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九凤冠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金丝编织的冠体上,九条五爪金龙盘旋而上,龙睛以红宝石镶嵌,龙须由细如发丝的金线制成,随着观者角度的变化仿佛在游动。
九只金凤展翅其间,每只凤凰的尾羽都用上了点翠工艺,蓝绿色的翠羽历经四百年依然鲜艳如初。冠体周围垂下的珠串在灯光下折射出柔和的光晕,每一颗珍珠都圆润饱满,大小均匀。
“说起这顶皇冠,还是要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对明定陵进行了发掘说起。”陈阳坐下之后,示意来三杯开发,“在定陵,我们共出土凤冠四件,分别为三龙二凤冠、九龙九凤冠、十二龙九凤冠和六龙三凤冠。”
陈阳开始讲述了起来,“分别属于孝端、孝靖两位皇后。其中三龙二凤冠、九龙九凤冠属于孝端皇后;十二龙九凤冠和六龙三凤冠,属于孝靖皇后。”
帕特西亚迅速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安德森则身体微微前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就是说,你们的万历皇帝,当时有两名皇后?”帕特西亚虽然有安德森翻译,但依旧有些不懂。
“不不不,”陈阳听完之后笑着摆摆手,“华夏的皇帝可以有很多老婆,但皇后只有一个,其余的只能是妃、嫔等等。”
“孝端皇后是万历皇帝原配皇后;孝靖皇后生前未被正式册立为皇后,死后追封。”
“死后追封的?”帕特西亚不解的看着陈阳问道。
陈阳端起咖啡喝了一口,“帕特西亚女士,你要是想明白为什么她会在死后被追封,把这个故事听完你就懂了。”
“OK!”帕特西亚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又开始低头记录起来。
陈阳的目光变得深远,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辉煌而复杂的年代,“孝端皇后十四岁入宫,十五岁就被立为皇后,与万历皇帝相伴四十二年。”
帕特西亚的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十四?那还是个孩子!”帕特西亚张开双手,“我理解不了,一个孩子,嫁给了皇帝,这太.....”
陈阳淡然的笑了一下,“用今天的思想去看,你也可以理解成,这是两个孩子结婚。”
万历皇帝是明朝的第十位皇帝,年仅六岁被封为太子,年仅 10 遂继承皇位。万历五年正月,万历帝 15 岁时开始挑选皇后人选,两宫皇太后给礼部下懿旨为万历帝选秀。
此次选秀主要是在京师、直隶等地,一共四百五十多人参与,最终王喜姐与一位陈氏同龄女子经过层层选拔,走到了最后一关。不过又经过多方面对比后,王喜姐被选中,为万历帝皇后。
而陈氏不仅没有被选为皇后,连普通的妃嫔都不是。按照明朝的惯例,在皇帝大婚挑选皇后时,还会另选两位女子入宫为妃。
就这样除了王喜姐外,还有刘氏,后来被封为刘昭妃;与杨氏,后来被封为杨宜妃,确定为后妃人选。
万历六年二月十九日,万历皇帝与王喜姐大婚,此时王喜姐 15 岁时,被正式册封为中宫皇后。
“在那个年代并不罕见。”陈阳向两人解释道,“孝端皇后虽然年轻,但非常聪慧。她主持后宫事务公正严明,深受宫人敬重。可惜她一生无子,这在皇室中是极大的遗憾。”
陈阳侧头看了一眼展展柜中的凤冠。在灯光下闪烁着微光,那些精致的金丝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荣华。陈阳指着九龙九凤冠:“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九龙九凤冠,是孝端皇后的礼服凤冠;而三龙二凤冠,则是孝端皇后的常服凤冠。”
“礼服在出席一些大型活动时候,比如祭祀、大宴、皇家庆典等活动中佩戴。”
有两位婆婆的认可,有夫君万历帝的宠爱,王喜姐在宫里的日子自然好过。更何况王喜姐举止端庄,为人处世十分谨慎,自然颇有母仪天下的风范。
而作为一代贤后最重要的便是心胸宽广、不善妒,很清楚自己的夫君并非自己的一个人的,而且夫君作为一国之君需要绵延子嗣,自然会经常前去各宫妃嫔宫中。王喜姐不仅不生气,反而帮助一些受冷落的妃嫔。
“但很快,这位贤良淑德的皇后,就陷入了明代万历年间皇太子之争的斗争中,这件事长达15年之久。”陈阳比划了一个手势,跟两人说道。
“十五年?”安德森和帕特西亚同时看向了陈阳,“一场争斗,居然斗了这么久?”
陈阳微微点点头,“确实,在中外历史长河里,因为立太子问题,皇帝和大臣能斗这么长时间的,绝对少有。”
“而这一切起因,都要从万历皇帝一次请安说起!”
