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之后,随着秋风慢慢的吹过大秦,整个大秦境内都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寒意。
    但是相比于那秋风的肃杀之气,整个咸阳城却显得有些火热,尤其是咸阳城附近的几大军营之中。
    在苏阳的提议之下,嬴政准备在咸阳城下为伐楚的大秦士卒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检阅仪式。
    为此,咸阳城早就做好了准备,连咸阳城驰道都被扫的干干净净。
    而对于大秦咸阳城的百姓来说,这也是一场无法错过的盛宴。
    这不,在听说今日要检阅大秦士卒之后,大秦的百姓便早早的吃完饭,来到了城外,等待着检阅仪式的开始。
    不仅大秦咸阳城的百姓,齐国、燕国也纷纷派来使者参加今日的检阅仪式,甚至就连楚国都派来了间谍,想要看看大秦的检阅仪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约莫早上八九点的时间,晚秋的太阳也刚刚升起没多久。
    萧瑟的秋风吹过,城下的咸阳城百姓没有感觉到一丝丝的寒意,反而只感到一阵阵的火热。
    “大王!”
    “大王!”
    ......
    当嬴政的身影出现在咸阳城的城头之时,城下的数十万咸阳城百姓纷纷激动的高呼起来。
    随着大秦的改革措施施行下去之后,整个大秦都爆发出了迸发的活力。
    伴随着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所有的大秦百姓都对未来充满着期待,他们希冀着可以在嬴政的带领之下,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这便是孤的大秦!”
    听着下方百姓传来的一声声欢呼之声,嬴政有着一种别样的感受,这是他以前从来没有感受过的。
    “苏君!”
    嬴政看着身旁的苏阳,便准备邀请苏阳陪他一同前往前往进行检阅,享受大秦百姓的欢呼。
    “大王,这是属于大秦君王的!”
    苏阳摇了摇头,对于嬴政的邀请并没有接受。
    在苏阳看来,这是专属于嬴政他自己的,是他该有的。
    相比于前世在历史书上看到,有关于大秦乃是暴秦,横征暴敛的说法,苏阳对此不屑一顾。
    尤其是当苏阳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就更加的觉得大秦的伟大,嬴政的伟大。
    大秦的意义不仅仅是开创了种花家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更重要的是大秦彻底的将所有的人都凝聚在了一起,为未来的大一统王朝奠定了基础。
    这就是为什么当历史书上刘邦他们高举六国之旗灭亡大秦之后,想的却不是重建六国,而是在大秦的基础之上,建立另外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相比于后世某些国家哪怕是到现代都完成不了国内的大一统,种花家早在数千年前就彻底的完成了大一统。
    大秦灭亡了六国,摧毁了八百年的分封王朝,将所有种花家的人都统一了,让所有的人有了一个大一统的观念。
    大秦北拒匈奴,修建长城,拓土千里,开发河套地区。
    在数千年后欧洲那些自诩文明的欧洲人被匈奴人横扫的时候,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早在数千年之前,种花家的人便已经在与匈奴人战斗了,甚至能将匈奴人赶出北方草原。
    除此之外,大秦灭楚之后,南下伐越,彻底的将南方越地纳入了中原文化的影响范围之内。
    更别说什么车同轨、书同文这些贡献了。
    在苏阳看来,这些都是大秦应得的。
    也算是苏阳对于自己记忆中那个大秦的一丝敬意吧。
    见苏阳拒绝之后,嬴政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走上城头,朝着下方的大秦百姓挥着手。
    “我大秦,乃天命之国!”
    “奉上天之命,尊人皇之意,我等替天行道,伐蛮夷,一统华夏!”
    ......
    “伐楚!”
    伴随着苏阳用的扩音之法,嬴政的声音传遍了整个咸阳城。
    “伐楚!”
    “伐楚!”
    ......
    嬴政口中的蛮夷一词,并没有丝毫的贬低之意。
    实际上,这乃是那个时代人们对南方楚国的普遍认知。
    遥想当年,随国并未犯下任何罪过,却毅然出兵攻打随国。周王得知此事后,派遣使者前去质问和斥责。然而,楚王却毫不畏惧地回应道:“我乃蛮夷之人!”
    自那时起,在中原大地上生活的百姓心目中,楚国便被视为蛮夷之国。
    这种观念历经岁月的沉淀,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成见。
    这也正是为何嬴政扬言要征讨楚国后,台下那帮大秦子民会这般振臂高呼、极力拥护的缘由所在!
    伐楚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战争,同样也是一场文明讨伐蛮夷的战争,一场证明大秦乃是天命之国的战争。
    他们心中都非常清楚,如果不能彻底铲除这个心腹大患,那秦国将永无宁日,而他们自己也不可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因此,对于嬴政的决定,他们不仅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质疑,反而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坚定与热情。
    “这就是大秦嘛......”
    因为苏阳的原因而获得登上城楼资格的吕太公以及虞姬父亲望着下方那众志成城、慷慨激昂的场面之时,脸上忍不住有些感慨。
    曾经的他们一直以为大秦也就与楚国、齐国差不多,之所以比诸国要强,不过是大秦的士卒凶悍一点罢了。
    若是他们诸国也能有一支这样强大的军队、士卒的话,或许他们也就不怵大秦了。
    但是,眼前的景象告诉他们,大秦的强大并不是只有那虎狼之师,还有着大秦那无数的百姓,强而有力的朝廷。
    哪怕是诸国拥有一支同样强悍的士卒、军队也没用,他们国内的百姓绝没有大秦的百姓这般狂热。
    对于大秦来说,哪怕是葬送了这么一支军队,他们同样可以很快的拉起一支更强大的军队出来,而六国则绝对不可能有这般的能力。
    国内无休止的扯皮便已经耗尽了他们大半的心力。
    比如当年的魏武卒,魏国在吴起的领导之下,建立了一支横扫天下的魏武卒,将大秦压在函谷关之内动弹不得,成就了魏国的第一个兴盛时代。
    然后呢?随着国内的变动,吴起南逃,曾经的魏武卒很快的便消散不见。
    这也是为什么大秦可以那么轻松的拿下魏国的原因。
    若是当年的那支魏武卒还在的话,大秦绝不可能这么轻松的灭亡魏国。
    大秦之盛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