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鳏夫的文娱 > 第四一一章 【悲剧大师】(求订阅)

第四一一章 【悲剧大师】(求订阅)

    林有成这边答应张伟写《父子》这个故事的稿子,自然也不会一直拖着,毕竟他这边也刚写完《父子》这个故事的剧本。

    因此林有成也没有让张伟这边一直催着,也是很快就将《父子》这篇短篇让张伟带到了《人民文学》杂志社。

    毫无疑问,一如张伟有被这个故事打动,《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部的编辑同样也都被林有成写的《父子》这个故事给惊住了。

    因为他们真的完全没有想到,林有成所写的《父子》居然会是这样的一对父子。

    真的就让编辑部的一众编辑们都深受触动,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伤痛。

    “张主任,这个故事就是林有成卖给漂亮国的其中一个故事吗?”

    张伟听见同事问这话,点了点头,说道:“是的。”

    “真没想到林有成会写这样的父子故事,唉,他这个故事里面的父亲真的就不配称之为父亲,不配有孩子。”

    “他这个故事全程几乎压抑,悲剧性,对生活,对亲情,对家庭,都映射出一个普通家庭的真实写照,果然人一旦沾上赌,这辈子确实完了,想要改变,可能只是延长了苦命的长度,不可能解决苦命的结局。

    “说起来,余桦那篇《活着》里面福贵也是因为赌,败光了家产。”

    “林有成的这篇短篇《父子》虽然是创作的,但是极具真实感,真的感觉像是真实发生的故事一样,要真的有这样的故事,都不敢想那个孩子究竟有多绝望,被自己的父亲唆使去偷东西,被抓住了之后也不救自己,真的太压抑了。”

    “是的,最心痛的地方还是在于他面对自己孩子被抓住殴打,自己懦弱地选择了逃跑,让自己的孩子独自承受这一切,真的太可恨了!”

    ……

    很显然,编辑部编辑对于林有成的这篇《父子》的故事也是感到相当的压抑和悲伤,尤其是故事最后的结局,戛然而止,这个被关进了看守所的孩子,最后人生的命运会如何很难知道了,但是肯定的是,在他咬父亲的耳朵的时候,那是绝对的伤痛。

    坐在张伟旁边的编辑,不禁感叹道:“林有成写这样的人性悲剧故事,真的很擅长。”

    “张主任,林有成他另外卖给国外公司的电影剧本,那个故事不会也是悲剧吧?”

    听见这话,张伟扯了扯嘴角,点头说道:“是的,讲一个父亲因为自己的疏忽,意外家里着火,害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一直活在痛苦中,无法原谅自己。”

    编辑部的其他编辑听见这话,也都静了一下,还真的又是悲剧啊,而且还是如此惨痛的悲剧。

    对于林有成的这一篇短篇《父子》,《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部自然不可能退稿,三审三校之后,也就在最新一期的《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了林有成这篇《父子》。

    可以说,当最新一期的《人民文学》的杂志上面出现林有成的《父子》的那一刻,热爱文学的读者们都惊了,因为都是相当意外林有成这边又发表新的了。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发表新的人是——林有成!

    当然对于京城文学圈这边来说,他们的目光也都随之聚集,因为有一些人有听说林有成这边发表的最新《父子》,就是卖给国外电影公司的剧本故事,这自然也就让京城文学圈子里面的文学工作者自然也就更加好奇,想要知道林有成究竟写得什么样的故事,为什么能接连不断地被国外电影公司看中,而且高价买走。

    这里面虽然有林有成这位编剧的名声和地位,但是也非常想要知道剧本故事究竟如何。

    也就是这样,可以说第一时间,但凡听说了最新一期《人民文学》杂志上有林有成的新的文学青年都会第一时间赶着去买这份杂志,文学杂志的销量也是在这1993年依旧火热。

    没办法,林有成这位作家和编剧的名声真的就是太大了。

    不单单是文学圈子里面的人,电影圈子里面自然也就会有看林有成的这篇《父子》。

    陈皑鸽这边看过之后,就是相当佩服,直接和林有成,说道:“要不是环球影视公司那边买下了这个剧本,我都想要拍你这个故事。”

    “有成,你这个故事里面的人性撕扯,尤其是这位父亲的人性撕扯真的太残酷了。”

    林有成听见陈皑鸽这话,不禁笑了,他知道陈皑鸽说的也不单单是吹捧的话。

    毕竟《父子》这个本子的确是很好,不过像陈皑鸽这样的大导演自然不会想着再有人拍摄这个故事,也跟着去翻拍,因为没有必要,尤其现在陈皑鸽都拿了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

    “我是压根都没有想到,你这个《父子》居然会是这样的父子故事。”

    和陈皑鸽一样意外,可以说是无数的读者,他们也都没有想到林有成居然会写这样的一对父子,又或者说没有想到居然会有这样的父亲,唆使自己的孩子去偷东西,而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殴打,而自己却是逃跑了。

    这样的人性真的就是太压抑了,太悲伤了!

    林有成的这篇《父子》的故事真的就是让一众读者都看得目瞪口呆,大为震惊。

    完全不是什么父子情深的亲情故事,而是一个另类父亲的故事,看起来似乎十恶不赦父亲:嗜赌、粗暴、无情、不负责任,甚至可以出卖深爱自己女人,当然也可以唆使孩子去偷东西,在孩子被殴打最孤立无援时候弃他而去,孤独渴望爱孩子,面临却是父母分裂,父亲一次又一次伤害,最后被父亲遗弃。

    这样的故事真的太残酷,太残忍了!

