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重返十九岁,女神你怎么不骄傲了 > 第1433章 快筛快选

第1433章 快筛快选

    速度不算快,但稳扎稳打,而且都是直营站,重在服务和管理效率。

    地推许江河一手主抓的一线业务,也几乎是之前金陵模式和江城模式的裂变,对此许江河直接把瞿凡从江城提上来,让他杀入津城,提升他为华北大区经理。

    当然了,这个华北大区就是一个光杆名头,属于是在地图上圈几个城市,连成片,转过头对瞿凡说你是这一片的经理,好了,你去吧。

    所以基本上派一个人或者招一个人,进入一个城市,这个人挂名城市经理,然后这个城市就开通了,剩下就是他自己去组队,筛选人,开始跑业务。

    说起来简单,其实也不简单,一般一个城市站点二十人左右就够了。

    王明辉在沪上做得好,目前团队也就二十来个人,但这二十来个人整个十月给聚团贡献了三百万的销售额,他们立下军令状,十一月要翻两番。

    许江河这边则是老规矩,一个城市站开启之后,他都会亲自过去一趟,对此许江河称之为反向型扁平化管理。

    不过进入十月份,尤其是十月底后,市场竞争明显提升了一个烈度。

    首先是拉手网窝窝团等头部势如破竹,他们接连成功融资,其次就是镁团等腰部公司持续发力,最后就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各类本地团购小公司,到了十一月份,唐旭东那边已经收录一千多家团购公司。

    竞争一多,商家就成了抢手货,然后就开始内卷,恶意低价。

    团购这个模式门槛还是太低了,唐旭东的导航网十月发布业内研究报告,直接揭开了这一风口的底裤,一家新的团购网站上线成本只需要五万,做一个网页,然后上线三页团购单,再做一个线上支付接口,便可以展开业务了。

    因为用户先在网上付钱,钱先落入网站账户,再经历一个账期才支付给线下商家,所以这个模式简直不要太完美,是个人都能做起来。

    另外就是风口太热,热钱太多,头部动辄千万美元的融资,那些本地小网站也很容易就融个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人民币的天使投。

    对此,许江河跟高远他们内部交流时,也都十分的感叹。

    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疯狂,也远比我们想象的低智。

    小网站在这个时候还是比较滋润的,这一点从后续的发展数据上也能看出来,许江河没错的话,到了明年的年中,团购网站数目才达到顶峰,足有五千多家,之后便是尸山血海的开始。

    说白了就是蓝海周期,一切还没到时候。

    十一月份,许江河启动华南大区计划,本来是想要让地推元老饶雄杰去顶这个职务的,但最近他发现饶雄杰有点苗头不对。

    有人告诉许江河,饶雄杰在接触猎头。

    对此许江河亲自跑了一趟杭城。

    许江河很真诚,他也知道有人在挖人。

    挖即战力是商业竞争的基本手段之一,特别是这个时期,什么竞业协议概念还没普及开,律法保护也不成熟,所以挖人属于是此消彼长一举两得的好手段。

    就比如杭城,人家不是只挖单单一个城市经理,他是连锅端,挖一整个团队,让你整个城市站都废了。

    饶雄杰不是很真诚。

    许江河当然也不会点开。

    但他也开始在做应对准备。

    新启动的华南大区计划,许江河让老高临时过去挂帅,这是不给饶雄杰那边的人话讲,同时也在无形中提升了这一计划的战略层级。

    有人要走,那势必有人会留下来。

    如果都走了,一个不留,那许江河干脆关了网站,他不干了,这么失败他还干个啥?

    总之这些事情不会提到台面上。

    许江河也丝毫不慌。

    挖人无非是高价,最愚蠢的应对方式是跟价留人。

    真要走,肯定不留,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发展,是眼下还是远方。

    聚团老早老早就形成了一个企业文化,也是许江河第一封内部信,不止眼下,更有远方。

    华南大区是覆盖两广和湘闽赣等省份。

    整个聚团的规模扩张也是这样来的,不盲目,内部有序,效率永远都是高度重视。

    进入十二月份直至年底,自然是全面覆盖西南和西北。

    因为是快速扩展阶段,短时间内招聘大量新员工,管理是个大问题,员工素质也是个大问题。

    对此许江河也是有预感,首先是层级问题。

    大区级,城市级,再到一线地推人员,越往上越要稳固,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二往下,也就是一线地推,这个也简单,许江河提了四个字,快筛快选。

    直白来说,到了一个新城市,先招一批人,简单培训上手,立马开展业务,行就留,不行就走,然后继续招,继续选。

    这个阶段不可能说搞什么管培那一套。

    招一批人,签长期合同,然后培训期,实习期,转正期……这样搞就是死路一条。

    但聚团的这一套,在当前竞争市场里属于是创新,而且非常有效。

    很多对手迅速反应过来,但做的不好,不好就是不好。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答案给你了,你照抄都抄不明白的。

    但也有例外,那就是镁团。

    归根结底是镁团在效率上做的很好,是唯一能跟聚团掰一掰手腕的存在。

    不过嘛,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整个十月十一月,是许江河作为核心创始人,在拿到了融资可以大展一番拳脚后充分发挥和展示个人领导和管理能力的两个月。

    以前说战略,难免会被人背后议论是纸上谈兵。

    现在玩具体战术,推发展扩展搞实战,妈的,更猛,你敢信?

    反正这两个月下来,魏怡是高兴坏了。

    十月份的许江河去了两趟粤广。

    一次是金宏基金的季度高层会议。

    这一次许江河作为主要参会合伙人,提出了一个新的消费业态理念,也就是商业综合体。

    他的意思是,未来金宏的餐饮新消费投资方向要这方面靠,这是个大机会,更容易发展出规模化的连锁餐饮企业。

    内部意见不一,但总体同意许江河的观点。

    同意就对了,海底捞这会儿才刚刚问世,在座的各位老登子们谁敢相信一个开火锅店的日后能顶上千亿市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