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 > 第1994章 倭国留学僧皆谦逊有礼,一心向学!

第1994章 倭国留学僧皆谦逊有礼,一心向学!

    不多时,

    不仅仅是三位被李渊点名的重点“保护”对象,三国使团的其他成员,

    包括文吏、随从、护卫、乃至仆从、婢女,也被一一从四方馆的各个角落被搜出。

    无论他们如何惊慌失措地辩解、求饶或是愤怒地威胁都无济于事,全部被捆缚双手,串连在一起。

    他们的行李、物品,也被一并查抄出来,在院子里堆成了一座小山。

    一名闻讯赶来的鸿胪寺主事,看到这如同抄家般的景象,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李浩(县尉):

    “李县尉!你……你们万年县简直无法无天!”

    “如此对待番邦使臣,引发邦交争端,你们担得起吗?!”

    宗武上前一步,挡在李浩身前,目光冰冷地直视那位主事:

    “我县衙依法查案,缉拿嫌犯。”

    “鸿胪寺若觉不妥,可具文上奏。”

    “现在,请勿妨碍公务!”

    说完,不再理会那脸色铁青的主事,指挥着手下将三国使节如同驱赶牲口一般,押出四方馆,塞进早已等候在外的、窗帘紧闭的马车中。

    整个过程迅雷不及掩耳,从闯入到撤离,不过一刻多钟。

    留在四方馆内的其他国家的使臣和鸿胪寺的官员们,皆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震惊、疑惑与隐隐的不安。

    同一时间,长安城内各主要街道、番商聚集区,都有不良人在行动。

    他们按照名单抓捕三国的“漏网之鱼”,以及倭国散落在长安各处的“留学僧”、匠人学徒。

    所有的行动迅捷而高效,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悄然收拢。

    ......

    申时三刻,皇宫,甘露殿,檀香袅袅。

    李世民身着一袭明黄色龙袍,正专注批阅着策务院送来的奏疏。

    明日清北书院要举行开院礼,又恰逢朝廷休沐。

    他盘算着酉时之前处理完政务,并赶在日落之前抵达秦府,与秦明商讨开院礼的具体流程。

    自从今日晨曦“蓝田四句”在宫门前传开后,满朝文武都在议论明日这场庆典。

    提前收到请柬和已然得到秦明承诺的官员难掩得意,未受到邀请的,则绞尽脑汁想混入观礼人群,一睹“蓝田四句”和陛下御笔的风采。

    作为清北书院的“名誉山长”,李世民早已在暗中谋划:

    他明日不仅要当着书院师生的面,慷慨陈词,网罗人才,更是在人前显圣——

    带着那些平日里眼高于顶的文臣,好好参观一下“他的书院”,开开眼界!

    正当李世民合上最后一份奏疏,准备更衣出宫之时。

    内侍总管无舌脚步匆匆地走入大殿,悄然行至李世民身侧,压低声音道:

    “陛下,万年县县令孔长宁、县尉李浩在殿外求见,说是来请罪的!”

    李世民闻言,眉头微挑,重新坐回御座,语气淡然道:

    “宣!”

    片刻后,孔长宁和李浩疾步进殿,官袍下摆还沾着尘土,额间尽是细汗。

    二人行至御前,齐齐跪倒,以头杵地。

    县尉李浩率先开口,沉声道:

    “臣万年县县尉李浩,奉太上皇密命,于半个时辰前,率领不良人闯入四方馆,”

    “以莫须有的罪名,缉拿了百济、新罗、倭国使团共计七十三人!”

    “臣有负圣恩,罪该万死,请陛下降罪!”

    李世民闻言,身子微微一僵,凤眸眯起,望向御阶之下的李浩,语气平静道:

    “你方才说.....奉了谁的命?”

    李浩将头埋得更低,声音却清晰坚定:

    “回陛下,太上皇对臣有知遇之恩,臣不敢违逆。”

    殿内陷入一片死寂,只闻更漏滴答作响。

    李世民缓缓起身,明黄袍袖拂过案几,带起一阵檀香。

    “好一个不敢违逆。”

    他声音低沉,听不出喜怒。

    “私自扣押外邦使节......李浩,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李浩深吸一口气,沉声道:

    “臣自知罪孽深重,有负朝廷重托,更有负于陛下,臣愿以死谢罪!”

    话音未落,一直沉默不语的万年县县令孔长宁,急忙叩首:

    “陛下明鉴 !”

    “李县尉也只是奉命行事,还望陛下从宽处置!”

    李世民的目光掠过二人战战兢兢的身影,望向殿外渐沉的暮色。

    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半晌,才缓缓开口:

    “人现在何处?”

    孔长宁立即答道:

    “三国使团皆被太上皇派来的人带走了,至于押往何处,臣等不知。”

    李世民闻言,忍不住轻笑出声,冷哼道:

    “哼,你们还真忠心耿耿啊!”

    孔长宁和李浩身躯一震,急忙叩首,沉声道:

    “臣等万死!”

    恰在此时,小东子快步走进大殿,凑到无舌近前,轻声低语了几句。

    李世民见状,微微侧目。

    无舌连忙上前,低声道:

    “陛下,鸿胪寺卿崔昕在殿外求见!”

    李世民微微颔首,语气平淡道:

    “你告诉他朕今日身体不适,让他明日再来!”

    “还有,立即召李君羡入宫!”

    “喏!”

    无舌应声而去。

    李世民并未再理会殿下跪着的二人,而是自顾自地端起御案上的香茗,轻啜了一口。

    同时,他在心中暗自揣测——李渊如此迫切地抓拿这些番邦使节,到底所为何事?!

    一刻钟后,李世民轻咳一声,幽幽开口道:

    “那些番邦使节近日可还规矩?”

    “可曾有过什么......不寻常的举动,或者触犯过唐律?”

    孔长宁与李浩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凛。

    孔长宁连忙叩首,小心翼翼地回禀:

    “回陛下,三国使团自入住四方馆以来,皆深居简出,恪守规矩,不曾有过作奸犯科之举。”

    “唯有,倭国来的留学僧遍布长安各处,并未在四方馆留宿。”

    “只是...”他语气一顿,继续道:

    “臣听闻,这些倭国留学僧无论是在工坊,还是寺庙、学堂,皆谦逊有礼,一心向学!”

    孔长宁偷瞄了李世民一眼,继续道:

    “臣还听闻,他们勤劳肯干,只要工坊肯收留他们,并且给一口饭吃,他们便会‘任劳任怨’。”

    “因此,坊间对他们的评价颇高,近日甚至有工坊愿意高价招收他们。”

    李世民闻言,眉头皱得更紧了。

    [既如此,阿耶又为何要大动干戈,抓捕他们?]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