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贞观小闲王 > 第2253章 以战养战

第2253章 以战养战

    “五十万贯啊。”

    听到武媚娘的话,李慎忍不住有些肉疼。

    五十万贯,自己得骗多少人才能骗来这么多的钱。

    自己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居然一下子就要拿出去四成,当皇帝来钱是不是太快了。

    “王爷,你想想,这五十万贯可不是单单西州案的事,还包括工坊那边的事情。

    西州的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无伤大雅。

    可工坊那边王爷得罪的人就多了,虽然他们没有证据,但王爷在此,他们依旧能够联想到时王爷做下的。

    如果想要压下这次的事情,恐怕也只有陛下出面才行,不然王爷永无安宁之日。”

    看出李慎有些心疼钱,武媚娘轻声的劝解着,他们家王爷对钱有着深深地执念。

    钱进入自己的口袋后,再想让其掏出来就不容易了。

    李慎也是陷入沉思,西州案的事其实不是什么大事,这一点李慎考虑过。

    重点还是工坊区的事情。那里的确牵扯甚广,自己得罪的人也挺多。

    还真就得靠着自己老爹摆平这件事,不然后面会麻烦不断。

    “好!就依你所言,五十万就五十万,想必工坊的事情长安城也快得到消息了。

    就当是破财免灾吧。”

    最终李慎一咬牙点头同意了,算算日子工坊区的消息也应该传回长安了。

    凉州城不可能一直闭关,李君羡按照李慎的要求只封锁了半月。

    “来,给本王准备笔墨。”李慎拍了一下武媚娘的娇臀,后者立刻娇羞的从李慎身上下来,

    李慎来到书案前提起笔想了想,开始下笔写了起来。

    片刻后,李慎洋洋洒洒的写了两大篇,吹干墨迹后装入信封之中,然后封好封漆,盖上自己的私印。

    “石头。”做完一切,李慎对着外面喊了一声。

    “王爷有何吩咐。”石头连忙走了进来。

    “去将这封信送到报社,让他们加急送到长安城交给陛下。”

    李慎将信递了过去。

    “是,奴婢这就去办。”石头接过信后行礼退了出去。

    看到石头出去,李慎来到卧榻上躺下,仔细的回想了一下,看看有没有纰漏。

    西州府的案子这件事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他已经安排好了一切。

    工坊区这边李慎也不太担心,反正也没有证据证明是自己做的,就算这些人怀疑自己,也不敢明面上跟自己作对。

    暗地里的话,就需要他老爹给这些人一些震慑,估计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他们这些人以为今年纪王府没有棉花,就不能跟他们竞争,真是异想天开。

    对他们这些人,李慎从来都不会手软,更何况还是报仇。

    想着想着,李慎不知不觉的睡了过去。

    第二日,

    西州城大街小巷都传遍了纪王带兵覆灭叛军的事情。

    整个西州城看上去都要比以往热闹了许多。

    虽然通往西域的道路没有打通,但西州到关内还是有不少的客商来往。

    商人逐利,他们会将关内的东西卖到安西都护府各处。

    商人的嗅觉也是最灵敏的,自从纪王来了西州,就有不少的商贾跟了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机会。

    得知纪王在大肆剿灭叛军后,就有人开始往西州这边贩卖货物。

    因为纪王的原因,西州百姓并不贫穷,他们卖棉花的收益要比卖粮食多了很多,

    这边还有非常多的工坊可以赚取钱财,这就给了商人们很多的机会。

    “看来要不了多久,这里就会恢复往日的繁华。”

    李慎此刻正带着自己的亲信爬墙头,看着外面街道上人来人往。

    不是他不想出去,而是他一出去就要净街,就算是不净街,跟着大批的侍卫,也会让百姓躲得远远的。

    走到哪里都会打扰那里的安宁。

    所以无奈之下,李慎也只能趴在墙头上看看外面的情形。

    至于微服私访这种事,李慎想都没想过,尤其是现在这个时期,你知道哪个是叛军?

    远远的给你来一弩,反应都反应不过来。

    “是啊,只要西边的战事一结束,恢复了西去的商路,臣相信这里绝对会更加昌盛。”

    王玄策回应着。

    “嗯,西边的战事估计应该快结束了,不过大军班师回朝也需要几个月时间,恐怕本王要在这里过元正了。”

    李慎听后点点头。

    “哎?对了,本王到这里几个月了,为何前方没有过来运一次粮草呢?

    他们带了这么多粮草走么?”

    李慎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按理说前方早就应该过来运送粮草了啊。

    可是自己等了几个月也没有动静,哪还确保个屁的粮草供应。

    “回王爷,若是臣没有猜错的话,前方的粮草应该是就地解决了。

    每攻破一个城池,就会搜刮出不少的钱粮,足可以供应大军所需。”

    一旁的薛仁贵解答道。

    “你是说以战养战?”李慎立刻就明白了。

    “以战养战?”薛仁贵先是一愣,他还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接着说道:

    “不错,王爷总结的颇为准确,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孙子兵法中有云: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啥意思?”薛仁贵话音刚落,李慎立刻扭头看向他。

    刚刚薛仁贵跟他一通之乎者也,听的李慎一愣一愣的。就不能大白话说么?

    看来推广大白话要提上日程了,这些自认为高人一等文人墨客,总喜欢把简单的东西弄的那么复杂。

    “仁贵啊,本王知道你熟读兵书,但你也说点本王听的懂的啊。”李慎没好气的抱怨。

    这时一旁的周道务解释道:

    “王爷,薛将军的意思是,国家之所以因为打仗而贫困,是由于军队远征,物资不得不进行长途运输,耗费大量了国力。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兵员不多次征调,粮饷也不用多次转运,各项军用从国内征取后,

    粮草补给在敌国解决,这样兵员粮草都可得到满足了。

    又不会消耗国内的资源,不至于耗费国力导致百姓苦不堪言。”

    (我睡了16个小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