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诸藩之中,其实朕最看重的便是宁藩。”
    “不管是在洪武朝,还是在永乐朝,宁老王爷都是战功赫赫,无愧太祖子嗣之名。”
    “永乐八年北征,主将丘福轻敌冒进,致使大军陷入险境,宁老王爷死战不退,保住了数万大军。”
    “此后太宗五次北征,宁老王爷皆伴随在侧。”
    “每每看到《太宗实录》中宁老王爷的赫赫战功,朕便忍不住心生向往!”
    听着皇帝夸赞自己的老祖宗,朱宸濠心中与有荣焉。
    “陛下谬赞,祖上不过是微末之功,主要还是太宗指挥的好。”话语中虽是谦虚,但朱宸濠脸上的笑容却怎么也止不住。
    毕竟是祖宗的荣光,他作为后人,也感到光荣。
    “宁王这就谦虚了!”朱厚照摆摆手。
    花花轿子人人抬,好话谁都愿意听。
    “此番宗室出海,朕希望宁藩一脉能不负祖宗荣光,尽早在海外立足。”
    “朕对宁藩一脉可谓是期待颇深。”
    “宁王,挑选宁藩一脉之子弟出海之重任,朕就交给你了。”
    “到时候,朕会支持宁藩子弟几艘水师换下来的战船。”
    “臣定不负陛下所望!”朱宸濠当即道。
    他对海外的事也是有些了解的,就算是被水师换下来的战船,那也是不容小觑。
    能够轻松碾压西方国家的战船。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朱厚照对宁藩的支持确实够大。
    “好,挑选出海人选之事便交给你了。”
    “这几日,朕也会从宁藩之中挑选些人才,随朕入京担任要职。”
    “到时候,你可千万不要舍不得啊!”
    朱厚照微笑着看着朱宸濠。
    “能被陛下看重,是他们的荣幸!”朱宸濠也表了态。
    “哈哈哈,朕果然没有看错人。”
    “若非有祖制压着,藩王不得参政,朕真想让你担任内阁首辅辅佐朕。”
    “可惜,朝中的阻力太大了,朕有心无力。”
    “连朕想要启用宗室子弟,都不得不亲自到地方上挑选人才。”
    “唉~”朱厚照摇头叹息。
    “朕和你说这些做什么,让你也跟着烦心!”
    朱厚照这话看似是在诉苦,又何尝不是将矛头指向朝中的大臣。
    他这话说的很明白,不是他不想启用宗室子弟,实在是朝中的阻力太大了。
    他和宗室本来就是一体的,此举也是让文官集团吸引矛盾,让皇帝和宗室能更加团结。
    别看朱厚照挑选的宗室都是没有爵位的平民,但他们身后站着藩王。
    到时候也能借助藩王的力量和文官集团斗。
    “看来陛下现在也不容易啊!”朱宸濠感慨道。
    “没关系,朕的身后还有你们啊!”朱厚照看着朱宸濠,情真意切道。
    “陛下~”朱宸濠心中感动。
    “陛下但有用得着臣的地方,臣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好好,朕果然没有看错人。”朱厚照满脸“欣慰”。
    “宁王就是朕的肱股之臣啊!”
    “关键时刻,还得是自家人!”
    “朕也不希望你过于劳累,能多办些私塾,给咱们大明多培养些人才,朕就已经很满足了。”
    “所需花费,朕给你报销!”朱厚照拉着朱宸濠的手,一脸感动道。
    “陛下如此看重臣,臣岂能收陛下的钱。”
    “臣略有家资,办私塾的钱,臣还是能拿得出来的。”
    “还请陛下给臣一个效忠的机会。”朱宸濠道。
    “可是,宗室子弟出海,前期的花费也不小,这会不会给你带来太大的压力?”朱厚照有些担忧的说道。
    “谢陛下关心,陛下能给宗室子弟机会,臣已经感激不尽了,岂敢再给陛下添麻烦。”朱宸濠认真道。
    “这…好吧!”
    “若是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和朕说,千万不要一个人担着!”
    “多谢陛下!”
    朱宸濠毕竟没有学习过帝王心术,虽然比起原时空的他长进不小,但面对已经历练出来的朱厚照,还是被朱厚照的这一番操作给拿捏。
    当然,这其中会不会有他自己的小心思,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就算有,朱厚照也不会在乎。
    因为他需要的是一股新的力量和文官集团抗衡。
    哪怕是打着宗室标签的读书人!
    当然,这些读书人指的不是宗室子弟,而是由藩王出资培养出来的读书人。
    ……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朱厚照一边命锦衣卫暗中调查宗室子弟的过往,一边挑选人才。
    最好是当过官的,到京师入职之后,能快速上手。
    其他没有当过官的,只能花时间培养了!
    在宁王这里,朱厚照也待了半个月左右。
    为体现对宁藩的重视,时不时就下旨赏赐。
    或与宁藩的子弟一起玩乐。
    一套连招下来,朱厚照收服了不少宁藩子弟的心,使得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甚至下一刻就能为自己去死。
    到这里,朱厚照此番出巡,算是功德圆满了。
    虽然还有一些藩王的封地没有去,但事后,朱厚照会下发旨意,让藩王挑选自己这一脉的宗室子弟出海开拓。
    告别了宁王夫妻,朱厚照正式踏上了返回京师的路。
    等回到京师,已经是正德十一年十一月了。
    京师在杨廷和的坐镇下很稳定,并没有发生什么事。
    为显示杨廷和的功劳,朱厚照升杨廷和为太子太师,授文勋从一品柱国,并授从一品文散阶荣禄大夫。
    接着便表示自己回来了,杨先生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一下了。
    自己亲自处理政务。
    仅仅半个月后,朱厚照在朝会上忽然大发雷霆,以刘瑾同党的罪名逮捕了一批官员,锦衣卫和东厂也出示了相应的证据。
    紧接着,朱厚照便将自己带回来的宗室子弟安插了进去。
    当然,为了避免大臣们反对激烈,朱厚照也升了些官员。
    不过,宗室子弟基本上都被他安排在了如六科给事中、御史这种言官的位置上,作为皇帝的喉舌,和文官们打擂台。
    剩下的没有为官经验的,他都安排在了六部观政,学习怎么当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