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厅位于罗勒比庄园西翼的椭圆形大厅,巨大的穹顶如同一座精美的贝壳,饰以繁复的洛可可浮雕,那些栩栩如生的天使和玫瑰花环仿佛在诉说着这里辉煌的过往。
这里曾是冯·霍恩海姆家族举办宫廷舞会的场所,两个世纪前,欧洲各国的贵族名流曾在这里翩翩起舞,如今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那时华尔兹的余韵。
陈阳跟随侍者穿过那扇足有三米高的包金雕花大门时,门上繁复的巴洛克图案在灯光下闪闪发光,每一道曲线都诉说着古老家族的显赫地位。
头顶上方,十八世纪威尼斯玻璃枝形吊灯如同一朵巨大的水晶花朵悬浮在空中,数千颗手工切割的水晶吊坠随着微弱的空气流动轻柔摇摆,正将无数菱形光斑如天女散花般洒在脚下那片镶嵌着象牙的黑檀木地板上。
每一块象牙都经过精心雕琢,呈现出不同的花纹图案,在灯光的映照下泛着温润的珍珠光泽。四壁悬挂的深红色天鹅绒帷幕如同凝固的鲜血般厚重华贵,帷幕边缘用金丝绣着精美的花边,在微光中散发着神秘而庄严的气息。
帷幕前,整齐排列着三十余把路易十五风格的鎏金座椅,每一把椅子都是艺术品,椅腿雕刻着精美的卷草纹饰,扶手处装饰着象牙镶嵌,每张椅背上都烫着家族的鹰徽——一只展翅的雄鹰紧握着橄榄枝和利剑,象征着权力与和平的平衡。
“我们坐前排右侧。”安德森压低嗓音,他的手指微微颤抖着向旁边的位置指了指,“克劳迪娅把重要拍品都放在下半场,相信我,那才是真正的好戏。”
陈阳顺着他的指向看去,发现那些座椅的摆放似乎有着某种特殊的讲究,前排的位置明显比后排高出几厘米,仿佛是为了让坐在那里的人能够更好地观察台上的每一件拍品。他注意到佐藤一郎和威廉姆斯故意选择了正对面的位置,两人之间隔着一个过道,却像是在无声地宣示着什么。
佐藤一郎身材矮小精悍,他正用流利的日语向身旁的商人说着什么,那个商人点头如捣蒜,时不时发出低沉的赞同声。
佐藤的眼睛很小,但异常锐利,像两颗黑色的珍珠在眼眶里转动,不时向陈阳他们投来充满讥讽意味的目光,那种眼神仿佛在说:“你们这些华夏人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
而威廉姆斯则更加夸张,他故意从西装内袋中掏出一枚水晶单目镜,那枚单目镜在吊灯的照射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芒。
他将单目镜举到右眼前,做了个极其夸张的打量动作,镜片后面那只蓝色的眼睛被放大了好几倍,显得既滑稽又带着某种挑衅的意味。威廉姆斯的嘴角挂着一丝冷笑,仿佛在欣赏什么有趣的表演。
就在这紧张的对峙气氛中,拍卖师霍夫曼先生终于开始了他的表演:
“女士们先生们,”他的声音从台上传来,带着一种特有的磁性和威严。他手中的银质小槌在空中停顿了一瞬间,然后果断地敲响,清脆的金属撞击声在椭圆形大厅内回荡,像是古老钟楼里传出的钟声,每一下都敲在人们的心上。
霍夫曼是个典型的战车国绅士,年约六十岁上下,身材高大挺拔,即使在台上也能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不怒自威的气场。
他的灰白色鬓角修剪得如同经过游标卡尺测量般精确,每一根头发都恰到好处地贴在太阳穴上,没有一丝杂乱。那张棱角分明的脸庞上,一双深邃的灰色眼睛透过无框眼镜注视着台下的每一位客人,仿佛能够看透他们内心的想法。
他身穿的黑色燕尾服显然是手工定制的,面料的质地在灯光下泛着微妙的光泽,剪裁完美地贴合着他的身形。燕尾服前襟上别着的金色怀表链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晃动,那是一条古老的阿尔伯特链,链坠上镌刻着复杂的花纹,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主人的品位和地位。
