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很麻烦,送去省城……
这话说得,让方晓心里升出一股子怪异的感觉——“小孟”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并且越来越像是一名中国式的医生。
方晓甚至感觉“小孟”不光考虑到患者的病情,甚至连医保付费以及患者家属的情绪变化以及各种风险都考虑到了,更多的还有一本正经的推卸责任。
这已经比绝大多数医生都强了,而它只在自己这面工作了半年不到的时间。
方晓有些感慨。
自己学会推患者是什么时候的事儿?好像主治三四年之后才能厚的下脸皮说这病医院治不了,国内只有帝都、魔都能治。如果去不了帝都、魔都,至少也要去省城。
说自己能行,这事儿不罕见。
但和陌生的患者、患者家属说自己不行,这就得要点本事。
“主任,患者经济情况不允许,的确是难点。”“小孟”很贴心的继续分析,“要是无法转去省城的话,我建议找罗教授来会诊。”
艹!
方晓彻底无语。
他甚至怀疑“小孟”有了自我意识,在挖一个大坑,把自己和罗教授都给埋了。
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来会诊,那是撒手锏,是自己最后的底牌,可不是什么烂事都能请专家来的。
要是换自己,遇到“小孟”说的情况也肯定不高兴就是。至于那家医院,自己不会再去,直接把当地医院主任拉黑。
可“小孟”竟然这么水灵灵的把祸祸罗教授的话给说出来。
方晓可没同意,他还在仔细的思考着。
“小孟”没有情商,自己不能没有。
把事情按下去,患者住院后进行常规检查。
就像“小孟”说的那样,腹部CT提示:阑尾周围炎症。
血常规:WBC:17.5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6.1%;CRP:156.00mg/L。
而且疝气补片周围都是脓汁。
看了一会影像资料,方晓脑子都大了,这病有点复杂。
“小孟”说的没错,的确是这样。患者不光是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附带着疝气补片周围都是脓汁。
要是仅仅把阑尾切除的话,疝气补片怎么办?
有那么大一个感染区在,谁能保证手术后没问题。
别说术后没问题,有问题才是应该的,方晓都不敢想下去要怎么解决。
他刚上班的时候经常遇到脂肪液化的患者,肚子上厚厚一层脂肪,那时候叫打井,术后经常性需要间断拆掉缝合线用油纱把液化的脂肪给引出来。
这还是腹腔外的感染,要是腹腔内……还涉及到30天前的手术,复杂程度更高。
方晓有点方。
“主任,要不还是让罗教授来会诊吧。”“小孟”等辅助检查出的差不多了,再次建议。
“呃~~~”方晓犹豫了一下,拒绝了“小孟”的建议。
还是先全院会诊吧。
只是全院会诊的时候方晓才发现根本没有科室能过来看,只能找药剂科、感染科来说点囫囵话。
一点营养都没有的话。
折腾了几个小时,抗生素倒是先上上去了,但依旧没有头绪。
方晓犹豫了半天,准备自己开,但又觉得打开后关不上,而且要不要探查、清理疝气补片,方晓也不知道。
真麻烦啊,方晓抬头看了眼“小孟”。
“小孟”没说话,但它的表情,如果真有的话,就是在建议找罗教授。
方晓自己想了半天,也在自己的医疗圈里问了一遍,但没人能给确定的答案。
等等看,或许县医院的抗生素有问题呢,方晓是这么想的。
虽然他也知道这只是自己装鸵鸟,但毕竟还是有一定概率的。
然而不出意外的话意外还是出现了。
患者输液后体温的确是降了,但很快又开始高烧。患者家属也有点麻木,不知所措,越来越慌。
但他们没想着埋怨方晓,而是默默的开始筹备后事。
如果患者家属闹一闹,方晓就不犹豫了,可他们不作不闹,沉默而悲伤的准备后事,这让方晓有点无法接受。
“小孟”似乎看出方晓的为难,但却没有继续给建议。
方晓也知道ai这面只要自己拒绝了一次,就不会再建议。Ai的程序设定和人类不一样,不会坚持、执拗而又倔强。
最后实在没办法,方晓叹了口气,还是拨通了罗浩的电话。
听到罗浩的声音后,方晓如释重负。
眼前似乎满是光明,惨淡的愁云也消失不见。
“罗教授,大概是这么个情况,影像资料您那面能看见吧。”
“能,我正在看。”罗浩的声音拉的很长,应该是在看片子有些走神。
方晓不再说话。
“还是手术吧,你和患者家属交代一下。”罗浩很快给了建议,“术后要放引流条,和普通的阑尾炎手术不一样,眼前这个患者术后要半个月左右才能恢复。”
“!!!”