万历九年,有一次万历帝前往慈宁宫请安,偶然遇到了侍女王氏,便宠幸了王氏。按照规矩,作为皇帝宠幸宫女以后,要赏赐宫女,并且要将宠幸宫女的具体时间记录在册。但是万历帝为了隐瞒这件事情,不仅没有给王氏任何的赏赐,也没有对身边人说自己宠幸了一位宫女。
然而就这一次,王氏便身怀有孕,但是又不敢直接说出来。月份大了便瞒不住了,李太后便将王氏叫到跟前追问:肚子里的孩子究竟是谁的?
如此王氏才将万历帝宠幸自己的过程说了出来,事后李太后便找了一个机会问万历帝,是不是宠幸了自己宫里的宫女王氏?万历帝本想要糊弄过去,不肯承认。但按照《起居注》的记载,万历帝确实在那天去了慈宁宫。
万历帝才不得承认自己宠幸王氏,李太后并没有怪罪自己的儿子,毕竟李太后年纪到了,自然盼孙儿。便对万历帝说:我老了,还没有孙子,若是她能生一男孩的话,也算是对得起列祖列宗,是社稷之福了。
但万历帝还是犹豫不决:可是她是一个宫女。
李太后听到儿子的话便被不乐意了:宫女怎么了,别忘记了,你也是宫女生的!你可以加封她,母以子贵。
就这样,没有办法的万历,在万历十年六月,王氏被封为恭妃。两个月后,王氏不负众望生下万历帝长子朱常洛。
帕特西亚低头刷刷的记着,惊讶地抬头:“哇,这下真的母以子贵了!”
陈阳轻轻摇摇头,“并没有,这位王恭妃,反倒因为这个孩子,悲惨一生。”
这一年,王氏一生悲剧的始作俑者郑氏被封为淑嫔,郑氏不仅长相妩媚动人,而且性格活泼,别的妃嫔见了万历帝都是恭恭敬敬,十分小心谨慎,而郑氏不仅不仅跟万历帝谈笑自如,还能经常开玩笑。对于如此不同寻常的郑氏,万历帝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十分宠爱。
不过毕竟此时的郑氏还只是嫔位,也没有生下皇子,对于王氏而言不足为惧;但过不了几年,便因为郑氏的缘故,万历当朝就因为郑淑妃陷入了皇子之争。
陈阳继续跟两人说着,“当时孝端皇后并没有产下皇长子,只有一位公主;这位王恭妃产下了皇长子朱常洛,郑淑妃产下了皇三子朱常洵。”
“明朝是一个严格执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王朝,按照大明朝的祖制来说,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万历在世时只有孝端一位皇后,这位皇后只育有一女而没有皇子,于是大臣纷纷上书,要求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等下,陈,”安德森在旁边皱起了眉头,“这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是什么意思?”
陈阳抿了一口咖啡,“这个很好解释,嫡子就是指正妻所生之子,其血缘正统性受宗法制度严格保障。”说着,陈阳挥舞了一下手,“比如说王喜姐,就是万历皇帝的正妻,如果她有儿子,要首先立她的儿子为长子。”
“可是王喜姐只产下了一名公主,并没有儿子。按照规矩,若无嫡子,则按其他妃子儿子出生顺序选择最年长者,立为太子。”
陈阳解释了一遍之后,安德森和帕特西亚就明白了,随后陈阳继续说道,“但由于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迟迟不肯立朱常洛为太子,想立郑淑妃的儿子为太子,但大臣们纷纷不同意。”
因为王恭妃产下的是长子,因此郑淑妃仗着万历的宠爱,处处针对王恭妃,王恭妃在宫中备受冷落,甚至遭到郑贵妃的迫害。
展厅内的光线似乎随着故事的转折而变得暗淡,“每次如果有大臣惹怒万历皇帝,孝端皇后都会出面调解,大有长孙皇后的风度。”陈阳翘着二郎腿,侧头看着展厅里的凤冠继续跟两人说道。
“但万历皇帝就宠爱郑贵妃,就想立她的儿子为太子。”说着,陈阳苦笑着微微摇摇头,“但大臣们就不同意,拿列祖列宗的遗训要挟万历。”
“没办法的万历,便以皇后尚年轻日后还有诞育皇子的可能为由拖延立储一事。”
“万历君臣因立太子一事僵持 15 年之久,最终以皇帝的妥协而告终。”陈阳笑呵呵看着两人说道,“但是万历皇帝就是不喜欢自己这个大儿子,更喜欢皇三子。甚至不让皇长子上学。”
“这位皇长子朱常洛,到了十二岁还没读过书,这件事让大臣们纷纷不满,联合起来上书皇帝。”陈阳抿嘴笑着说道,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万历就这么不喜欢朱常洛。
“后来孝端皇后也劝说万历,万历因此牵怒于孝端皇后,加上郑淑妃的挑拨,最终导致皇帝与皇后之间也心生嫌隙。”说着,陈阳微微叹了一口气,“看似在后位风光无限的孝端皇后,实际是过着独守空闺的生活,甚至还差点被万历帝废后。”
立皇太子一事,是万历一朝最激烈复杂的政治事件,历经十五年,共逼退首辅四人,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梃杖。
安德森若有所思地抚摸着下巴:“这真是同姓不同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