    不仅仅是京城的文学圈子,应该说是整个文坛都没有想到林有成这位作家居然会写这样一篇《父子》如此激烈的文学作品。

    最关键的是林有成前面的那部《狩猎》就已经是充满人性的绝望,让人不寒而栗,感到无比压抑和寒冷,现在林有成的这一片名为《父子》的故事也是同样残忍,让人感到无尽的悲伤。

    这真的让读者们都觉得林有成这位曾经的爱情大师,现在似乎开始成为了悲剧大师。

    当然,最初一开始林有成所写的爱情,也大多都是悲剧,只是现在读者们没有想到林有成连关于亲情的文学作品都会写得如此悲伤,这真的就是太意外了。

    可以说一时间,关于林有成最新《父子》的另类父子故事在整个文学圈传开,文学评论界也都有讨论林有成的这篇,当然这也是因为林有成这位作家本就备受关注,发表的作品自然也会受到评论家们的审视,尤其是在《父子》这篇还如此精彩,这自然也就会让文学评论家们纷纷发表评论文章,真正点评林有成这一篇现实主义题材的。

    没错,《父子》就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主义。

    现在林有成这位悲剧大师的这篇《父子》也是有相当多的文学期刊予以转载,即便没有林有成的名声和影响力,《父子》这篇也是独特的存在,要不然那些文学评论家们也不会纷纷发表评论文章。

    一如《文学评论》上评论学家张慧的评论文章,毫不掩饰对林有成的《父子》现实主义的欣赏和赞美,评论写道:“《父子》是一篇相当另类的故事,但很意外的是,这个另类故事,却很容易唤起读者某种共鸣。一般在文学创作中,关于母子之爱、父女之情故事司空见惯,它们常常被收拢关于真善美主题里面,以一种论理煽情方式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回到父子关系这样模式中,故事便常常会以某种怪异姿态出现,人与人之间体谅、沟通以及相濡以沫美好情感往往会被搁置一边,而对立、冲突乃至暴力被黑白分明地凸现出来。”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尽管《父子》故事比较另类,但整个故事方式还是大家所习以为常,有着源远流长父权制文化特有烙印。但这并不是林有成这篇《父子》打动人最重要的地方,最特别的是,林有成的这篇《父子》并不打算通过父子之间对峙,讲述一个可以在文化层面上解读隐喻性故事。相反,《父子》尽可能排除意味深长细节,只呈现粗鄙草根阶层生活状态。正是因为如此,在林有成笔下,这个故事似乎可以发生在世间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知识分子人道主义悲悯无法企及黑暗角落。父亲确是粗野,满嘴村话,与普遍意义上父亲大相径庭,但他并没有就此被鄙视,被搁置在道义砧板上反复拷打。在林有成笔下,父亲依然理直气壮地活动着,但却又实实在在地透露着现实生存窘迫和内心软弱,他对女人和孩子伤害,就有一种让人恨铁不成钢无奈感,一种底层小人物特有人生合理性与正当性,甚至唆使自己的孩子去偷东西,也就变得更真实,但也更令人痛心,但最令人难受的还是这位父亲面对着自己孩子被抓住殴打,选择逃跑,这个父亲无疑是失败的,但是林有成笔下的这个人物也就更加真实……”

    “林有成的这篇《父子》就像是一部写实的现实主义,写的就是无情的背叛,暴躁的脾气及对生活的无可奈何,让人心痛的是孩子那双懂事的眼睛,以及最后歇斯底里地喊声,为什么让我去偷?”

    ……

    这样的类似的评论文章毫无疑问会引发非常多读者的共鸣,这也是他们心中所想,但读者的想法却不仅仅于此。

    很多文学报刊都有在转载,刊登相关的评论文章,讨论也愈加火热。

    对于林有成最新发表的这篇《父子》,余桦自然第一时间也是有看过,他的那部《活着》发表在《收获》杂志上,之前也是引起相当大的讨论,他心里也是感谢林有成的,毕竟当初林有成也和他交流过,建议过他用第一人称创作,也才能写出那个故事,因为《活着》也都让不少读者认为他这个悲剧写得太好了。

    不过在余桦看来,林有成的悲剧才是真正的一如既往的精彩。

    余桦感叹地说道:“有成,他这篇就是新现实主义,当然他自己可能不会说是新现实主义文学,只会认为是人民文学。我是感到很难受,看这部的时候,总感觉会有这样的父亲做出这样的事,当然这也是他的文笔真实细腻,让这个故事充满了真实的细节,为那个孩子心痛。”

    程红望着余桦,说道:“是这样,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个小男孩的辛酸童年和一个落魄父亲的故事,但是里面的人性写得真的太压抑了,尤其是对那个孩子来说太残忍了。”

    其实除此之外,余桦心里更多的也是佩服,说道:“也难怪有成的《父子》难怪能够被国外的公司买走剧本,这个故事真的特别现实,也特别真实,就像是真实会发生的事一样。为了生存父亲让儿子也去偷东西,整个故事很细腻,整个故事的字里行间都给人一种悲伤感,压抑的情绪无处宣泄。”

    “果然,有成他还是擅长写悲剧,尤其是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的悲剧作品。”

    余桦点了点头,说道:“说起来,我当初看林有成第一部《山楂树之恋》的时候,就意识到还是写的悲剧作品更有力量,更直击人心。”

    程红也是一脸认同,她自己自然也是都有看林有成的作品,说道:“他是真的很擅长写这样的故事。”

    其实,也正如程红和余桦所谈论,林有成这位作者也就是文学圈子里面,还有非常多的读者所认为的,非常擅长写悲剧故事,真正的——

    悲剧大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