方晓根本没有认真的去琢磨罗浩说下引流到底是在哪下,人家罗教授说什么是什么,哪里有自己置喙的余地。
对此,方晓门清,并且谨守规矩,能不越线就不越线。
虽然方晓没问,但罗浩还是做了解释,毕竟方晓这面是要和患者家属做术前沟通的。
嘀嘀嘀~
手机里有杂音传来。
“方主任您稍等。”罗浩马上说道,“我接个电话,一会给你回过去。”
方晓挂断电话,看着“小孟”。
“小孟啊,罗教授给了解决方案,你对手术怎么看。”
“主任,手术难度不好说,我建议还是要远程手术,让罗教授或者医大一院的陈岩陈主任做。”
“哦,是这样。”方晓哪里有争强好胜的心思,谁做都行,把问题解决了就可以。
只是……
请罗教授做手术是要远程手术费的,这笔费用是自费,患者家里的情况比较拮据,方晓知道就这事儿就得说半天。
而且患者家属还有可能不同意。
有时候钱比命还要重要,或者是他家里根本凑不出来这么一笔钱。
想一想都挠头,医生可不是万能的,方晓叹了口气。
“主任,您是在因为手术费的事儿犯愁么?”“小孟”问道。
方晓一怔,“小孟”怎么猜到的。
Ai机器人都特么成精了,还能预测自己的预测,这简直有点扯。
“有关于远程手术手术费的费用问题,罗教授原本的意思是要收,不收费的话很多没必要的手术都得他来做。”“小孟”察言观色,继续说下去。
“一个人忙不过来,他在医大一院那面还有很多手术。”
“小孟”淡淡的解释着。
这一刻,“小孟”似乎变成了罗浩的嘴替。
方晓笑了笑,这种小事儿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人家罗教授也不差这点钱。
光是一套远程手术的设备,方晓都没敢打听要多少钱,那肯定是个让自己瞠目结舌的天价。
【俗话说男人至死是少年~~~】
方晓的手机响起。
“方主任,我这面有台急诊手术,可能要耽搁一些时间。”
方晓直挠头,他真怕患者病情急转直下。
但也没法强求,要求罗教授非要做什么。
首先人家没这个义务,给做远程手术是情面,是治病救人的情况,不凑巧的话也就那么回事。
其次罗教授都说了患者家里面困难的话就不收钱。
这种好事儿还要往前排,没这么说话的。最主要的是,罗教授心里有数,估计那面也是个急诊。
等明天吧,方晓已经准备去安抚患者家属,说的天花乱坠等明天再做手术。
“我这面可能要几个小时,陈主任有个棘手的患者。”罗浩道,“我给你联系其他人,等我电话。”
说完,罗浩就把电话挂断。
联系其他人?!
方晓怔了一下,摸着鼻子苦笑。
罗教授这是真忙,方晓并没有腹诽罗浩“临阵脱逃”,只是感慨他那面似乎有无数的工作,换做是自己的话早就崩溃了。
甚至解释都没和自己多解释两句,已经忙的飞起。
方晓拿着电话想了想,既然罗教授说是要和陈主任一起上台,难道是要找医大一院的带组教授?
这就有点闹心了。
方晓相信医大一院的技术水平,但不相信他们的人品。
与帝都、魔都的专家相比,省城的风气特别不好,耍大牌、脾气火爆、一有不顺心就摔器械,这都是省城专家的毛病。
这都不算,要是技术水平真的上天的话也就不说什么了。
省城各学科的技术水平也就是中等偏上,比地方肯定是强,但也就那么回事。
一想到马上就有个不知名的专家联系自己,方晓的心里就有些沮丧。
自己还得好好伺候,要不然他那面距离罗教授近,手术做出问题说是自己的责任,罗教授心里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那就操蛋了。
打起精神,方晓准备亲自和患者家属做交代。
至于什么会诊费的事儿都另说,总有解决办法,先把手术做了再说。
方晓的临床交代功底极强,毕竟他天赋不低,也在临床上摸爬滚打了好多年,从来没出过事儿,算是老油条。
现在还有大主任的身份加持,一个沟通不算什么。
做完交代,方晓让患者家属签字、按手印。
手机再次响起,是一个陌生号。只是……号码是帝都的,不是省城的。
方晓有些疑惑,下意识接通电话。
“喂,您好。”方晓客客气气的打招呼。
“长南人民医院的方晓方主任吧。”一个年轻的声音传来。
方晓差点没哭了,自己以为罗教授要给自己找个省城的专家,靠谱的专家,可人家罗教授好像找个博士生来做手术。
这特么的,还能再不靠谱一点么。
“我是,您是哪位。”方晓硬着头皮问。
“方主任好,我是协和医院钱主任的博士生,老板在手术台上,还有不到20分钟就能下,您那面远程手术的各种资料已经汇总完成,麻烦您准备一下。”
对面那人客客气气的把事情说清楚。
“!!!”
