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孙山,科举 > 第1312章 子贡赎人,子路受牛

第1312章 子贡赎人,子路受牛

    桂哥儿看着王县丞衣袂飘飘的背影,不由地傻眼了。

    说的好好的,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就不要呢?

    桂哥儿不好意思地看了看李四,无奈地说:“李四,你也看到了。布卖不出去。哎,只能你自己去卖了。”

    李四也傻眼了,急着问:“桂哥,我要到哪里卖?沅陆县有人买吗?”

    王家是沅陆县的第一大户,王县丞都不卖了,还有其他人买吗?

    刚才王县丞说什么来的?他说没听过丁娘子布,连王县丞这样有权有势的大户都没听过,更不要说外面的人了。

    整个沅陆县,恐怕也只有见识多广的孙大人“慧眼识英雄”,知道这匹布的价值了。

    桂哥儿安慰地说:“沅陆县没人买,可以到辰州府。总有会识货的人。”

    李四挠了挠头问:“桂哥,我到辰州府也找不到门路卖。”

    这么好的布,得懂货的人买。李四哪里找到懂行的。

    何况到辰州府,万一遇到丧心病狂的族兄呢?还有那些赌坊的人,再次遇到,岂不是又捉自己?

    桂哥儿想了想说道:“这样吧,布你好好藏着,如果我们有人到辰州府,就替你卖了。”

    哎,这世上好人难做,桂哥儿不由地为自己心底这么好点赞。

    李四当然想立即变现,可惜没人识货,又不能去辰州府,听到桂哥儿的建议。

    只好无奈地说:“桂哥,多谢你。也只能按照你的意思做。桂哥,要是布卖了,我给你分钱。”

    桂哥儿岂是这样势利的人。

    连连摇头说:“不用给我分钱,我家大人知道后会打死我的。我家大人向来爱民如子,清正廉明,绝对不会要百姓的一丝一毫。这事莫要再提,被大人听到,我会挨骂的。”

    李四连连点头说:“桂哥,你说道对。孙大人公正严明,大公无私,两袖清风,明镜高悬,我十分敬佩孙大人。”

    随后脸蛋红红,羞愧地说:“桂哥,一开始我以为孙大人想要我的布,想贪的我的布,哎,是我小人,误会了孙大人。桂哥,你替我对孙大人说声抱歉,我实在无脸见人。”

    兜兜转转,孙大人不仅不贪布,还给他介绍大买主,虽然失败了,但孙大人的人品,再正直不过了。

    李四为之前的想法而羞愧。

    之后,李四由杨捕头领着回李家湾。

    李四阿爹颤颤巍巍,哆哆嗦嗦地问:“官差大人,我家,我家四儿犯了什么事?”

    艾玛,怎么有官差押着四儿回来的?

    前几日就有官差过来这边打探消息,李父隐隐约约有种不好的感觉,怕什么来什么,果然四儿犯事了。

    李四阿娘惊恐地问道:“官差大人,我儿在辰州府犯事的?”

    沅陆县安安静静,没听到什么违法犯罪之事,那么肯定在辰州府犯事了。

    四儿好好地在家里卖货,就是不生性子,偏偏要跑到辰州府,跟吃喝嫖赌的族兄混,李母气得捶胸口。

    李四无语地看了看阿爹阿娘,又无语地看了看一窝一窝的村民。

    回来没三秒钟,立即涌现一群人,大家要不要这么八卦?

    杨捕头大声地说:“李四阿爹阿娘,你们莫要怕,李四没犯事。”

    这么一说,围观群众丝毫没有松一口气,更是紧张兮兮地看着李四,一点也不信杨捕头的话。

    杨捕头继续说:“李四从辰州府回沅陆县的路上,见到一位有苦难的路人,出于好心,把路人救了。知县大人知道后,非常欣赏李四的古道热肠,急公好义,特意写了一封嘉奖信。让乡亲们知道李四见义勇为的好人好事。”

    说完后,正式地递过一张嘉奖告示给李父李母,郑重地说:“李四阿爹阿娘,这是知县大人给李四的嘉奖信,里面写上李四助人为乐的事迹,知县大为沅陆有李四这样的好人而欣慰。”

    又指了指官印说道:“这是衙门颁发的,如假包换。”

    李四父母顺着杨捕头的手指,看了看“盖章”,字是不认识,但章知道轮廓,看来他家四儿的确做了好人好事,被知县大人夸赞。

    瞬间,一脸丧气的李四父母抬头挺胸,腰板挺得直直的,笑咧开嘴巴哈哈大笑。

    见到村长后,急匆匆地跑过去说道:“村长,这是知县大人给我四儿的嘉奖信。哈哈,想不到我四儿如今有出息了,得到知县大人的夸赞。”

    今日李父总算出了一口气,心情特别的舒畅。

    往日因为有李四这么一个不切合实际的儿子头疼,今日则因为有李四这样见义勇为的好儿子高兴。

    这人,变化得真快,家里的憎人厌变成讨人爱。

    李四得意地说:“村长,阿爹,阿娘,知县大人知道我救了过路的旅客后,高度称赞我的好品德。还特意给我写了一张表扬告示,让大家知道我的好人好事。知县大人还说,李家儿郎好样的,值得其他村的儿郎好好学习。”

    这话是李四自个补充道的,不过他坚信孙大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李父李母听到后,哈哈大笑。

    村长也难得给李四好脸色,毕竟知县大人的夸赞,李家湾的儿郎也沾光。

    杨捕头把李四送回家后,便告辞了。

    村长,李父拉扯着不准走,杨捕头便顺势而下,勉为其难地在李家湾吃喝玩乐。

    嘿嘿,李家湾的村长不错,会做人。

    衙门这边,桂哥儿不解地问:“山哥,为何给李四写嘉奖信?李四救人是救人,但事后要钱要布,不是单纯地救人。”

    其实更想说李四并不是纯粹的好人,不应该夸赞。

    孙山摇了摇头说,笑着说:“李四有没有救人?”

    桂哥儿点了点头。

    孙山接着说:“那就行了。甭管他要钱还是要物,总之救人了。好人要有好报,好人救人获得相应的报酬更是应该。”

    随后孙山给讲述了“子贡赎人”,“子路受牛”的故事。

    孙山笑着说:“李四救人,获得相应的报酬,得到我的赞扬,这是鼓励百姓做好事,好人就应该有好报。”

    无欲无求的是圣人,而百姓则是普通人,合理的回报,更能形成良性的循环,推动更多人做好事。

    孙山想着等衙门有钱,得要设立个“见义勇为奖”。

    不仅给精神嘉奖,还给物资嘉奖。

    如今衙门穷,只能写封表扬信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