由航行,进行了强化,以确保东非军舰能够自由的进出巴拉那河,并且和巴拉圭加强联系。

    说到巴拉那河航运,这几年同样是巴拉那河转型的一个关键时期。

    在东非的主导下,沿岸主要国家,尤其是巴拉圭,玻利维亚和巴西对巴拉那河上游进行了综合改造,让巴拉那河航运能力大幅度提升。

    而对巴拉那河的改造,也是东非在南美地区的重要战略。

    这让东非的经济爪牙深入到南美腹地,从而成功扩大了东非在南美的市场范围。

    ……

    玻利维亚,苏亚雷斯港。

    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苏亚雷斯港已经成为了一座颇为繁荣的巴拉那河重要商业港口,而这里也是东非海军在巴拉那河上最后一个据点。

    虽然东非在苏亚雷斯港的驻军更多是象征意义,但是毫无疑问,这极大稳固了东非商人,甚至当地居民对这里的信心,毕竟经济发展也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

    现在,苏亚雷斯港每天都有不少船只进进出出,俨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而城市人口也增加到四万人,放在玻利维亚也算一个规模不小的城市,而在圣克鲁斯省,更是仅次于省会第二繁荣的城市。

    和亚松森一样,苏亚雷斯市的城市建设也带有鲜明的东非特征,并且拥有不少东非商人在此地活跃,尤其是东非的一些矿产企业人员,在这里活动频繁。

    “现在苏亚雷斯港的发展,在圣克鲁斯省一骑绝尘,估计再用三到五年时间,就有可能超越圣克鲁斯省的省会,成为圣克鲁斯省里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了。”

    西部金属公司的经理库亚奇看着繁华的苏亚雷斯港感叹道。

    “本来我认为苏亚雷斯港顶多是我们用来运输铁矿的专用港口,但是没有想到苏亚雷斯港建成后,除了铁矿以外,其他商业活动也如此繁荣,甚至吸引了巴西的商人到这里活动。”

    很大程度上来说,当初东非援建苏亚雷斯港的目的,就是冲着穆通铁矿来的,可现在除了铁矿业务以外,苏亚雷斯港实际上成为了了一个区域性的综合性港口。

    因为苏亚雷斯港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管理,从而对周边地区形成了虹吸效应。

    要知道在苏亚雷斯港旁边就是巴西的科伦巴港,但是反而有许多巴西商人和企业选择玻利维亚的苏亚雷斯港收发货物,就很能说明问题。

    库亚奇的秘书瓦尔说道:“经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在帝国的帮助下,苏亚雷斯港当初的设计和建造,都是以较高标准来完成的,其效率甚至不输于国内的一些现代化港口。”

    “而巴西的科伦巴港,以前基础条件确实比苏亚雷斯港要好,但是巴西显然缺乏优良的港口建造和运营能力。”

    “加上巴西本国对科伦巴港的不重视,就注定了科伦巴港在和苏亚雷斯港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巴西的经济重心在东部沿海,而科伦巴这个内陆地区,在这个时代几乎不可能得到巴西政府的太多支持,

    库亚奇点点头说道:“这也说明了巴西人的有眼无珠,如果当时巴西能选择和我们进行深入的合作,科伦巴港就能得到机会,甚至他们如果能够更有诚意的话,苏亚雷斯港能不能建设起来都是一个未知数。”

    苏亚雷斯港距离科伦巴港只有十几公里距离,因此当初巴西能做出妥协,苏亚雷斯港的建造计划确实可能胎死腹中。

    但是,现在苏亚雷斯港既然已经被建设起来,科伦巴政府想挽回也晚了,当然,因为对巴拉那河的改造把蛋糕做大,科伦巴发展虽然远不如苏亚雷斯,却也能分到一些甜头。

    库亚奇说道:“可以预见,未来科伦巴港想再超越苏亚雷斯港的难度会更高,除非巴西下大功夫把科伦巴港重新扩建。”

    话是这么说,可科伦巴想从巴西政府手里获得发展资金的难度是很大的,因为苏亚雷斯港已经发展起来,而科伦巴现在再加大投入,取得的实际效果可能就会有些不尽人意了。

    瓦尔说道:“苏亚雷斯港是帝国在南美投资的重点工程,是用来加强和玻利维亚联系和抢夺南美内陆市场的关键一环。”

    “因此,科伦巴港想超过苏亚雷斯港,巴西政府就至少应该投入同样规模的资金力度,可以巴西政府的财政,还有他们经济发展的惯性,应该是很难下定决心。”

    “而且帝国的港口建设能力和巴西显然也有很大差别,它们除非把工程外包给我们或者其他工业大国,否则的话,港口建设成本只会更高。”

    “除此外,想把科伦巴打造成苏亚雷斯港这样的现代化港口,他们大概率还是绕不过帝国,比如集装箱的吊装设备等等,可能要从帝国进口。”