方晓一下子愣住。
协和,钱主任!
现在临床上正值当打之年的最大的那位大佬!
自己错怪罗教授了,方晓一咧嘴,遏制住内心深处的激动,连连道谢,“您好您好,您看还需要准备什么么?”
“和患者家属交代要留置引流条,疝气补片不能取,要留引流。”
“好,那您看要多久能好?大概就可以,我好和患者家属交代。”
患者家属刚按完手印,一只机器熊猫走过来,它脑袋上红呼呼的。
当机器熊猫走过来或,它一抬头,把头送到患者家属的手底下。
很顺手的在机器熊猫的脑袋上把红色印泥擦干净。
患者家属刚擦完印泥,就听到方晓的话。他倒没什么想法,起身要走。
“你等一下。”方晓喊住患者家属。
患者家属伸手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方晓点头。
“那好,您还有什么嘱咐么。”
“方主任,别这么客气,您叫我小刘就行,嘱咐可不敢当。”
“刘老师,您看还有什么要我做的么。”方晓客气到了尘埃里。
和那面交流完,方晓红光满面,叫住患者家属。
“你们运气真好。”方晓说了一句实话。
“啊?”患者家属怔住。
“一会要远程手术,术者是全国最顶级的医生,协和医院的钱主任。”
方晓兴奋的讲了几分钟,但他的兴奋劲儿很快就落空了,基本等同于说给聋子听。
患者家属一脸茫然。
“方主任,您水平就很高……”患者家属最后讪讪的说道。
唉。
方晓叹了口气,估计患者、患者家属听到协和这个词的时候,脑海里都是协和男科医院。
他们完全不懂钱主任主刀的远程手术是什么概念。
方晓有些失望,自己找到协和医院钱主任做手术,这么牛逼的一件事患者家属竟然get不到点上。
这简直让人失望了,可方晓也没办法,总不能拎着患者家属的耳朵从建国前就讲起吧。
就算是讲,他也听不懂,在他的世界里,长南人民医院的自己就是手术做的最好的那位。
什么协和,他们根本不知道。
简单解释后,发现让患者家属离开。
方晓手下的一名小医生凑过来问道,“主任,协和那面给做远程手术?那得多少钱。”
“钱?”方晓腆胸迭肚,得意的说道,“钱主任在乎那点东西么?我跟你讲,钱主任是带组教授的时候还偶尔跑跑飞刀,现在人家根本不出帝都。”
“!!!”
