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 第56章 第二次沉睡

第56章 第二次沉睡

    杨轩服用药物延缓沉睡时间,利用最后的时间将手上的事情安排好。

    然后他给自己找了一个安全的沉睡之地。

    这一次他不打算留下看守的人了,经历了朱厚熜的那件事后,他怕自己沉睡之后,会被别有用心之人拿去炼丹了。

    为了验证上一次自己沉睡的猜测,这次他在沉睡之前,给自己搞了许多补充气血的补药。

    他没有浪费,全部吃完了。

    若是提前准备足够多的能量,或许能够缩短沉睡的时间。

    当然,这只是猜测,是需要验证的。

    杨轩给自己找的沉睡地点是一处原始森林,里面根本没有人迹。

    他找了一个溶洞,又给自己准备了一副棺材,留下了通风口,溶洞的洞口也用巨石封闭,不怕被人或者野兽打搅。

    所有的准备做好,已经是万历三十年了。

    杨轩再也抵挡不住那股深入灵魂的疲惫,开始了第二次沉睡。

    这次沉睡,不知道会持续多长时间,但愿那个时候一切都来得及吧!

    和上一次沉睡时的感觉一样,自己的意识像是陷入一片混沌之中,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

    慢慢的,杨轩也感受不到自己的意识了,应该是陷入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沉睡。

    ……

    在杨轩沉睡的时间里,大明也在被历史的车轮推动着前进。

    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高攀龙等学者,因为朝中的争斗被罢官免职,回到家乡讲学。

    因讲学所需,便积极 联系地方官府,请求修复东林书院,四月,官府批准了他们的请求,九月,东林书院修复完成,顾宪成担任书院山长,进行讲学。

    现如今,大明的局势已经愈发糜烂,君臣矛盾愈发激烈,朱翊钧心中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读书人愈发厌恶。

    看似朱翊钧这个皇帝大权在握,但从万历三大征就能看出端倪。

    战事的进程是由文官们主导的,统军人选也是党争的结果。

    大明的党争在朱厚熜的时候就已经拉开了帷幕,往后愈演愈烈。

    这不是想阻止就能阻止的,因为头已经开了。

    之所以要说文官,是因为现在整个臣权集团是由文官们主导的。

    勋贵已经废了,武将也没落了,臣权集团之中,文官的地位是要比武将高的。

    如一些关键的职位,如总督什么的,基本上都是进士出身的文官担任。

    皇权旁落!

    朱翊钧以为张居正死了自己就能收回大权当一个实权皇帝了,但他太小觑那些读了几十年圣贤书、在庙堂中待了几十年的人精了。

    等朱翊钧回过神来,再想集权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为此,他开始学他爷爷,几十年不上朝,人事的任免他也不予批准,所上的奏疏留中不发。

    致使整个国家的发展陷入了停滞,朝堂上很多部门开始出现空缺,甚至有的官员直到临终都没有等到同意退休的批复。

    朱翊钧用这样的方式作为对文官集团的对抗。

    但所造成的后果却成了恶果。

    失去了监督,地方上的牛鬼神蛇全都冒出来了。

    制度、政策已经没有了原本的效果了。

    土地兼并陡然加剧,几乎是整个地主官绅阶层都开始趴在大明的身上吸血。

    税收一年比一年少,国库越来越空。

    反正皇帝现在都不理朝政,那下面的人不得可劲儿的喝血啊?

    他们似乎是要将前面两百年失去的全部吃回来。

    幸好大明的体量够大,短时间里还不会崩溃。

    但时间长了可就说不定了。

    现在,太多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奔波了,国家利益已经被他们抛在了脑后。

    而在朝堂上,君臣矛盾也是愈发的激烈。

    而君臣矛盾,主要是围绕着朱翊钧想废长立幼。

    因为朱翊钧的长子是宫女所生,所以朱翊钧不很不喜欢这个长子。

    最后迫于无奈,才承认了这个儿子。

    但相比于长子,他更喜欢的是宠妃郑贵妃所生的三儿子朱常洵。

    一度想要立这个儿子为储君。

    万历二十九年,朱翊钧为了平息储君争端,立了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三子朱常洵为福王。

    但这只是迫于无奈之举,朱翊钧还是想废长立幼。

    他对福王是非常宠溺的,成亲的花费高达三十万金,并且将福王封在了洛阳,王府建造的花费高达二十八万银元,除此之外,他违背祖制,赐给了福王庄园两万顷。

    明代的一顷地是一百亩,这就是两百万亩地了。

    还有从扬州到安/徽太平沿江的各种杂税,拨给了福王。

    以及四//川盐井的一部分收益也给了福王。

    这还不是全部!

    但从这里也能够看得出朱翊钧对这个儿子的宠溺。

    相反作为太子的朱常洛可以称得上是穷困潦倒了。

    谁让他不受宠,谁让他的背后站着朱翊钧最厌恶的文官集团呢?

    朝局败坏成了这个样子,西伯利亚人又隔三差五南下打秋风。

    还有西域那边也常有战事。

    三大征,打光了一半以上的精锐,边疆的防守压力加大。

    不过,这还没有动摇大明的基本盘。

    大明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依然大。

    甚至英吉利女王还向大明皇帝呈上国书,称伟大的大明皇帝陛下。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哪怕现在大明内部问题重重,依然不是其他国家能够挑战的。

    看着全世界的财富流向大明,世界各国也只能羡慕了。

    流向大明的财富越来越多,可大明每年的财政收入却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呢?

    好难猜啊!

    整个官僚系统的腐败,深深影响着大明这个庞大的国家。

    民间,东西方交流频繁,贸易往来也是越来越多,区别于传统儒学的学问也在影响着士大夫阶层。

    万历四十七年,沙皇俄国的使臣来到大明京师,由于未带贡品,也没有国书,朱翊钧并没有接见他们,只不过官员们热忱的接待了他们,并允许他们与大名进行贸易,使团在京师停留了一个多月,最终启程返回沙皇俄国。(这件事在百//度百科中有写)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