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 > 第614章 服从性测试

第614章 服从性测试

    各朝古人都沉默了。

    “削发令”,看似很简单的一个命令。

    不关乎赋税,不关乎土地。

    只是简简单单剃个头发而已。

    可是,这对于汉人来说,剃发就等同于要在大清的管制下屈辱的活着。

    这对于汉人来说,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奴役与控制。

    清政府正是通过此法,快速对汉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筛选。

    那些反抗、不愿剃发的人,被清政府视为潜在的威胁,直接杀死。

    而那些选择顺从的人,则是能活下来,成为清朝的臣民。

    各朝古人心情顿时沉重无比。

    好一招诛心之法!

    ......

    【统治技术的第二招,就是制衡术。】

    【人心,是浮动的。】

    【服从性测试,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

    【如何让万民长久顺从,坐稳船长的位置,是每一代清朝皇帝穷极一生都要钻研的终身课题。】

    【于是,就形成了两拨重要的水手,一拨叫满八旗,一拨叫汉臣。】

    【大副和二副互相牵制,彼此制衡,共同监视乘客,防止暴动。】

    【如此这般,船长才能在指挥室里愉快地喝咖啡。】

    ......

    各朝皇帝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门道。

    这是通过分化权力、构建监督体系、利用满人和汉人的矛盾以及制度设计等种种手段,来实现对朝堂、对民间、对地方,甚至于皇族内部的精准制衡。

    如此一来,既能巩固皇权,又能维持大清的稳定。

    此时,他们都在感叹。

    清朝皇帝,好一个操盘手!

    ......

    【这里多说一句,你以为的清朝,是一帮皇室老顽固闭关锁国。】

    【实际上的清朝,是举全国之力,不让老百姓和外界有所接触。】

    【但实际上,皇家和外面交流可频繁了。】

    【康熙和路易十四,就是笔友。】

    ......

    各朝古人有些不认同这个观点。

    皇室老顽固狂妄自大,自认为是天朝上国,才闭关锁国没错。

    举全国之力,不让老百姓和西方先进的思想有接触也没错。

    曾经的清朝,确实和西方交流很是频繁。

    不止康熙河路易十四是笔友。

    乾隆和路易十六也是笔友。

    但这一切截止于,乾隆收到路易十六被人民推上了断头台为止。

    乾隆害怕了,害怕清朝的人民知道这个消息,害怕清朝的皇帝也会如路易十六那般身首异处的下场。

    但即便如此,乾隆依旧是自负,他能牢牢控制大清的百姓。

    所以闭关锁国,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乾隆深入骨髓的自大。

    ......

    【话又说回来,满八旗,那是华夏的“婆罗门”。】

    【他们生来就含着金汤匙,朝廷终身发放俸禄和口粮。】

    【出生就入旗,一辈子不上班,不服徭役。】

    【在八旗制度的巅峰时期,全国大约有200万旗人,靠着所有农民养。】

    【但是八旗子弟也不是一点事都不做,他们还要忙着当监工。】

    【监管天下,防止汉人造反。】

    ......

    乾隆重重地发出一声冷哼,语气中满是不屑。

    “元朝有四等人制度,明朝就是个大型“养朱场”。”

    “就连国外,天竺也有种姓制度。”

    “我大清,不过推行了八旗制度,难道就应该被后人诟病吗?”

    而且,大清是从汉人手中夺取的江山。

    防着汉人造反,不是情理之中的事?

    ......

    【汉臣中比较出名的,有耳熟能详的张廷玉,纪晓岚,曾国藩,李鸿章等等。】

    【他们的职务,就好比水手长,电气员,工程师之类。】

    【一个国家,总需要有人干活。】

    【虽然汉臣比不上八旗子弟生来就口含金汤匙,但努努力,也是有希望走上人生巅峰的。】

    【有这样汉人的成功案例在前,下面的汉人牛马也仿佛浑身有劲。】

    【这就是清政府统治技术。】

    ......

    乾隆脸上闪过一丝得意之色。

    他很是满意大清的统治技术。

    这绝对是封建王朝统治的巅峰之作。

    唯有让每个阶层都看见上升的希望,才能保证大清顺利统治汉人。

    而光是这些制衡术,画大饼之术,还远远不够。

    这只是针对朝中大臣。

    要想大清不出乱子,还得牢牢控制百姓的思想。

    朝堂制衡不过治标,思想禁锢方为治本。

    ......

    【人也齐了,破船也开动了,清政府还差一个方向。】

    【而他们最终找到的答案,就是天下可亡,但爱新觉罗不可亡。】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这套书的建立,不过是清朝为了补船裱糊的面子工程。】

    【在搜罗书籍的过程中,焚烧无数经典。】

    【又借修书之名,大兴文字狱。】

    【秦始皇焚书坑儒,跟清朝比,那简直是不值一提。】

    【犁地三尺的文化清理,目的是让所有华夏人老老实实当顺民,让读书人安安心心做牛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