    作为集装箱的推广国,东非也是集装箱航运标准的主要制定者,这也就意味着世界上绝大部分的集装箱港口都有东非的参与。

    苏亚雷斯港就是完全采用了东非的标准,所以效率才会对科伦巴港形成碾压的效果,从而吸引玻利维亚,巴西,甚至巴拉圭的企业,选择苏亚雷斯港运输商品和货物。

    如今,苏亚雷斯港就是一个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港口,来自东非的工业品在苏亚雷斯港上岸后,再经过东非的卡车,通过公路运输到周边地区。

    当然,相较于原材料的运输,苏亚雷斯港集装箱运输规模并不大,只能算起步阶段。

    这主要是苏亚雷斯港周边的人口并不多,缺乏大城市和城镇,因此消费市场很有限。

    库亚奇就说道:“苏亚雷斯港的上限远不止于此,现在有铁矿,木材等货物的运输作为主要经营业务,但是本地的市场就明显有些不够看了,就算是把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三国交接地区全部算上都是如此,其消费能力甚至不如帝国的一座中小规模城市。”

    “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加快让玻利维亚人口和经济向东部的迁移,将圣克鲁斯省完全建设起来。”

    “并且加快圣克鲁斯省内的交通建设,让苏亚雷斯港能够对接更多的城镇和地区。”

    圣克鲁斯省凭借其资源优势,迟早能够发展起来,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于现在的东非来说,寻求海外市场的重要性要大于对原材料供应地的需求。

    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东非在世界矿产和其他原材料领域的布局,基本上已经完成,石油,铁矿,煤炭,铜矿等重要发展资源的获取成本,在全世界属于成本最低的一档,并且量大管饱。

    因此,东非并不缺乏原材料供应地,对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

    苏亚雷斯港现在承担的角色就更多是以原材料供应地而支撑的,也就是当地丰富的铁矿石资源。

    可是东非显然不是一个铁矿缺乏的国家,东非本身铁矿资源就完全可以满足本土工业的发展需要,而东非的南洋殖民地也拥有比较充裕的铁矿资源。

    除此外,东非在西澳地区的铁矿投资也很惊人,并且可以从印度等地方进口铁矿。

    不谈南美以外的铁矿供应地,就算南美,东非同样也有很多选择,其中巴西,哥伦比亚和西非就是东非西海岸铁矿的主要进口来源地。

    库亚奇就说道:“帝国更看重的是苏亚雷斯港的未来,在战略上,圣克鲁斯省是以后玻利维亚的重点发展区域,但是,圣克鲁斯省的市场潜力想要激发出来,可能周期要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

    “过去玻利维亚的经济和人口集中分布于西部的高原地带,而且,玻利维亚本身人口也不算多,这些问题都是圣克鲁斯省发展的障碍。”

    秘书瓦尔有些无奈的说道:“如果不是帝国强插一脚,苏亚雷斯港所在的圣克鲁斯省,想要发展起来,恐怕一直到下个世纪都不可能实现。”

    “是我们给予了圣克鲁斯省这次机会,就看他们能不能抓住,当然,依据我个人的猜测,如果完全指望当地政府,他们几乎不可能完成这种任务。”

    没有东非的干预,圣克鲁斯省很难受到玻利维亚政府的重视,因此圣克鲁斯省政府应该感谢东非的插手。

    并且东非不仅帮助他们获得了政策上的优势,还解除了当地的交通限制,前世穆通铁矿没有得到开发,交通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痛点。

    穆通铁矿虽然是一个储量惊人的世界级铁矿,可它所处的内陆位置,让它的开发运输成本很难和澳大利亚,几内亚,巴西的铁矿竞争。

    而现在,东非直接出面协调巴拉那河航运的通畅,并且进行综合性改造治理,建设苏亚雷斯港等港口,才让穆通铁矿通过水运运输条件成为现实。

    前世,作为美国后花园的南美,其他国家想做到这一点就不具备可行性,就比如远东帝国,极度缺乏稳定的铁矿来源,如果具有可行性的话,以他们的基建和经济实力,对穆通铁矿进行开发,完全没有技术和资金上的问题。

    但是前世远东帝国不仅要考虑经济,技术等问题,他们还要顾虑政治问题,远东帝国很难绕开美国的干扰,对当地进行投资。

    从穆通铁矿到出海口走水运,需要途经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阿根廷,至少四个国家。

    美国只要能够在这几个国家里,随便挑出一个动手脚,就能让远东帝国的巨额投资化为泡影。

    而东非则完全没有这种顾虑,东非的军舰甚至能够直接开到苏亚雷斯港,并且在苏亚雷斯港拥有驻军,军事上的保障,是东非企业放心投资南美的基础。

    瓦尔就说道:“玻利维亚发展圣克鲁斯省,这方便未来帝国加强对玻利维亚经济上的控制,帝国甚至在当地拥有军事通行权和驻军。”

    “正是有了军事上的保障,我们这些企业,才能不用担心当地政府的违约和帝国敌对势力的破坏,放心大胆的加大对当地的投资。”

    “如果是换成其他国家,哪怕是美国和英国,也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而南大西洋又刚好是帝国海军的优势区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