有钱都不挣?这个精神状态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人,方晓手下的小医生完全不理解。
至于协和主任的社会地位什么的,对他们而言更像是皇帝家的金锄头,像是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卷大葱。
“这么讲吧,马斯洛的几层需求,你知道吧。”方晓终于抓住一个知道这事儿有多牛逼的人,赶紧吹起来。
要是不多说几句,方晓觉得自己都得被憋爆炸。
“知道知道。”
“钱主任追求的是别的事儿,而且人家现在在保健组里担任重要的岗位,经常性会诊,没机会出来做手术。患者的运气是真好啊,手术竟然是钱主任主刀。”
“可他们挣什么钱?”下级医生问。
方晓瞥了一眼手下医生,无奈的笑道,“你以为……算了,让你想像也想不出来。你那点想象力,还以为钱主任就挣点工资,拿点灰色收入吧。”
的确,基层医院的医生完全想象不到帝都最顶级的外科医生的日常。
放着钱不挣,这对方晓手下的医生来讲属于脑壳有包的想法。
方晓也不和他多絮叨,马上准备手术的相关事宜。
这事儿罗教授肯定刷了大脸,自己绝对不能有任何疏忽,方晓心里明镜一般。
一边和刘博士联系,一边把患者送去远程手术室。
方晓披挂上阵,给钱主任当助手。
“小方主任,你好啊。”对讲器里传来钱主任的声音,“我说话你能听到吧。”
“能能能,是我是我,钱主任。我要是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到位,您直接说,骂人也行,怎么方便怎么来。”方晓连忙说道。
“小罗博士弄的对讲器,这玩意算是返璞归真了吧。”钱主任没和方晓客气,而是哈哈一笑,“准备手术吧。”
“我也没想到罗教授会用对讲器做远程手术,在我的认知里,这玩意通讯范围就几百米。有一次我和朋友出去玩,五台车,每台车都配了对讲器。”
方晓一边准备手术,一边顺着钱主任的话题说下去。
他机灵的很,对面还是全国最大的那位大佬,方晓已经把自己的状态调节到最佳程度。
“车队之间的距离在100米内,对讲器的声音很清晰,200也行,超过500米就开始有噪音了,极限距离是一公里。”
“可罗教授好像是网购的对讲器。”
方晓说着说着,看了一眼小米的对讲器。
这个牌子很常见,雷总的五字真言也是方晓经常说的。
但方晓却没想到小米竟然还产对讲器,自己在长南,钱主任在帝都,1300多公里,对讲没有延迟,和打电话一样方便。
“小罗博士总是弄这些稀奇古怪的事儿。”钱主任笑道,“用着方便就行,别的无所谓了。患者的情况我都知道了,一会先切阑尾,方主任您简单配合我就可以。”
简单配合,这是往好听了说。
其实钱主任的意思是——我小心做手术,你别有自己的想法,最后反而导致手术失败。
方晓能听懂人话。
手术开始,方晓先按照钱主任的意思在患者的肚脐眼上打了个孔。
单孔腹腔镜常见,虽然里面的情况复杂,但钱主任依旧选择了单孔腹腔镜。
“方主任,这患者我听小罗博士说是ai机器人建议请专家手术?”
一边做手术,钱主任一边询问。
“是,ai机器人看完相关资料后就建议我给罗教授打电话。当时我还有些犹豫,毕竟只是一台阑尾切除术,犯不着请罗教授。”
“哦,是这样,它们的自我分析能力很强啊。”钱主任轻声说道。
声音虽然轻,但小米对讲器里却清楚的传来钱主任的声音。
声音保真度很高,方晓甚至都能看到钱主任的表情。
“现在我这面越来越离不开ai机器人了。”方晓笑道,“钱主任,您那面也用么?”
“也开始用了,帮着小罗博士找找毛病。不过据我所见,问题不大,ai机器人和人类相比有着天然的优势。”
“哦?比如说呢。”
方晓和钱主任交流着有关于ai机器人的使用心得。
论手术,方晓和钱主任之间不知道隔着多少大层次。可要是说起ai机器人的使用,方晓就不困了,他可是第一批次使用ai机器人的。
对ai机器人,方晓有自己的心得。
一台手术做的极快,阑尾被切掉拿出来后钱主任就开始探查周围组织。
疝气补片周围都是脓汁,方晓知道自己最开始的想法是错误的,眼见为实,这么看根本不能手术把补片给取下来。
手术做到这一步,钱主任的操作就是方晓不能理解的了,看着钱主任一步一步的游离,方晓甚至都不知道钱主任在做什么。
最后钱主任留置了一个引流条在极深的位置,这才宣布手术结束。
“术后应该10-15天就能拔出来,每天给我看看情况,我来分析。”
“谢谢钱主任。”
“害,太客气了。这种情况你们不多见,算是患者比较倒霉,遇到罕见的两种病合在一起的事儿,但我这面多见,算是比您那面有点经验。”
钱主任说的客气,但方晓不会当真。
难不成还要自己跟钱主任……方晓都不敢想,要是那样的话自己得多不懂事。
“李姐,你说话声怎么哑了。”
手术解释,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在数数,坚持到数完,器械护士问道。
“昨天我儿子非要吃哈密瓜,买了又说不甜。总不能扔掉吧,我就都吃了。瓜甜的齁嗓子,这孩子真是该打。”巡回护士哑着嗓子斥道。
方晓忽然看见一直站在自己身边的“小孟”似乎有个不经意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