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抗战雄鹰,开局就抢鬼子战斗机 > 第1464章 百废待兴(三)

第1464章 百废待兴(三)

    “感谢总部和李长官夫妇的支持!”

    在张亮率先鞠躬感谢后,旁边的一众军管会人员纷纷行礼。

    10所大学对于婆罗洲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不仅能减少未来政府的财政压力,还能培养出大量的高学历人才。

    “资金你们不用担心,但是筹建大学的人选和具体工作,你们要尽快拿出一个章程,尤其是南洋大学这边。

    总部这边也会想办法从国内聘请优秀的师资。”李志阳提醒道。

    “会长放心,我们一定把这事当作第一要务。”张亮保证道。

    “这还是别放在第一,第一是战后如何抵挡英荷殖民者的干涉,这才是最重要的。”李志阳摇了摇头,一脸严肃地叮嘱着对方。

    “英荷真的敢武力干涉?”张亮有些迟疑,“美国那边不是支持我们吗?”

    “肯定干涉,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美国那边,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这些列强身上,我们自己强大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英荷两国就算是武力干涉,也不会出动太多的军队。

    所以就算是自治政府成立,军管状态不要立即结束,先维持几年,等解决英荷武力干涉后再解除军管状态。

    而且军队上,也需要继续扩编,我记得现在是8个旅是吧?

    我问过李航,他的建议是扩充至10个旅,然后要确保有十万人以上的预备役,以便需要时可以直接扩军。”李志阳吩咐道。

    “会长,扩编军队一事,士兵上倒是问题不大,倒是武器弹药上面。。。盟军也不提供援助了,这。。。”一旁的吴琪璋有些为难地解释起来。

    “武器弹药上面不用担心,后面总部会想办法从美国购买。”李志阳安抚着众人。

    现在从美国购买武器肯定亏,李志阳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李航建议等几个月。

    很简单,等二战结束后,美国会以大甩卖的方式把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军事物资处理了。

    说白了,只要有钱,谁都敢卖,啥都敢卖。

    李航就盯着这个,然后就买美军囤积在西太平洋、尤其是澳洲和菲律宾等地的军事物资。

    上到飞机大炮,下到步枪、子弹、头盔,包括军舰这些。

    就说P51野马战斗机,现在的均价可能是5.4万美元,但到了战后,可能也就一两万美元一架。

    当然,这肯定是二手,但也很划算。

    一千万美元一艘的弗莱彻级驱逐舰,可能几百万美元就能买到。

    很简单,对于那个时候美国来说,只要不是特别敏感的武器装备,都可以卖。

    毕竟卖了还能弄点钱回来,不卖的话就只能原地报废,尤其是位于前线战场的剩余军事物资。

    就算是不卖,运回美国本土的成本都很吓人,还不如卖了。

    因此只能等,毕竟战争还没结束。

    除了这些,李航肯定会在婆罗洲大规模投资的。

    金融、钢铁、汽车制造、造船、石油等行业,都会进入。

    尤其是重工业,李航要是不去牵头,以婆罗洲的那些商人不见得敢去投资重工业。

    而李航有这底气,自然是老美那位总统已经嗝屁了,比历史上还早了几天。

    那位副总统已经转正,对于资本的限制也开始在放松了。

    所以此时老美从上到下的资本家都在使力,相信限制彻底放开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SD公司早就跟那位副总统搭上了线,不说什么忙都肯帮,但一些事情上还是可以给些便利,不然谁还支持他。

    。。。。。。

    “小露,对于婆罗洲的投资,你是怎么想的?”

    晚餐后,在古晋的一处还算是完好的酒店,两人在露台上坐着吹着河风,商量着接下来对婆罗洲的投资。

    “舅舅,你这边打算投资什么?”陈露并未着急说自己这边的投资,反而是问起李志阳。

    “我可赶不上你们夫妇家大业大,我就打算投资风险小一点的。

    等战争结束,婆罗洲这边要启动移民计划,我打算去买几艘货船或者客轮,专门做从国内到婆罗洲以及南洋其它地方的海运。

    而且婆罗洲的道路设施不完善,航空运输业也大有搞头。

    计划投资3-500万美元,应该差不多了。”李志阳笑着道。

    如今他的家产也就两千多万美元,投资几百万美元搞点事业,也算是魄力十足了。

    “舅舅不是喜欢买地吗?不去进军粮食行业?”陈露有些意外。

    李志阳摇了摇头,“这个不行,你家李航不允许。婆罗洲的这些地要留着分给国内来的移民。

    至于粮食,会成立专门国有粮食公司,暂时不允许私人进入这个行业。”

    他作为南华联合会的名义上会长,自然知道不少大的战略,自然是挑来钱快、又不会影响战略实施的行业。

    所以他才选了航空和航海两个行业,本身也有一定的经验,只需要去低价买几艘船、几架飞机即可。

    “原来是这么回事。那我们这边还是投资重工业吧。李航的心有些大,可能我们会在十年内逐步投资至少3亿美元到重工业上。”陈露解释道。

    “至少3亿美元?的确野心很大。”李志阳听闻哑然。

    “会投资一家汽车公司,舅舅不开一家零部件公司?说不定我们还可以合作一番。

    还有美里、文莱和巴厘巴板的石油,舅舅没有想法?

    要是舅舅缺少资金,我们可以提供一部分。”陈露笑着道。

    “这么大方?”李志阳颇为意外,思索了一会儿后,他便点了点头,“既然小露你都这么说了,当舅舅的自然不能掉队。

    反正如今的家业也都是靠着你们夫妇来的,就陪你们再疯一回。”

    就这样,两人就在这个露台这里,商量着如何瓜分婆罗洲这个市场。

    铁路、粮食、电力、军工这些涉及国计民生的产业,自然是国有。

    然后能源、钢铁、金属冶炼、汽车、造船等重工业自然就被李航夫妇及其身边其他家族的人瓜分。

    剩下的什么轻工业、服务业、农业,才是给本地那些资本家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