“欢迎来到罗勒比庄园 1997 秋季珍品拍卖会。”
霍夫曼的英语带着优雅而纯正的德语腔调,那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和修炼才能形成的口音,每个音节都像经过精密仪器校准过一样准确无误,没有丝毫的含糊或犹豫。
他的声音在大厅内缓缓流淌,像是一首古典音乐的序曲,为即将到来的拍卖会营造着完美的氛围。
“请注意,所有成交价均需另付 15%买家佣金,”他停顿了一下,让这个重要信息在空气中沉淀,“付款方式仅接受银行本票或事先核准的信用额度。”
这最后几个字他说得特别清楚,是在提醒在场的每一位客人,这里不是普通的商场,而是一个只为真正的收藏家和投资者开放的专业场所。
陈阳注意到拍卖台由一整块意大利卡拉拉大理石雕琢而成,台面镶嵌着象牙制成的标尺,专门用于测量画作尺寸。四名戴着白手套的侍者肃立在台侧,随时准备展示拍品细节。
“第一件拍品……”霍夫曼的声音在略微提高,他向身旁的助手投去一个隐晦的眼色,助手心领神会,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幅小型油画,生怕动作过猛,惊扰了这件沉睡了数百年的艺术品, “风车国黄金时代画家扬·范·德·海登的《运河边的小屋》,创作于 1668 年,木板油画,尺寸 28×36 厘米。”
那画作甫一亮相,带着一股来自遥远时空的湿冷空气,直扑面门,让陈阳不禁打了个寒颤。
工作人员如捧着稀世珍宝般,将画作轻放在铺着天鹅绒的台面上,灯光下,那画中小屋就这么静静在画面中间,砖缝间的苔藓都清晰可见,仿佛只要伸手触摸,就能感受到那潮湿的触感。
陈阳看到画中描绘着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栋砖房,窗台上摆满彩色玻璃瓶,阳光透过云层在湿漉漉的鹅卵石路面上投下斑驳光影。陈阳的内心开始盘算起来,这种荷兰黄金时代的小幅作品在后世拍卖市场上究竟能值多少钱。
他努力回忆着现代艺术史教科书上的内容,但扬·范·德·海登这个名字在他的记忆中模糊不清。也许是二线画家?还是被后世重新发现的遗珠?陈阳感到一阵焦虑,像这种陈阳后世没见过的画作,陈阳是真一点都看不出来好坏、真伪。他暗自懊恼自己在艺术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同时又庆幸有安德森这样的专家在身边。
陈阳是真的看不出来好坏、真伪,在他看来,这玩意儿和街边十块钱一张的风景画,似乎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他甚至怀疑,这会不会是哪个现代画家,故意做旧了拿来骗钱的赝品?
“品相报告显示画面左下角有轻微龟裂。”霍夫曼用镀金指示棒,指向屏幕上放大的局部图像,他那严肃的表情,“但经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红外检测确认,无任何后期修复痕迹,颜料成分也与十七世纪的画作完全吻合。”
霍夫曼顿了顿,镜片后的目光扫视全场,仿佛在等待猎物上钩的猎人,“起拍价十四万马克,每次加价不得少于两万。”
我去!陈阳在心里倒吸一口凉气,就这么一幅在他看来平平无奇,甚至有点老旧的画作,居然起拍就要十四万马克?这简直就是在抢钱!
竞价很快开始,一位戴着珍珠项链,穿着香奈儿套装的贵妇率先举牌,她那优雅的姿态,仿佛只是在漫不经心地购买一件日常用品,而不是在参与一场价值连城的艺术品拍卖。
紧随其后的是苏黎世银行的代表,一位西装革履,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人,他举牌的动作干脆利落,仿佛是在执行一项重要的商业决策。
价格一路飙升,很快突破了三十万马克,陈阳目瞪口呆地看着那些挥舞着号码牌的竞拍者,仿佛在看一群疯子,他完全无法理解,这些人到底在想什么,难道他们的钱,都是大风刮来的吗?
