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答道:“我之所以发笑,是因为你们虽然都是德高望重的老臣,但身上却有着书生的迂腐之气啊。”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你们也不想想,如果本宫的二弟真的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人,父皇又何必把他放在身边,还要亲自去看管呢?”
朱标嘴角微扬,轻笑出声:“若能像三弟和四弟那样被外放京城,前往边塞之地就藩,岂不是美事一桩?”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这种自由生活的向往。
刘三吾等人闻听此言,心中忽地一动,忆起了之前的一桩旧事。
这位秦王素以爱折腾而闻名,曾身陷敌营,却能孤身一人成功打开局面,令人惊叹。
不仅如此,他还能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于敌人后方拉起一支队伍,公然造反,其能力和胆量实非常人所能及。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在凤阳老家时,秦王更是以一己之力,斩杀了将近四百名穷凶极恶的倭寇。
如此英勇善战之人,一旦失去了王位这道枷锁的束缚,恐怕会如脱缰野马一般,肆意驰骋,让那位洪武大帝在其人生的后半辈子里饱受困扰。
想到此处,刘三吾的脸上不禁浮现出欣喜之色,他微笑着对朱标说道:“恭喜殿下,秦王如今摆脱了礼教的羁绊,想必用不了多久,他便会如那猛虎出笼一般,搅动天下的风云,掀起轩然大波啊!”
朱标点了下头,缓缓说道:“你所言甚是,如果是放在以前,秦王无疑是本宫最大的威胁。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局势已大不相同。
鲁王和他背后的郭家人,已然对本宫的位置虎视眈眈。”
他的声音渐渐低沉下来,透露出一股压抑的愤怒。
说到此处,朱标突然猛地捏紧拳头,像是要将所有的愤恨都倾注其中一般,然后狠狠地砸在面前的桌案上。
只听得“砰——!”的一声闷响,那桌案似乎都被这股力量震动了一下。
朱标的脸色也因为这剧烈的动作而变得有些涨红,但他的目光却越发锐利,直直地盯着前方,仿佛能透过虚空看到那令他愤恨的鲁王和郭家人。
稍作停顿后,朱标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情绪稍稍平复,接着沉声道:“从今往后,希望你们都能牢记本宫今日所说之话。”
他的语气严肃而郑重,让人不禁为之一凛。
朱标继续说道:“本宫可以输给秦王,因为他不但是我的同胞兄弟,更是有足够的实力与我一争高下,成为我的对手。”
说到这里,朱标突然发出一声冷笑,“呵——!”
那笑声中充满了不屑与鄙夷。
他紧紧咬着嘴唇,似乎是在努力克制着内心的愤恨,然后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但是,鲁王那个小娘养的腌臜玩意,本宫绝对不会让祖宗留下来的江山,落入他这样的人手中!”
朱标之所以会如此痛恨鲁王朱檀和他的母亲郭宁妃,这其中的缘由还得从他的父皇朱元璋的一次突发奇想说起。
那一天,朱元璋不知为何突然心血来潮,竟然下令让身为嫡长子的朱标去为已经去世的孙贵妃披麻戴孝,并且还要熬夜守灵。
这对于朱标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奇耻大辱!
要知道,在封建礼教中,嫡庶之分可是非常严格的。
嫡子是正妻所生,地位尊贵,而庶母则是妾室,地位低下。
按照常理,诸侯之家都绝对不会出现嫡子给庶母守孝这种荒唐事,更何况朱标还是老朱家的嫡长子,大明的皇太子呢!
于是,朱标当着朱元璋的面,毫不畏惧地怒声反驳道:“诸侯之家都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贵为太子,怎么能去给庶母守孝呢?”
朱元璋一听,顿时火冒三丈,他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当即拔出腰间的宝剑,气势汹汹地追着朱标在宫里四处乱跑。
这一追,就是整整一天。
从那一天起,仇恨的种子便在年少的朱标心中悄然种下。
而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这件事竟然发生在他的亲生母亲马皇后还健在的时候。
马皇后是朱元璋的原配妻子,也是朱标的生母。
她一向仁慈善良,备受众人敬重。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皇后,却被自己的丈夫手持宝剑逼着去给孙贵妃披麻戴孝。
这不仅让当时不在场的二弟朱樉觉得愤愤不平,对于作为当事人的朱标来说,更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
尽管他宁死不屈,但这件事最终还是落到了刚满十二岁的五弟朱橚头上。
然而,那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屈辱感,却像一道深深的伤痕,永远地刻在了朱标的内心深处。
这种事情,即使在大户人家中也绝对不会发生——嫡出的长子竟然要去给小妾守孝!
这简直就是荒唐至极、违背常理的事情。
更不用说,朱标可是大明朝的储君,是未来的皇帝,是东宫太子啊!他的身份何等尊贵,怎么能遭受如此奇耻大辱呢?
刘三吾、汪睿和朱善三人对朱标的恨意完全能够感同身受。
马皇后是正妻,是一国之母,而孙贵妃最多只能算是小妾。
就算她再怎么受宠,也绝无可能让嫡长子去为她守灵。
更何况,太子可是君啊!
按照儒家的传统礼教,太子妃作为大儿媳,其地位都要远远高于孙贵妃这个小妾。
想到这里,刘三吾、汪睿和朱善三人对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
刘三吾当机立断,率先开口说道:“启奏殿下,老臣愿率领百官前往正阳门前伏阙,向陛下陈情,为殿下讨回公道!”
所谓伏阙,就是指官员们拜伏在宫阙之下,向皇帝上书奏事,诉说冤屈。
这是一种非常严肃且庄重的行为,通常只有在遇到重大冤情时才会采取。
这种群体性政治抗争行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汉文帝时期。
当时,名满天下的大才子贾谊遭受贬谪,这一事件引发了轩然大波。
朝廷官员和普通民众纷纷汇聚到宫门前,他们跪地伏拜,恳切请愿,希望汉文帝能为贾宜伸张正义、洗刷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