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董休的喳喳呼呼,对面之人年纪虽比董休小上几岁,却是稳重很多。先是冲董休拱手行礼后,又向傅佥拱手行礼打了声招呼。
“董兄,阿佥,一别多年,别来无恙?”
这位与董休和傅佥相熟之人,正是八年前同他们一起参加农耕的罗宪。
罗宪少有才学,一直在家族之人的夸赞中长大。八年前诸葛亮让蜀汉各世家子弟参加农耕之时,罗宪也在其中。
正是那次农耕之行,让罗宪意识到,自己的见识太过浅薄,这个世上有很多东西不是闭门读书就能懂得的。
所以,农耕之后罗宪并没有回家,而是留在成都。
之后在丞相府遇见了谯周,在诸葛亮的授意下,由谯周向其传道授业。
谯周如今在丞相府任职,诸葛亮认为其在讲学上很有造诣,有意让其在都城广收门人传道授业。
罗宪算是谯周门下最有才华的弟子之一,同门都称其为“子贡”。
但是罗宪并不满足于在都城做学问,学问做的再好,用不上也都是白做。所以这次他主动请缨,跟随邓芝的运粮军一起来到荆州,为的就是可以学以致用。
“令刚兄是跟着运粮军一起来的吗?”
傅佥见到罗宪也有些惊讶,但他的性格并不外显,所以没有像董休那样表现的很明显。
“我此次跟着邓芝将军负责运送粮草事宜。昨日刚到秭归城。”
罗宪一边说着,一边打量着两位故友,还有他们身边的杨头和老王,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很显然现在并不是叙旧的好时机。
“董兄、阿佥,你们是准备去找马将军告禀吧?我也要去找邓芝将军询问之后的工作内容。你们要是忙完了,可以去城西粮仓那里找我,咱们好好叙叙旧。”
说完,罗宪向四人拱手施礼,而后转身离去。
望着罗宪离开的背影,董休砸了砸嘴,“这小罗子,几年不见怎么感觉越发的守礼了呢?将来不会变成个书呆子吧?”
傅佥冲着杨头和老王抱歉的点了点头,冲着董休说道:“我听云弟说过,令刚兄入了谯周大儒的门下,其才学很是出众,在都城很有名气。”
董休摇了摇头,“我听我家老头子提过,这位谯先生酷爱看书,精研《六经》,丞相任命其为劝学从事。让其广收门生传道授业。”
“要不是我入了背嵬军,我家老头子也想让我拜入其门下,整天之乎者也的,我可弄不来。”
傅佥对于董休的一番言辞颇感丢脸,要不是现在行动不便,真想离这人远一些,假装不认识他。
不料,杨头和老王听到董休一番话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头拍着董休的肩膀,大笑道:“你小子不错。虽然是世家公子,却没有那些迂腐的酸味。”
老王也笑道:“你要不来我们校刀手吧,我和杨头年纪大了,你来直接就当统领。你小子也不错,一起来。”
杨头赶紧阻止道:“瞎说什么呢!咱们现在可是私兵,别误人子弟!”
老王闻言,愣了一下,不知是想到了什么,悻悻的不再说话。
场面一时之间变得安静起来,董休和傅佥对视了一眼,赶紧打起了圆场。
“杨头,王头,我从小就听我父亲给我讲着校刀手的英雄事迹,若是能当校刀手,我自然是荣幸之至。不过,马将军对我可是有知遇之恩,自我入背嵬军那日起,就立誓生是背嵬军的人,死是背嵬军的鬼,而且我兄弟们都在背嵬军,实在是浪费了二位的好意!”
傅佥微微转头,控制着脸上的表情。
杨头和老王知道董休是在打圆场,几人面带微笑谁也没再提及刚刚的话题。
之后,四人相互搀扶着进了府衙,就此次斥候行动进行详细禀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