当价格攀升到五十万马克时,威廉姆斯突然懒洋洋地举起 207 号牌,金发在枝形吊灯下闪着油腻的光泽。
“55 万!207 号先生出价 55 万!”霍夫曼的声音在拍卖厅里回荡,像是古老教堂里的钟声。
安德森的手指在座椅扶手上轻叩出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节奏,,缓慢而忧郁。陈阳注意到安德森灰蓝色眼睛中闪过一丝渴望,瞳孔在画作特写镜头出现时微微扩大,安德森一定是看好这幅画了。
“要出手吗?”帕特西亚坐在安德森耳边悄声问,她的声音轻得像羽毛,“别让情绪影响判断。”
她鬓角的金发垂落在安德森肩头,散发着淡淡的香奈儿五号香水味,“你不是说,你的书房正好缺一幅荷兰小画派。”
安德森的手缓缓抬起,握着 207 号竞拍牌,手腕微微颤抖。他刚要举牌,对面的佐藤突然用日语高声说道:“某些人最好量力而行,别像上次在苏黎世那样,最后连保证金都赔光。”
佐藤的话音刚落,整个拍卖厅的氛围瞬间凝固。几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安德森这边。
“苏黎世的事?”帕特西亚皱起眉头,“他在说什么?”
陈阳也竖起了耳朵,这似乎涉及到安德森的某个不为人知的过往。
佐藤继续用英语补充道:“有些人总是高估自己的财力,结果...”他做了个割喉的手势。他故意把保证金三个字换成德语——“KaUtiOn verlOren”,引得周围几个商人发出压抑的嗤笑。
那个坐在第三排的德国军火商家族继承人率先笑出声来,声音尖锐刺耳。
接着是瑞士钟表商的代表,他捂着嘴巴,肩膀抖动不止。
其中一个地中海式秃顶的意大利纺织业巨头甚至模仿银行催债的动作,在笔记本上做了个划掉数字的手势,还故意让安德森看见。
“真是丢脸啊。”有人用德语窃窃私语。
“听说那次他差点破产。”另一个声音传来。
安德森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太阳穴的青筋暴起。
他的手停顿了片刻,整个人僵在那里,像一尊石雕。指关节因用力握拳而发白,甚至能听到骨头摩擦的声音。
陈阳看到他喉结滚动了两下,似乎在努力压抑着什么情绪。老人的胸膛剧烈起伏,像是在进行某种内心的激烈斗争。
“别听他们的。”帕特西亚轻抚着安德森的手臂,“你现在的财力完全没问题。”
但安德森显然已经被那些恶意的嘲笑击中了要害。
最终,他的手臂重重落下,在真皮扶手上砸出闷响,那声音在安静的拍卖厅里格外刺耳,“不值。”他的声音颤抖着,像是在强迫自己相信这个判断。
安德森狠狠咬牙道,声音像是从齿缝里挤出来的,每个字都带着血腥味:“海登存世作品超过两百幅。”
但陈阳能看出,安德森更像是在为自己的退缩寻找借口,他的眼中,那丝渴望已经变成了深深的遗憾和愤怒。
最终那幅画被威廉姆斯以七十万马克收入囊中,漂亮国人缓缓从座椅上起身,动作优雅得像个练习多年的芭蕾舞演员。
他转身对安德森做了个举杯致意的动作,手中的水晶酒杯在枝形吊灯下折射出七彩光芒。嘴角挂着胜利者的微笑,那笑容既优雅又带着几分挑衅的意味。
左手故意转动着那枚来历不明的翡翠戒指,绿色宝石在灯光下散发着神秘的光泽,“感谢承让,安德森先生!”
他的声音响彻整个拍卖厅,他用舞台剧般的夸张腔调说道,每个字都拖得很长,在享受这个胜利的时刻。
“不过您说得对,这种二三流画家的作品确实配不上您的...呃...”威廉姆斯故意停顿了一下,扫视了一眼安德森身上那套并不昂贵的西装,眼中闪过一丝戏谑。
“朴素品味。”最后两个字他说得特别轻,但在安静的拍卖厅里却格外清晰。
佐藤立即用日语接话,他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幸灾乐祸:“毕竟安德森桑只买得起淘汰的残次品。”